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99832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3年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教师教育是以终身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专业开展为根底的培养教师的专业教育。下面是有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欢迎参阅。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范文1为了贯彻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根底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表达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开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开展和科学技术开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开展奠定根底,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2、新的根底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二、条件分析: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开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根底。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三、组织领导:组长:夏志云成员:学校全体教师四、实验目标及任务: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使学生具有

3、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

4、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五、实验措施及手段:(一) 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范文2根据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根底

5、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标准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根底。二、学校新课程实验组织领导小组组长:李传涛副组长:孙金伟成 员:郭方旭、赵祥涛三、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以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本次实验,为新课程体系的完整积累经验。2、完善开发和整合我校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我校校本课

6、程的开发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的力度,开发适合我校师生的校本课程。3、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完善促进学生开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专业开展和学校不断开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4、以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为导向,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学模式,构成教学相长、共同开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教研新模式。5、

7、加强德育探索与实践,开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新渠道,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人文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6、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推进组织体系,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形式,以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队伍。四、新课程实施方案表五、实施新课程理念评价(一)对教师的评价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只是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而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贯彻教学设计的“五核心原那么就必须从“单一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转变。即:

8、1、教师是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索知识的空间和多元化信息渠道的提供者;2、教师是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者;3、教师是课堂研讨气氛的营造者;(二)对教学手段的评价(1)是否成为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2)是否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科学探究的平台;(3)是否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4)是否实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5)是否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6)是否给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自学加以指导和创设了条件。(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1、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是否表达出来;2、是否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3、教师与学生能否交融情感,表达师生互动;4、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六

9、、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关注教师自身开展,提高老师整体素质,不断把老师个人智慧、经验转化为老师集体的财富。实施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应由“教教材的传统方向向“用教材的理念转变。1、各学科实行集体备课制。在教学中,广阔教师要基于校本教研,针对教材不同章节的地位及作用,实现“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的教学循环。2、邀请课改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亲临指导。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做到教师每周至少互听一节课,加强教师间的相互观摩、交流、提高。

10、4、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做到有针对性和高效性。5、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6、每学期教师小结课改的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开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开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从四个角度进行宣传即对教师宣传、对社会宣传、对家长宣传、对学生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气氛,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

11、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校园网页,供大家学习参考,并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通过各级各类各层次的课程改革会议以及家长会与校本培训会等,加深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悬挂与课改有关的条幅标语,定期出有关新课程活动的黑板报等方式营造新课程改革的浓厚气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范文3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根底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

12、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说明我国的根底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根底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开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xx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

13、育。二、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表达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效劳;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三、课程设置的原那么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开展规律,适应社会开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

14、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开展。新课程表达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1、均衡性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开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开展;依据学生身心开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开展创造条件。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

15、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开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开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开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开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开展奠定根底,也注重学生个性开展。四、三级课程设置表几点说明:1、教学时间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五、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