1、让研学旅行课程化让研学旅行课程化 廖源 2016 年 11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此后“研学旅行”逐渐在国内兴起,各地教育机构、学校陆续开展研学旅行工作。但是,由于部分学校未能厘清其内涵及方式,研学旅行往往流于表面,不是与春游、秋游等混为一谈,就是单纯地组织学生外出旅游。这样的研学旅行,是“行而不学,学而不研”,形式单一、内容单薄,无法达成研学的预期目标。研学旅行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跳出书本、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实践,到自然中观察,以增广见闻,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学旅行的关键在于“行”“学”“研”:行是有目的的行,即在出行之前拟定学习的主题,围
2、绕主题选择出行目的地、出行方式、游览对象;学是在“行”中学,即让学生记录、学习旅行过程中所见的种种知识;研是有深度的研,即在学习主题的统领下,学生对旅行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从而走向深度学习。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形式,要使其有效开展,课程化是有效的途径。所谓课程化,就是将研学旅行作为一门课程来实施,明确研学的目标、内容、方式以及评价手段,并将各学科的学习有效统整到研学这一框架中。实现研学旅行课程化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路线。学校的地理位置、基础条件不同,研学旅行的路线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之前,要選择合适的路线。首先各学校要充分研
3、究本校所在县内、市内、省内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然后结合学校、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商讨,按照小学阶段就近安排、初中阶段市内安排、高中阶段省内安排的原则,精心制订研学旅行路线。实现研学旅行课程化的第二步,是明确研学目标以及研学内容。研学旅行不能与普通旅行混为一谈,它要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研学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在旅行的过程中“行有所学,学有所得”。如何确定研学旅行的内容和目标?首先,要确定研学旅行的主题,学校可根据本校的育人理念、目标以及近期发展计划,针对每一学段、每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任务等,设定每一次研学旅行的主题。其次,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选择与主题相符的旅行目的地,拟定各年级统
4、一的学习任务,再组织学生对旅行目的地进行学习、了解。最后,根据对旅行目的地的了解和年级学习任务,学生分组拟定本组的学习点。通常,在设计研学目标和任务时,各学校要切实结合本校的校情、生情,并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如农村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差,难以承受远行费用。那么,农村中小学校就可以以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为研学对象,适当缩小研学对象的范围,安排合适的研学时间和路线;而城市学校,则可以根据研学目标设计多种研学路线,如省内路线、省外路线甚至是国外路线,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路线,这样能够丰富研学旅行的内容。实现研学旅行课程化的第三步,是开展行前培训。行前培训的目的,是让师生掌握相应的
5、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同时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师生的自救能力。所以,开展行前培训是研学旅行必不可少的一环。要做好行前培训,学校可与校外活动机构合作,或邀请专业人士如警察、医生、文化研究员等,到校给师生进行防骗防盗、意外救护、文化研究等专业培训,为师生研学旅行保驾护航。实现研学旅行课程化的第四步,是做好评价工作。评价,是针对学生研学过程的所学所得进行反馈和点评,并以此为据及时调整研学旅行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目前比较流行的有 PPT 演示、摄影比赛、征文比赛、情景剧表演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不同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采用一种或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研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确保研学旅行的有效性、可持续性。当前,研学旅行不仅为广大师生、家长接受,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各地教育管理部门纷纷出台相应的研学旅行管理条例,研学旅行逐渐向“深水区”迈进。在此背景下,各地学校应该不断深化研学旅行的内涵,让研学旅行向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研学旅行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