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书把有趣的鲁迅弄丢了在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时,文化界的纪念文章不少,但对于很多只读过语文课本里鲁迅文章的人来说,鲁迅的形象是机械、死板、无趣的。教材里,鲁迅被定义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形象是愤怒、深沉的,像是每天都在忧国忧民、唉声叹气,其面目片面化、扁平化。事实上,在教科书之外的鲁迅,是非常有趣的,除了写出中国小说史略这样不朽的学术著作,还是精通日语、德语的翻译家,对美术也有独到的认识,并善于设计书刊封面。想复原鲁迅的形象,继承鲁迅的文化遗产,就首先要把教科书带来的鲁迅形象抛开。鲁迅并不是每天都眉头紧锁,是个非常生动的人初高中课本里,鲁迅的文章不少,有选自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
2、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也有选自呐喊的故土社戏。以上多是他对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回忆文章,与很多五四前后大家的抒情散文并无本质区别。而真正塑造鲁迅革命者形象的课文,应该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杂文和药阿Q正传等小说,鲁迅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因为后面这些文章中的愤怒和批判而被衬托出来。在很多学生眼里,鲁迅先生每天都在忧国忧民、唉声叹气,“横眉冷对千夫指。而课文里一些他当时写作时未必多加在意的句子,那么被拿来做文章,如秋夜里,鲁迅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按照现代语法,这句话应当算是病句。但这句话却曾经在语文试卷中以阅
3、读理解的方式被反复考察,要求学生们研究鲁迅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至于最后得出作者自己当年都未必想得到的答案。因为这些教科书的机械解读,鲁迅的形象被不断异化,“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才会成为广为流传的段子。其实,鲁迅的形象绝非几篇课文能表达。以2023年重新修订的鲁迅全集来看,鲁迅著作有小说、杂文、学术著作共计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共18卷,总字数约700万字。这还不算鲁迅早年用其他笔名,星散在一些报刊上有待学者统筹整理的文字。有学者认为鲁迅全部的作品大约有1000万字之多。相对这么大规模的著作,入选教材的几篇课文显然是太薄弱,并不能撑起鲁迅立体的形象,
4、加上刻板的应试教育,就难免让鲁迅的形象无趣、片面。在革命、批判等严肃的标签之外,鲁迅还是一个有趣、幽默甚至孩子气的学者。对于学术界来说,认识到这一点不是问题,但教科书里对鲁迅丰富立体生动的形象,却鲜有介绍。在萧红所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她是这样写鲁迅的:“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假设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这样的鲁迅绝对不是整日在书房里“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写作的只会忧国忧民的文学家形象。通信集两地书是鲁迅与爱人许广平之间的通
5、信,因为其私密性,更能显示出鲁迅的真我。在两人的通信中,鲁迅不时露出有趣、外向和诙谐、叛逆的一面。在调侃关系不错的孙伏园酒后上船大吐时,鲁迅说他“晕船活该,类似关系好的大学舍友打嘴仗。一次偶然受了小伤,鲁迅只能在屋里的盆里小便,因白天倒尿盆不方便,他就“看夜半无人时,即从窗口泼下去。这些活泼到有些过分的形象,与教科书里那个深沉、愤怒的形象,有很大差异。只有不同的侧面拼接在一起,才能够让人了解到一个全面真实的鲁迅。翻译家鲁迅,比当下大多数知识分子还要与国际接轨虽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和胡适一样倡导了全新的白话文写作,但是教科书中却对鲁迅本人的学识介绍不多。以至于大家都知道胡适是知名学者,却
6、不知道鲁迅在文学创作之外的成就。实际上,在文学家之外,鲁迅还是出色的学者和不俗的翻译家。根据某自媒体公布的“鲁迅文学大数据显示,近年来鲁迅最受关注的作品竟然是中国小说史略,这本书被誉为中国小说研究的“开山之作,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第一本中国小说通史。在鲁迅之前,并没有一个中国学者以小说题材作为主线,整体性研究其开展进程。并且,中国历代的正史编者们,向来鄙视小说,特别拒绝著录任何明清章回小说,很难设想他们再去专门编写什么小说史。而鲁迅作为学者,这种眼光难能可贵。除此之外,鲁迅的翻译家地位也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除日语外,鲁迅还熟练掌握德语,兼有俄语译著传世。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先生就曾经表
7、示:“只有和鲁迅译介的那些域外的文学和理论文字接触,我们才能明白他写作的一种底色,对他的知识结构与思想来源也可以领略一二。可惜长期以来无论学术界还是出版界,都漠视了此点。鲁迅的译著题材丰富,除小说包括童话、科幻作品、随笔之外还有美术史著作和美学专著,甚至剧本。鲁迅对西方思想的融会贯穿,是当下多数学者无法企及的,可以说鲁迅与国际的接轨程度,是超越当下一般大学教授的。而在目前学校教材中,被学习最多的却是鲁迅思想和学术遗产中体量最小的局部,以朝花夕拾、呐喊里的文字为最,甚至颇具思想性的故事新编都较少涉及。这固然考虑到适龄学子的理解力,但是对于整体上完善对鲁迅这个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
8、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语出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的文化巨子,是有失公允的。“一口咬住问题的鲁迅,有丰富的业余爱好鲁迅在治学、作文之外,还有丰富的业余爱好,其中影响比拟大的就是他的美术观点和对版画、拓本的收藏。鲁迅自幼对美术很有兴趣,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儿时“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他在很多文章中,涉及美术问题,影响后人,并亲自编译了许多涉及艺术问题的西方著作,例如近代美术史潮论。画家陈丹青就屡次盛赞,鲁迅对于美术的观点每每给他一些启迪:“依我看,鲁迅却比民国年代顶著名的美术海归派,更超前、
9、更有品质、更富草根性,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山人物,鲁迅先生可能是其中顶喜欢绘画、顶热心美术的一位,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却总“一口咬住问题。不仅仅止于研究,鲁迅对美术的热爱一直延伸到收藏。他喜欢古画像石和碑帖的拓本,也热衷于以收藏的形式资助木刻和版画艺术家,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懂行的收藏家。仅仅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就保存了数千枚鲁迅收藏的墓志拓本。鲁迅居住在上海期间,也曾经进出日本人或西洋人开设的书店,购置大量的西洋画册。此外,鲁迅还称得上是中国第一代具有现代思想的书刊设计师。在早期更亲自对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进行设计。例如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的呐喊,就由他亲自设计,“呐喊二字
10、张扬四溢,仿佛是在呐喊,鲁迅用书法线条转化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是中国图书设计史上的精彩一笔。除此之外,他在编辑和设计奔流译文等杂志时,还参加了大量的插图。鲁迅设计封面有自己的风格,一方面现代、简洁,另一方面对于传统图案和纹饰,实行“拿来主义,运用得极其娴熟、恰切。鲁迅对于美术艺术具有超凡才华的形象,不仅语文课本中没有,就连历史课本里也未被涉及,不能不说是当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遗憾。鲁迅的文化遗产既厚重又丰富,远远超过教科书里那几篇薄弱的课文。作为近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巨匠,鲁迅不仅仅是文学家,还是翻译家,在美术和收藏方面也有独到的奉献,本人的性格也颇活泼生动。相比以上,鲁迅的“教科书形象刻板而机械,本来有趣的鲁迅形象,却被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