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破解基层监督难题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彭汉 今年以来,渠县坚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立足“基层基础提升年”行动,聚焦基层纪检监察组织队伍力量弱化、履职尽责欠规范等问题,大力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了机构规范化、设备标准化、制度系统化、业务程序化、运行有序化、经费保障化“六化”目标,夯实了基层基础,巩固了全面从严治党成果。配齐配强专业队伍,破解“无人干事、不会干事”难题 选优配强干部。推行“专职+兼职”人员配置模式,结合知识、专业、年龄结构合理调配,明确派驻纪检监察组配备组长 1 名、副组长 1 至 2 名、组员 2 至 5名;乡镇(街道)纪(工
2、)委均配备纪委书记 1 名、副书记 1 名、纪委委员 3 至5 名,监察专员 1 名。强化干部履职管理,兼职干部每周至少 2 天专责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保障有效履职。完善权责体系。把好纪检监察干部进出关,建立健全请示报告、“两为主一报告”等制度机制,明确政治、业务、作风、纪律等要求,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定制度、立规矩。持续深化“三转”,全面清理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分工,明确所有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不再兼职承担其他工作,专职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制发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人员分工文件,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做到定岗、定人、定责,人岗相适,实现岗位、责任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的工作体系。精准提升能力。注重
3、干部综合履职能力提升,改变“一刀切”“任务式”培训方式,采取以岗代训,在实操中强化对信息宣传、监督检查、信访受理、审查调查等业务学习。实行按需培训,每年至少举办 1 期专题培训班,综合干部业务短板和个人弱项,经征求基层干部意见,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请市、县纪委监委领导和业务骨干授课答疑。建优建强基层阵地,破解“功能不全、保障乏力”难题 推进“硬件”达标。按照“有场所、有牌子、有设备”的标准,每个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设 2 间办公室、1 间信访接待室,办公楼外设信访举报箱;以协作片区为单位,建设“建在一楼、整体软包、同步录音录像、一体化卫生间”的标准化谈话室和监控室,配备急救箱、灭火器,视频监控全
4、覆盖,确保办案安全。丰富文化阵地。把握纪检监察组织政治机关属性,深度挖掘各乡镇(街道)辖区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织驻在系统文化底蕴,主动融入地方特色,利用文化墙、宣传栏等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化廉政宣传阵地。强化经费保障。落实工作经费和干部待遇,纪检监察干部按规定领取办案补贴,将经费保障与纪检监察年度考核结果有机衔接,激发你追我赶干事创业激情。建立健全流程机制,破解“标准不高、工作无序”难题 严制度控流程。围绕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信访举报等工作,系统梳理制定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编印形成纪检监察工作制度機制汇编,并将纪检监察工作保密制度、渠县纪检监察干部十二条纪律要求等 11 项制度上墙,
5、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建台账严落实。“清单化”管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日常工作,建立保密、日常监督、党风廉政意见回复、信访举报办理、问题线索处置等 9 项工作台账,统一格式内容,逐项分类登记,去繁就简有序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全程可跟踪、可追溯,防止过度留痕。归档案细管理。按照“标准统一、分类整理、应归尽归”原则,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日常工作档案资料细分为党风廉政意见回复档案、请示报告档案、保密工作档案、教育培训档案、宣传工作档案、信息工作档案、专项活动档案、监督检查档案、信访工作档案、审查调查档案、干部廉政档案等 11 大类,明确归档范围和管理权限,统一装订标准,建立资料目录,整理立卷动态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资料规范不断档可持续。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来,全县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有效解决了干部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作者系渠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