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ProTide前药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_臧青民.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0005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ProTide前药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_臧青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ProTide前药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_臧青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ProTide前药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_臧青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HOOOOHNOPHNOOOONFHNOPOOOOONNNNH2NHOOH索非布韦瑞德西韦图 1已经上市的 2 个 ProTide 前药ProTide 前药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臧青民,陈咏娟,苏益健,姚晓艳,植枝敏,陈丽,章烨雯*(玉林师范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广西玉林537000)摘要:通过分析经典 ProTide 前药技术的结构特点以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五元环状中间体、核苷二磷酸和三磷酸等活性物质,综述了采用电子等排体原理对 ProTide 前药技术的构效关系和与代谢中间产物相关的 cycloAmb、DiPPro 和 TriPPPro 前药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拓展 ProTide 前药技术的

2、应用提供了参考。关键词:前药ProTide核苷类似物DiPProTriPPPro中图分类号:R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50(2022)09-0015-03自 20 世 纪 90 年 代 初 英 国 卡 迪 夫 大 学 的McGuigan 教授创造性地发展了 ProTide 前药技术之后1,该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在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物的研发上2-3。截至目前,已经有索非布韦、瑞德西韦等 ProTide 前药技术的核苷药物上市4,至少有十余个进入临床试验研究阶段5。图 1 为已经上市的 2 个 ProTide前药。本文拟从 ProTide 前药技术的结构特点以及代谢过程中

3、产生的活性物质出发,对近年来 ProTide 前药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拓展ProTide 前药技术提供有益参考。1ProTide 前药技术的特点ProTide 前药技术的核心结构特点是将核苷单磷酸改造成为 N-氨基酸酯和酚氧基取代的磷酰胺或膦酰胺6。通过该前药技术的改造,可有效地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性,延长起效时间等7。ProTide 前药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芳香取代基,其中芳香基包括苯基、萘基以及其他芳香杂环等;氨基酸侧链;氨基酸酯基,其中氨基酸为各种天然和非天然氨基酸。2ProTide 前药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2.1经典 ProTide 前药技术构效

4、关系的探索电子等排体替换是药物结构改造和研究构效关系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采用电子等排体替换,可以改变化合物的生物活性8。Vertex 制药公司将一种尿嘧啶核苷类似物中的 O 原子采用 S 原子替代,开发出治疗基因型丙肝病毒的药物 ALS-22009。ALS-2200 对基因型的抗病毒活性较强,其EC50 在 12 nmol/L390 nmol/L 之间,并且对线粒体蛋白合成、人体 DNA 或 RNA 合成酶或者其他病毒无抑制作用,展示了较高的选择性10,该药物目前已进入期临床研究阶段。2.2经典 ProTide 前药代谢中间产物的相关研究在药物的代谢过程中发现活性物质,也是研发新药的一种途径

5、。ProTide 核苷前药进入细胞之后,在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下将氨基酸酯水解生成氨基酸,然后氨基酸中的羧基负离子进攻磷原子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在此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五元环状结构、单磷酸、双磷酸和三磷酸等活性中间体,都可以作为药物研发的先导化合物。2.2.1核苷类似物的双磷酸前药策略由核苷类似物在细胞内代谢过程可知,二磷酸中间体物质是药物发挥药效的必须途径。直接合成核苷类似物的二磷酸结构可有效地避开单磷酸化的限速步骤,由核苷单磷酸转化为双磷酸结构之后,双磷酸结构中带有 3 个负电荷,极性较大,很难透过生物膜,并且二磷酸结构中的高能酐键稳定性差,易被血清内非特异性磷酸酶水解而发生脱磷酸化,采用类

6、似ProTide 前药技术,可对二磷酸核苷类似物进行结构上的“掩蔽”,增强二磷酸核苷类似物的稳定性,提高二磷酸核苷类似物的脂溶性。Meier 等11合成一系列的非对称的DiPPro-d4TDP和 DiPPro-AZTDP 前药,在生理条件下,均可水解得到核苷二磷酸中间体,尤其是在酶的催化下,可专一地生成核苷二磷酸,所生成的二磷酸的比例高于对称的DiPPro 方法。所有的 DiPPro-d4TDP 和DiPPro-AZTDP分子均具有比原药更高或相当的抗 HIV 活性。收稿日期:2022-07-29基金项目: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606158);玉林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

7、动基金(G2018016)作者简介:臧青民,男,1981 年,毕业于东京工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合成反应。*通讯作者:章烨雯,女,1990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制药。总第 205 期2022 年第 9 期山西化工Shanxi Chemical IndustryTotal 205No.9,2022DOI:10.16525/14-1109/tq.2022.09.006综述与论坛山西化工第 42 卷2.2.2核苷类似物的三磷酸前药策略由 ProTide 核苷前药代谢过程可知,核苷类药物经历单磷酸化和双磷酸化之后,需要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进一步磷酸化

8、生成核苷三磷酸而发挥作用。由此可知,核苷的三磷酸形式是药物发挥药效的真正的活性物质。因此,直接开发核苷三磷酸药物,在提高活性药物的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三磷酸基团中含有 4 个电荷,极性较大,较难透过生物膜,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并且三磷酸结构中含有两个高能的磷酸酐键结构,化学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水解。因此,可采用类似 ProTide 前药技术,“掩蔽”核苷三磷酸结构中的极性基团,增强脂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12。Meier 等11在核苷三磷酸前药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果,前后共开发出两代 TriPPPro 前药技术。第一代 TriPPPro 前药技术主要是采

9、用两个相同的烷氧基苄基“掩蔽”核苷三磷酸类似物的-位的 2 个羟基,保留 和 磷酸上的负电荷。该方法可有效提高脂溶性和稳定性。但是第一代的 TriPPPro 核苷前药类似物在细胞内被酶快速的脱磷酸化。为了解决这种缺点,Meier 等13尝试了多种掩蔽基团,包含酰氧基苄基(AB)、烷基和烷氧基羰基苄基(ACB)等,发展了第二代 TriPPPro 前药技术,该方法采用在核苷三磷酸的-位引入 2 个不同的基团,这两个基团在酶的催化下水解速度不同,或者有一个不水解,这样则提高了该前药的稳定性。2.2.3与五元环中间体相关的前药技术ProTide 前药分子透过细胞膜之后,氨基酸酯在酯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羧

10、酸阴离子,然后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生成五元环状中间体。该活性中间体已经通过实验得到证实14。与之相关的结构类似的两种前药方法分别是 cycloSal 和 cycloAmb。cycloSal 前药方法是采用水杨醇与核苷类似物的磷酸反应成环磷酸内酯,该方法可提高脂溶性,提高透膜性,增大药物浓度。cycloAmb 前药方法是采用氨基水杨醇为掩蔽基团,与核苷类似物中的磷酸反应成环内酰胺结构,由于氮原子具有较低的电负性,降低了磷原子的亲电性,增加了其水解稳定性,同时明显降低其毒性,其EC50 为 20 mol/L29 mol/L。但是 cycloAmb 前药水解之后生成较稳定的中间体,不易进一步生成单

11、磷酸中间体,影响其抗病毒活性15。3总结与展望ProTide 技术是前药技术研究发展的里程碑之一,但仍存在较大的挑战。本文从探索其构效关系和研究其代谢过程中的活性中间体为突破口,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技术方法,期待科研人员共同努力,探索出更多的方法,完善 ProTide 技术。参考文献1Mcguigan C,Pathirana N R,Mahmood N,et al.Aryl phosphatederivates of AZT inhibit HIV replication in cells where the nucleosideis poorly active J.Bioorg.Med.Chem

12、.Lett.,1992,2(7):701-704.2Slusarczyk M,Lopez M H,Balzarini J,et al.Application of ProTidetechnology to gemcitabine:a successful approach to overcome the keycancer resistance mechanisms leads to a new agent(NUC-1031)inclinical development J.J.Med.Chem.,2014,57(4):1531-1542.3Thornton J P,Kadri H,Micco

13、li A,et al.Nucleoside phosphate andphosphonate prodrug clinical candidates J.J.Med.Chem.,2016,59(23):10400-10410.4Li Y,Yang B,Quan Y,Et al.Advancement of prodrug approaches fornucleotide antiviral agentsJ.Curr.Top.Med.Chem.,2021,21(32):2909-2927.5Mehellou Y.The ProTides boomJ.ChemMedChem,2016,11:111

14、4-1116.6聂飚,金传飞,钟文和,等.磷酰胺酯前药策略及 ProTide 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与进展J.有机化学,2017,37(11):2818-2840.7孙彦莹,康东伟,高升华,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21,31(1):55-75.8梅以成,杨宝卫.酰胺电子等排体在先导化合物优化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6,28(9):1406-1416.9Tan H,Jekle A,Kang H,et al.1222 In vitro resistance to ALS-2200,apotent nucleotide polymerase inhibitor fo

15、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hepatitis C J.J.Hepatol.,2013,58(Supple1):496.10Tan H,Deval J,Kang H,et al.Pre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ALS-2200,a potent nucleotide polymerase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of chronic hepatitis C J.Hepatology,2012,56(4):1069-1070.11Jessen H J,Schulz T,Balzarini J,et al.Bior

16、eversible protection ofnucleoside diphosphates J.Angew.Chem.Int.Ed.,2008,47(45):8719-8722.12Bonnaffe D,Dupraz B,Ughetto-monfrin J,et al.Synthesis of acyl py-rophosphates.Application to the synthesis of nucleotide lipophilicprodrugs J.Tetrahedron Lett.,1995,36(4):531-534.13Zhao C,Weber S,Schols D,et al.Prodrugs of-alkyl-modified nu-cleoside triphosphates:Improved inhibition of HIV reverse transcrip-taseJ.Angew.Chem.Int.Ed.Engl.,2020,59(49):22063-22071.14Elika P,Rafael N,Zlatko J,et al.Reactive c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