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情况汇报 构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情况汇报 市人民政府 年月日 一、“十五期间我市征地情况和征地补偿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市经济有了长足的开展,工业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设施、公益事业用地,每年的新增用地量较大。十五期间,我市上报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土地个批次,个单独选址工程,报批农用地转用、征用面积公顷,其中耕地公顷,涉及安置的农业人口人,劳动力人。征地安置补偿涉及农民的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我市注意从实际出发,依法落实安置补偿规定,对报批的农用地转用和征地,依法确定补偿标准: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水田万元公顷,旱地万元公
2、顷。土地补偿费:水田万元公顷,旱地万元公顷,园地万元公顷(按水田),其他农用地万元公顷(按水田),建设用地万元公顷(按水田),未利用地万元公顷。安置补助:水田万元公顷,旱地万元公顷,园地万元公顷。青苗、地面物补偿费:水田万元公顷,旱地万元公顷,其他地面物实际估值补偿。 二、严格按法定程序开展征地工作 (一)深入开展征地调查,拟定切实可行的征地方案。在征地申请前,国土资源局会同相关乡镇、村(居),深入基层进行征地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征用地块的面积、地类、权属状况;被征地村、村民组的人口、耕地、人均耕地、人均收入情况;被征地的承包经营、年产值情况;被征地群众的意见和补偿要求。在调查的根底上,
3、拟定征地方案,经审核后,报省政府审批,作为实施征地的工作依据。 (二)搞好“两公开一登记,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我市根据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方法的规定按照“公告登记公告的程序开展工作。一是在收到征地批准文件后,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发布征地公告,并在被征地单位、村(居)和街道醒目处张贴或在有线电视上播出,使征地工作家喻户晓,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深入实地根据掌握的被征土地的权属、位置面积、地类等根本情况,做好权属登记、青苗、地面附着物等补偿登记工作,拟定补偿安置方案。三是及时发布征询意见公告,通过征询公告充分听取群众对补偿安置方案的意见,增加工作透明度,特别是对群众有异议的事项,认真
4、对待,细心协调,确保征地工作顺利开展。 (三)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保证征地的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土地法律法规、尤其是征地补偿规定的宣传。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宣传征地是国家建设需要,是经济建设需要,补偿标准是法定的。通过开展宣传统一群众思想,帮助群众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二是多形式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解决群众对征地不理解的突出问题,保证征地的顺利实施。 三、被征地农民安置的主要途径、措施 我市在依法补偿的同时,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多条途径安置失地农民。 货币安置。按照报省审批的征地方案,依法确定补偿标准,把征地补偿费及时、足(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额发放给被征地农民,由农民自谋
5、职业。安置补偿标准:征用水田每亩万元,征用地每亩万元,征用园地每亩万元,征用其它土地每亩万元。从我市清理检查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补偿安置的自查情况看,几年来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费落实总体上是好的。 留地安置。把征用的土地划出作为农民集体开展生产用地或经营性的生产、生活配套用地,由失地农民经营,解决生活出路。 就业安置。 一是企业优先招用。要求用地企业优先招用被征用农民,实行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近两年来我市安排失地农民就业多人次,如福山轴承厂征地亩,安排失地农民人;燕京啤酒厂征地亩,安排失地农民就业人;南华鞋业征地亩,安排失地农民人;康利石材征地亩,安排失地农民就业人;成功科技园区征地亩,安排失地
6、农民就业多人等。 二是政府制定政策、搭建就业平台,依托劳动保障事务所、市劳动力中心市场牵线搭桥,介绍推荐就业,通过举办被征地农民务工招聘会,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三是建立培训基地,提高就业能力。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我市建立了六大培训基地:技术学校培训基地,水头东升石材公司石材加工培训基地,南益集团计织培训基地,诗山文化技术学校电子、钟表、电车工培训基地,仑苍水暖器材制造培训基地,洪濑鞋帽生产制作培训基地,为失地农民掌握就业技能创造条件。近两年来,共培训失地农民人。 四是因地制宜安排从事第三产业。对城镇近郊的被征地农民,根据需要和要求,优先安排市场摊位和摊点
7、,让失地农民就地从事第三产业等。 纳入低保。主要是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把所有符合低保标准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我市纳入低保农户户、人,其中一部份就是失地农民。 探索保障。我市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方法,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征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对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建议 农村劳动力已进行多轮转移,实际务农人数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小。我市是改革开放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年代末年代初,随着农业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的充裕劳动力开始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相当一批青壮劳力走向全国,跑市场、搞供销,形成现有的“供销大军。年代初,在
8、“开展才是硬道理“的感召下,一些农民开始办厂、搞企业,大批劳动力转向第二产业。目前在经济开展的沿海,真正务农的人数并不多,且多为老、妇、弱劳动。 三、失地农民保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安置途径还比较单一,还不能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我市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虽有多种途径,但目前为主的还是货币安置。征用农民一亩地,支付给万元补偿费,无法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被征地农民把钱用光后,还是要找政府。货币安置实际上并没有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优先用工方法与被征地农民自身条件的矛盾。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低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满足不了企业的用工条件要求。强制性地要求企优先招用不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企
9、业难以接受,客观上也不利于企业开展。尤其是一些老、妇、弱、病、残的农民,安排就业有较大难度。 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征地,被征地农民难安置。交通道路,政府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用地,在方案时期采取的是农转非和招工的方法,在社会主主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采取的是货币安置,由于政府受财力限制,补偿的标准确性往往是按法律规定的低限执图示“优先用工是没有具体企业承载。这种情况,被征地农民安置确实相当因难。 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财政压力大。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无疑是安置失地农民的好途径。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有政府的财力作支持。假设每年征地亩,安置个农业人口,每人一次性投保元,按市、乡镇村、个人的比例负担
10、保金,每年市财政需支付个亿,乡镇、村财政应支付个亿,从现有的财力看,是非常困难的。 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面临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既要解决新征地失地农民的保障,又要考虑近年来因征地失地的农民问题的保障,这给我们制定政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回拨地用于开展第三产业和房地产业,同现行的法律法夫有矛盾。一方面是法律上没有“回拨地的规定,无章可循;另一方面是“回拨地用于搞第三产业,同法律、政策上的招、拍、挂规定有矛盾。 四、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建议 完美法律规定。建议对土地管理法中征地补偿进行修改,补偿原那么按征地新用途确定,补偿标准参照市场价格评估确家;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要有相
11、关的法条,留地安置比例、供地方式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使实际工作有章可循。 重点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从上到下建设“失地农民再就业工程,从体制上、机制上、具体指拖上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各级都要有相应的责任,象抓方案生育、抓下岗职工再就业那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促进失地的农村劳动力,有序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保证农村的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在全面落实“低保措施的同时,建失地农民基地生活保障制度。建议由省政府出台政策确定运作机构划分工作职能,明确规定保障的原那么,保障的对象范围、保障的标准档次、保障待遇等,保证这项制度有章可依,有序展开。 制定“回拨地管理制度。建议由省出台征用土地“回拨地方法,对实施“回拨地的安置的条件、“回拨地的比例、“回拨地的处置方式等作出规定,以标准“回拨地的实际操作。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