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法制教育宣传资料[最终版].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01131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法制教育宣传资料[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3年法制教育宣传资料[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3年法制教育宣传资料[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3年法制教育宣传资料[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3年法制教育宣传资料[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2023年法制教育宣传资料[最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法制教育宣传资料最终版 什么是成心犯罪。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成心犯罪。 成心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成心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 根据刑法规定,成心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管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成心犯罪。希望危害结果发

2、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直接成心和“间接成心。“直接成心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成心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结果发不发生,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我国刑法没有直接使用“直接成心和“间接成心的概念,但在对成心犯罪的规定中,对这两种心理差异是作出规定的。区别“直接成心和“间接成心对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决定量刑,具有一定意义。 什么是过失犯罪。 我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

3、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防止,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等。如某汽车驾驶员,在倒车时违反操作规程,不事先鸣笛

4、,也不注意观察,结果将在车后玩耍的小孩轧死。作为驾驶人员,其职责要求在倒车时必须先认真观察,而该驾驶员由于疏忽大意,既不鸣笛,也没有认真观察,致使危害结果发生,应当负交通肇事罪的责任。 第二种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防止,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忙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还是以汽车驾驶员为例,某驾驶员已经知道自己驾驶的汽车制动不灵,需要修理,但由于急于出车跑业务,并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超,出不了事,结果遇到紧

5、急情况,将人撞死。作为驾驶人员,汽车制动不灵,可能会造成事故,是应该预见到的,但该驾驶员自认为技术高超,怀着侥幸心理,结果造成危害,应当负交通肇事罪的责任。 应当注意到,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与成心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上作了很大限制,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才规定为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虽有过失行为,那么不是犯罪,可以进行教育或行政处分。而在成心犯罪中,许多犯罪只要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比方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虽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逞,也应当负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二是在处分上,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成心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分比对成心

6、犯罪的处分规定得轻。 什么是正当防卫。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分。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平安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规定,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件: 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这种不法侵害可能是

7、针对国家、集体的,也可能是针对自然人的;可能是对本人的,也可能是针对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权利,也可能是侵害财产或其他权利,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即符合本要件。 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所谓“不法侵害,指对某种权利或利益的侵害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违法的侵害行为。 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防止危害结果发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开始,或者已实施完毕,或者实施者确已自动停止。否那么,就是防卫不适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即正当防卫行为不能对没有实施不法侵害

8、行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造成损害。 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当防卫是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应受一定限度的制约,即正当防卫应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为限。另一方面,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袭击,防卫人往往没有防范,骤然临之,情况紧急,精神高度紧张。一般在实施防卫行为的当时很难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确实实意图的危险程度,也没有条件准确选择一种恰当的防卫方式、工具和强度来进行防卫。因此,只要不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都应当属于正当防卫。 关于防卫过当刑事责任的规定,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因为正当防卫行为是不法侵害引起的,是为了使被不法侵害者所侵害的客体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9、所以“应当减轻或免除处分。 关于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平安的暴力犯罪采取正当防卫行为不负责任的规定。本款是对第一款的重要补充。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平安的暴力犯罪,由于这些不法侵害行为性质严重,且强度大,情况紧急,因此,采取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和其他后果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所谓“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平安的暴力犯罪,是指与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类似的暴力犯罪,如在人群中实施的爆炸犯罪等。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公民应牢记这个权利,善于运用这个权利,保卫国家、公共利益,保卫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权利。由此可知,所谓正当防卫,

10、是指用给不法侵害者造成某种损害的方法,来保卫是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的行为。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个法律武器,公民应当掌握好这个武器。当遇到抢劫、盗窃、强奸、行凶、杀人、放火等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就要善于运用正当防卫行为来维护合法权利。防卫误区 “正当防卫的误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致有以下2023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1.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两人及多人打架斗殴,一方先动手,后动手的一方实施的所谓还击他人侵害行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2.对假想中的不法侵害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不法侵害必须是在客观上确实存在,而不是主观想象的或者推

11、测的。 3.对尚未开始不法侵害行为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4.对自动停止,或者已经实施终了的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5.不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者本人,而是无关的第三者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6.不法侵害者已被制伏,或者已经丧失继续侵害能力时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7.防卫挑拨式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即为了侵害对方,成心挑逗他人向自己进攻,然后借口正当防卫加害对方。 8.对精神病人或者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9.对合法行为采取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公安人员依法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等合法行为,嫌疑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实行所谓的“

12、正当防卫。对紧急避险行为也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2023.起先是正当防卫,但后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此种行为,法律称为“防卫过当,不属正当防卫的范畴(出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况例外)。 第二篇:法制教育宣传资料法制教育宣传资料 同学们: 每年的12月4日是法制宣传日,在法制宣传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法制知识,提高一定的自我防范能力。 一、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守法。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还有携带管制刀具,到了学校拿出来炫耀,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相关的法律法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

13、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做起。 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心思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淘气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方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保护公物,成心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帮助他人抵抗不良诱惑。有人说,我只要自己不违法,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这是不对的。如果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甚至家人做出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当及时阻止,给他们讲解法律,让他们认识到违法的后果。 三、

14、学会自护,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方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是非判断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应变能力,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同学们在遇到侵害时入时摆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到违法人员的随意侵害。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第 一、同学们要以防止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2023报警。 第 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

15、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也会受到处分。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身边做起。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积极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小学生守那么,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同学们,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大家也要谨防来自别人对你的伤害,下面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1、珍惜学习时机。要坚持在校学习。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2、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 3、谨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谨慎交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4、切莫虚荣攀比。 5、增强防范意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