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析高等教育证券筹资思考 内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严重缺乏,制约了国民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有效地连接着资金的供求双方,其强大的筹资功能可以为高等教育开展募集资金,同时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的开展也将为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与证券市场对接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期对加快高等教育开展、推动人力资本投资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筹资证券市场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大力开展担负培养人才与知识创新双重任务的高等教育就成为了时代的选择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但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生均教育本钱的增长
2、,受政府财政能力的限制,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严重缺乏,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是融资的主要途径,具有效率高、透明度高、监管标准的特点。 高等教育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可以在多方面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开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市场是一个相对垄断、风险较小、回报率较高、规模巨大的市场。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兴旺国家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为12.3%,中等收入的开展中国家为20%,远高于同时期长期储蓄率。因此开展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必须扩大投资渠道,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强大的筹资功能募集大量资金并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的开展也将为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证
3、券市场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高等教育证券市场筹资现状 (一)直接筹资 1993年,复华实业(现名复旦复华)、南洋实业(现名交大南洋)两所高校企业在国内交易所挂牌上市,拉开了高校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序幕。随后清华紫光、清华同方、方正科技、华工科技等先后参加了这个行列。目前,沪深证券交易所的高校上市公司已达20余家,其中清华大学5家,北京大学4家,南开大学2家,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各1家。这些校办产业类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价格定位较高,业绩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深受投资者的青睐和追捧,既为高
4、等教育的开展募集了大量资金,同时也给证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校概念股之所以在股市中有优异的表现,其深层原因在于:高校类上市公司主营优势极其突出,在专业领域内拥有国家级科研成果和强大的技术储藏,行业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稳定,如清华紫光的扫描仪、华工科技的数控机床和大功率激光切割器、东软股份的软件和系统集成等;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科教兴国根本国策的提出引发了市场对高校概念股的想像力,高校类上市公司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和科研实力,通过资本的输入,知识财富将大大超过由传统的技术与有限的自然资源结合所创造的物质财富;高校类上市公司造就了一批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科技企业家。过去这批人是高校的教职工,通过实践
5、,他们现在已成为既懂科研又具有较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科技企业家,如清华紫光的张本正、东软股份的刘积仁、北大方正的张兆东等。 (二)间接筹资 当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开展规模和水平的限制,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大量上市直接融资并不现实,更为灵活有效的是让拟上市公司或已上市公司的投资方案涵盖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的诸方面。拟上市公司存在一个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向问题,已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等募集的资金也存在一个投资工程的选择问题。投资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正好可以兼顾这些资金的平安性和收益性。上市公司介入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途径: 1.上市公司与高校在高科技工程上的合作。如新黄浦与复旦大学合作
6、基因工程、群众出租与上海交大合作昂立一号生物工程、厦门国贸向北大未名集团投资生物工程、南京中北向南京大学投资制药产业等。据统计,1999年度学校或学校控股上市公司为学校和社会创造可供分配的净利润3.8029亿元,这些资金可用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弥补高等教育经费的缺乏。 2.直接投资办教育。如英豪科教通过其下属子公司英豪开展投入2亿元参与英豪学校,按学杂费收入总额的20%提取资金回报及拥有的固定资产折旧,其学杂费收入由幼儿园的3.8万元到高中的5.5万元不等,收益稳定而可靠。在投资4亿元创立英豪外国语学院后,英豪学校形成从幼儿园到大学一应俱全的完整办学体系。类似的还有银广夏投资300万元参
7、股西北农业大学葡萄酒学院,闽福发在第一大股东牛津剑桥国际集团配合下参与创办津桥工商专修学院等。 3.投资教育软件。如远东股份与香港汇杰国际合资成 立远东科技公司,从事教育软件的开发和销售;又如江苏吴中与南京大学苏富特软件公司及江苏共创教育开展公司合作创立江苏南大苏富特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软件的开发与销售。 4.投资教育信息化。如局部上市公司抓住契机,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积极参与开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的远程网络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与证券市场对接的主要障碍 (一)法律制度方面的缺陷 我国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五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
8、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投资的盈余只能用于学校的再投资,而不能给投资者分红。现行法律制度的规定使得投资者难以获得必要的经济回报,而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性。虽然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避开法规的限制,如英豪科教采用合作办学,通过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来获取回报,但这种方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利于对企业投资的保护,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多渠道筹资。 (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高度集权和高度垄断的两大方案经济特征没有根本改变,教育体制改革大大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领域的多元化、市场化程度远远低于经济领域的多元化、
9、市场化程度。在高等教育内部非公立学校的办学在融资、税收、征地等方面享受着不平等竞争的待遇。此外校园板块在整个股市中的比重还很小,结构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高校的科技产业局部,其他领域如民办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等未能涉及。因此品种的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今后直接上市融资的一个开展方向。 (三)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缺陷 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开展阶段,各方面还有待健全,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股市进行调整,众多高校概念股的股价也不可防止地开始下滑,前几年聚集的光环开始消退,高等教育利用股市融资的前景不容乐观。可以说,高校概念股正面临新的挑战,或者说高校通过校办企业(上市公司)介入证券市场这条路
10、将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与证券市场对接的建议 (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1.完善法律法规。从高等教育的经济属性看,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局部私人物品的属性,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所以投资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与投资其他产业并无区别,资本都要实现营利性和增值性。根据我国现有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投资高等教育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投资得不到必要的经济回报,投资者也不能撤资分红,这就无法吸引投资者的办学热情,势必会影响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的开展。因此必须完善高等教育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高等教育投资基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教育,在具体操作上要明确高等教育投资开放的领域,充许高等教育特别
11、是民办高等教育经营的适当营利,让投资者获得必要的回报,从而为两者的对接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2.健全配套制度。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开展阶段,各方面还有待健全和完善,主要包括:不断标准证券市场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使证券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券商、上市公司各司其责,为高等教育从证券市场融资建立起一个法制化、标准化的平台;培育和标准各种中介机构,更好地连接和沟通高等教育与证券市场,高等教育与证券市场的对接离不开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咨询效劳机构等中介机构的牵引和沟通,为此必须大力培育和扶植各种中介机构并加强监管,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推进高等教育
12、体制改革 1.切实扩大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权。从表现形式上看,我国高等学校已经是一个独立法人,但在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实际的办学自主权很少,这与市场经济的自主原那么明显不符。我国高等学校目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并不具备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条件,各种有形或无形的限制仍然在制约着高等学校作为独立法人作用的发挥,高等学校的独立法人资格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和运用。 2.提高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性。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把市场机制和理念引入办学体制,要学会经营大学。我们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对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防止教育投资的盲目性
13、和竞争过度,同时正确处理好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关系。 (三)强化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 就我国而言,高等教育与证券市场的结合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开展很快。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同时有利于证券市场本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加大公立高等学校优质资产局部上市的力度,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允许一些开展成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民办高等学校及相关教育产业集团(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等通过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等方式进入证券市场募集更多资金。政府还应制定一些能够吸引拟上市公司或已上市公司向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如对征地、贷款、税收等的减免,从而鼓励投
14、资向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倾斜。 (四)积极拓展筹资新途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与证券市场结合形式较为单一,债券、基金几乎为空白,因此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途径,理顺股票、债券、基金之间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之保持恰当的比例。我们在加强股票筹资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发行高等教育债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20多年发行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的经验,在债券的发行方式、品种构成、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精通债券发行和流通的中介机构和专业人才,这些都为专项教育债券的发行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证。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出于风险的考虑对债券具有较强的购置需求,客观上要求证券市场提供更多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选择。因此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趋于成熟,已经具备发行专项教育债券的根本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2022 2.上海教育科学院.教育应成为经济新增长点n.中国青年报,1999-6-9(教育导刊) 3.范国英.透视“高校板块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22(5) 4.张钰.中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