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00363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年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年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3年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3年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2023年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 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在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十分突出的一个因素。有人甚至做过这样的概括:学习成绩f(动机,iq,原有认知结构),以及学习动机是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之一。事实上,学习动机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而且也是各种内在因素中最活泼、最集中表达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心理成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既是学校教师藉以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及功能 心理学的研究说明,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动机。因此,动机(motivation)是直接推动一个

2、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例如,交往动时机导致一个人的交往行为,娱乐动时机导致一个人的娱乐行为。当一个人出现学习行为时,他背后便存在着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motivationtolearn),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成就归因四个方面。 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学习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一学习行为。在这里,学习动机是引起某种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对学习行为起着始动作用。例如,一位学生知道自己的外语听力比较差,产生要训练听力的动机,他便会在这一动机的驱动下,出现相应的行为-收看电视中播放的国外原版片。 2.指向功能,学习动

3、机能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指向某一具体目标。在这里,学习动机是引导某种学习行为的指示器,对学习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在上例中,那位学生会在要训练听力的动机引导下,将激起的收看原版片的行为明确指向训练听力这一目标,把注意力集中于原版片中人物的对话上。 3.调节功能,学习动机能调节个体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在这里,学习动机是调节某种学习行为的控制器,对学习行为起着调控作用。在上例中,那位学生在收看原版片时把注意力集中于人物对话这一行为的强度、维持时间的长短,都受到该学习动机的制约。如果这一行为活动未到达训练听力的预定目标,该学习动机还会驱使他转换行为活动方向,或改换收看的原版片、或收听外语录音训练磁带

4、,以到达既定目标。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本上有以下六种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如有的学生喜爱数学,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 相反,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学习所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防止惩罚,取悦于老师等。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影响学生们是否去持续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

5、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到达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另一方面,为了到达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防止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 2.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划分,可把学习动机区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所谓远景性动机(distantmotivation),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所谓近景性动机(proximalmotivation),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例如,学生在确定选修课程时,有的是考虑今后走上社会

6、、踏上工作岗位的需要,有的只是考虑眼下是否容易通过考试,他们的择课动机便属远景性和近景性动机范畴。 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表达远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辩证关系的生动描述。 3.根据动机行为的对象的广泛性,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普遍型学习动机和特殊型学习动机 在学校教学中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类学生对所有学习活动都有学习动机,不但对所有知识性的学科都认真学习,就是对技能性学科,甚至课外活动,也从不懈怠;另一类学生那么只对某种(或某几种)学科有学习动机,对其他学科均不予注

7、意。教育心理学家将这两类学生的学习归结为两种学习动机:第一类学生的学习行为背后的学习动机,可以称为普遍型学习动机(generalmotivationtolearn);第二类学生的学习行为背后的学习动机,可以称为特殊型学习动机(specificmotivationtolearn)(bophy,1987)。 4.根据动机的意义,可把动机区分为合理动机和不合理动机 所谓合理动机(rationalmotivation),是指与我们的社会利益相一致的、有利于个体健康开展的动机,它包括高尚的、正确的和在一定时期里有较多积极因素的动机。所谓不合理动机(irrationalmotivation),那么是指不符

8、合我们的社会利益和个体健康开展的动机,它包括低劣的、错误的和有较多消极因素的动机。 5.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把学习动机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对行为起支配作用的动机称为主导性动机(dominativemotivation);对行为起辅助作用的动机称为辅助性动机(assistantmotivation)。当主导件动机和辅助性动机之间的关系比较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如果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一般来说,在同一时间内,在一个学生身上,主导性学习动机只有一个,而辅助性学习动机那么可能会有一个以上,并且这些辅助性学习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也都不会是-样的。 6.奥苏贝尔的分类

9、-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cognitivedrive)、自我提高的内驱力(ego-enhancement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drive)。他认为,学生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当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三种成分在个体身上的比重会有改变。 详细了解认知内驱力(cognitivedrive)、自我提高的内驱力(ego-enhancement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drive)。 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即

10、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但个体的这些好奇倾向或心理素质,最初只是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它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才能具有特定的方向。因此,学生对于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远不是天生的,主要是获得的,也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可能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了。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于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

11、内驱力,是个体的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开始,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重要局部。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从另一个一个方面说,失败对自尊是一种威胁,因而也能促使学生在学学业上作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 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具有这样三个条件: 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 第二,学生从长者方面所博得的赞许或认可(如被长者视为可爱的、聪明的、有开展前途的人,而且受到种

12、种优惠的待遇)中将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所谓派生地位,不是由他本身的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自居和效仿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 第三,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包括对学业成就方面的一些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使一个人的地位更确定、更稳固。 在成就动机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这三个组成局部的不同比重,通常随着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的成员地位、种族起源以及人格结构等因素而定。 三、学习动机理论 主要有以下七个理论: 1.驱力说(drivetheories) 早期对动机的大量研

13、究为刺激一反响论(s-r)心理学家所作,他们在实验中以饥饿的白鼠、鸽子、猫、狗为被试。从这些研究中得出的最早的动机理论之一,就是所谓的驱力说。 这一学说认为,有机体为了降低某种内驱力状态,即降低一种不愉快的激起或唤起感,就会以某种方式作出特定的反响。例如,食物的剥夺可以引起极为饥饿的动物在笼内来回走动或到处乱跑。然后,实验者便可激起这些被唤起的动物解决各种问题,如走迷津、操纵门闩,以及“发现各种不同的诀窍以便能够获取食物。这里食物作为一种强化刺激,能降低饥饿的痛苦,即降低一种不愉快的激起状态或驱力状态。根据这类研究,研究者们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2.强化论 现代的s-r心理学

14、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事实上,在某些s-r心理学家(如斯金纳,1953)看来,无需将动机同学习区分开来。这些心理学家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 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呢。按照现代s-r心理学家的观点,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那么会产生防止学习的动机。 研究说明,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

15、到学生的成绩。例如,受表扬的学生,成绩上升。事实上,教师表扬所起的强化作用,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例如,教师对学生说:“好好干。我知道你们努力做的话,是能够做好的。对那些感到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这番话是种鼓励或强化;而对那些轻而易举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说来,这实际上类似于惩罚,因为教师这番话意味着,他们必须经过特别努力才能完成任务。 3.需要层次论 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有广泛的影响。他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产生不同行为的原因。 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比方。小王迫切需要一辆新的自行车,于是他便在课余时间去拼命挣钱,攒钱买车,一旦他买到了车,满足了需要。他便不去挣钱了,也就失去了挣钱的动机。 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根本需要,排成一个层级。 他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这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