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罪与罚读后感5篇 篇1在学外国文学半年以来,我最喜欢的作品便是罪与罚,这是一部俄国小说,作者是费奥多.陀斯妥耶夫斯基。 该小说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读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但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他的妹妹杜涅奇卡为了让他从新走进大学校园,不得不试图嫁给一个比自己大10多岁的在彼得堡开办律师事务所的名叫卢仁的男人。 主人公由于受到西方传统思想和拿破仑的影响,用斧头砍死了一个放高利息借贷的穷凶极恶的老太婆,恰巧又被老太婆的妹妹善良的利扎薇塔看见,被迫之下,他又用斧头将利扎薇塔砍死在地.杀人之后,拉斯科尔尼科夫意识到自己犯罪了,但他一方面又认为那个放高利息借贷的老太婆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他在善
2、与恶罪与罚,两极之间苦苦挣扎,良心备受谴责.最后,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选择自首。 主人公在杀人之后,精神恍惚,恐惧如同一个黑洞将他吞噬。更挖苦的是他所做的梦:他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杀死老太婆的房子里,屋里一切依旧。但是地板上的一滩血迹,引起他的注意,突然那个被他杀死了的老太婆又复活了,她狰狞狰狞着面孔,大笑着,拉斯科尔尼科夫举起斧头向老太婆砍去,但是斧头砍在老太婆头上,头都会复原,老太婆依旧狞笑着,拉斯科尔尼科夫手拿斧头疯狂地向她砍去,可是不管砍多少次,老太婆总会复原.最终,他在梦中惊醒。 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当时极度紧张的情绪,以及在良心谴责下他痛苦地挣扎。 拉斯科尔尼科夫无时无刻不处
3、在罪与罚的深渊中苦苦挣扎,这种源自内心的惩罚,使他的精神几近崩溃,只有在自首的那一刻,他才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救赎。 那我们又能从他的经历中得到什么启发呢。我们所获得的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和因受到生活沉重的压力,而去做违背良心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的事,因为那将会让你走向罪与罚的无尽炼狱之中,你会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几近崩溃,堕入深渊。 篇2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老太婆,行凶
4、以后,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之后,凶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 他想方法逃脱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却无法得到平安。他写了论文说明他是属于那类改变世界的,不服从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索尼雅忏悔过。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了她一切。 随着案情的开展,他逐渐逃离了警方的调查。证据都显得对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后决定自首,去服苦役。因为他坦白成认,又因为他犯罪以前表现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过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间,他开始并没有悔改,还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不
5、应该自首。索尼雅在这段时间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后,他发现他爱上索尼雅了。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正确的反思,比起之后永远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没什么了。在监狱里,他开始阅读索尼雅给他的那本福音书。 整本小说里面还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爱他的母亲和纯洁善良的妹妹,也有阴险的彼得比特罗维奇,也有他的好朋友hellip;hellip;等等等等。 这本小说给了我一个信息,那就是,当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为自己辩护,你的良心并不会轻易放过你。所以,与其争辩,不如谦卑下来,决心悔改。当人决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负担都会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篇3今年的国庆节,我读完了罪与罚
6、这本书,我对这本书有着很多的想法与疑问。 这本书的作者是俄罗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19世纪俄罗斯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在国际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名誉,而这本罪与罚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本描写一位贫困交迫的大学生的故事。主要讲了他痛恨放货的老板娘的盘剥,而愤怒行凶,可认为自己是伸张正义。后来,在杀人的恐惧和良心的谴责下,在爱人、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澄清了杀人的事实,并投案自首。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少见的社会心理小说,作者用这种方法写出了俄罗斯由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革命。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的精彩,在描绘主人公罗佳拉斯柯尼科夫杀人后的心理活动时,让我看了都叹服叫绝;当我看到罗佳在埋藏赃
7、物时,作者对他的行动描写也是步步到位;当罗佳被判刑的时候,连我都为这位贫困的大学生感到可怜与惋惜。 一本好书就等同于一位优秀的作家,让我们多和好书亲近,多和作家谈话吧。 篇4围绕着灵魂的拷问和救赎,罪与罚开始了直逼人心的解剖。冷峻峭厉的文笔,让人读得异常艰难;深入骨髓的文字,无情地展示人性的虚伪、冷酷、残忍和搏斗。 19世纪的俄国文学灿烂辉煌、荣耀夺目,涌现出像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让后人敬仰不已,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位作家,他们被冠之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笼统地讲,这大体不错;但从细微处看,从文字魅力看,从语言的圈套来看,从人物塑造来看h
8、ellip;hellip;从各个方面来看,用心品鉴,我觉得这远远概括不了陀氏的风格。 有人说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哲理小说。与许多俄国同时代的小说一样,作者在罪与罚反响了俄国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讨了贫穷与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 有人说罪与罚,是一本社会心理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展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害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及其妹妹丽莎维塔后挣扎、焦虑、忏悔、亢奋、抑郁、颓废的复杂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交织出现,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心理落差和事件的跌宕起伏,让人惊愕与困顿hellip;hellip; 然而,我倒觉得罪与罚是对人类灵魂的拷问和救
9、赎,是对不合理现实的控诉和愤懑,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前途和未来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与瞭望,正是对人类命运前途的不懈揭秘才更显得谜团重重,深陷其中难以自拔hellip;hellip;从这维度上来说,撼人心魄的心路分析使之具有了更为形而上意义上的文学价值和享受。 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人有三个层面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我(id)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根底,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根底而开展。本我只遵循一个原那么享乐原那么(pleasureprinciple),意为追求
10、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防止痛苦。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那么的影响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 自我(ego)是人格的心理组成局部。这里,现实原那么暂时中止了快乐原那么。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那么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标准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 围绕着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陀思妥
11、耶夫斯基塑造的一系列人物极其形象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外表上看没有明显的动机,而实际上拉斯科尔尼科夫那么认为她是社会的毒瘤,铲除她理所当然,客观上无意识中又杀死无辜的丽莎维塔,这既是逻辑的圈套,也是语言的圈套,更是生活的圈套,还是作家的圈套。 外表上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作为一个救助者出现在马尔美拉多夫的家中,他先是把受伤了的马拉美拉多夫护送回家;在其死后又出资帮助其孤儿寡母安排葬礼;在索尼娅受到陷害时又助其洗清冤屈。卡捷琳娜甚至将其当成家里的靠山和救星,指望着他能够帮助她开办女子寄宿学校,从而彻底摆脱贫穷悲惨的命运。而实际上马尔美拉多夫一家才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拯救者。当拉斯科
12、尔尼科夫救助重伤的马尔梅拉多夫后,之前痛苦不堪的心灵却因一个怜悯和救助而有了全新的感觉,心中产生了一种生命感和力量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并未和那个老太婆一起死去。而索尼娅正是他最终获得拯救的圣母。 斯维德里盖洛夫,这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享乐主义者,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哪怕去栽赃陷害别人,只要对他有利他就去做,而从斯维德里盖洛夫的行事说话来推断,他很可能年轻时和拉斯科尔尼科夫一样,曾经很狂热,也很聪明博学,但当一切梦想破灭后,他所选择的道路就是纵欲和享乐,但是当他对漂亮女人的无限欲望在杜尼亚那里受到挫折之后(他甚至想强奸杜尼亚,但最后一刻放弃了),他就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终归虚无。 卢任要娶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妹
13、妹杜尼亚就是因为她贫穷而且美丽,所以能把她很方便收做自己的奴隶,并且还要她感谢他,把他当作恩人。 陀氏的小说世界,揭示了一个残酷扭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充满着人和人之间的对峙和战争,伴随着吵闹和咒骂,甚至是癫狂的呐喊,无怪乎鲁迅这样的作家也说妥思妥耶夫斯基太伟大,但是只敬服,却总不能爱。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事一文里,鲁迅说。一读他二十四岁时作的穷人,就已经吃惊于他那暮年似的孤寂。到后来,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外表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而且还不肯
14、爽利的处死,竭力要放它们活得长久。而这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么仿佛和罪人一同苦恼,和拷问官一同快乐似的。这决不是平常人做得到的事情,总而言之,就因为伟大的缘故。但我自己,却常常想废书不观。 眼下,艰难地阅读这本小说,正暗合了某种心理,在这种心理和生活的压迫下,罪与罚刻骨铭心,这是很多年轻人无法理解的,也许有些书注定要用心才能读得通hellip;hellip; 篇5当看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与罚后,心中不时感到震撼与感动。在罪与罚中,男主角拉斯科纳夫以其聪明绝顶、却与世隔绝的头脑,建构出一个学说: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他不仅建
15、构这个学说,并且身体力行。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拿破仑,但是他跟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身世贫困没有时机,拿破仑努力争取时机,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时机。因此他杀了早让人议论纷纷的刻薄老妇,抢其钱财。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被迫还杀了另一个无辜、受苦、可怜的老妇。拉斯科纳夫内心深处的理想抱负绝非自私自利,反倒是博爱的。但是,为到达理想而有的手段,却导致一场轰动社会的谋杀案。所有的检调人员,全从牟利角度解释这谋杀案,直到一个也酷爱研究思想的检察官出现,他立即将调查方向转向,透过拉斯科纳夫的论文,找到行凶的动机。 拉斯科纳夫自承他相信伟人的福音,当他说出这观点时,连他的朋友都觉得太激进,因为当时社会上普遍的信念是社会福音,也就是只要社会制度完善,人都将安居乐业不再犯罪。作者透过罪与罚中的对话,先知卓见的提出他的质疑:罪恶真的只是社会问题引发的吗。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科纳夫显然不相信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这些问题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而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引发深思的地方是,社会中的弱者,精神中有无私奉献与爱的人却在引导着救赎之路。 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