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住清波将要漫过的文明|乡村复兴,守住文明之根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石家庄以南段完成了大局部考古开掘工程,重大发现陆续“浮出地面:赞皇出土了罕见的北朝大型家族墓地,内丘开掘了十六国至明清的36座古墓葬。 据统计,截至目前,南水北调河北段文物保护工作共计完成65处考古开掘。实际勘探面积4333570平方米,开掘面积227280平方米,出土金、铜、铁、玉等文物共计12000余件(套)。 1月26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赞皇。 在西高村南约2000米的岗坡地上我们见到了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考古队领队之一韦正。据他介绍,此处初步断定为北朝四大家族之一赵郡李氏家族墓地,能够确认的有两座:赵郡
2、太守李叔胤和其后代太尉府行参军李弼之墓。墓葬形制包括砖室墓和土洞墓两种,结构完整,组合清晰,共有墓葬9座,分东西两排,东边4座父辈墓,西边5座子墓,弟兄之间按照兄北弟南次序排列。此外,该墓群中一座总深度超过15米的墓葬,在考古界非常罕见。 该墓葬于2004年南水北调线路文物调查时被发现,考古队从2022年10月中旬开始,已完成4座墓葬的抢救性考古开掘清理工作,其中1座未被盗掘,其余5座墓葬还在清理中。目前共清理出随葬品150余件,种类包括陶俑、青瓷器、陶器、铜器和墓志等,器形包括碗、罐、壶、豆等。其中出土的一件陶镇墓按盾武士俑,状貌威武;另外一件青瓷覆莲座烛台,釉色青翠,造型精致,是难得一见的
3、青瓷精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沈丽华说,李氏家族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崔、卢、李、郑四大家族之一,此次开掘对历史文化研究尤其是家族谱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出土随葬品组合清晰,纪年明确,是北朝墓葬研究的标尺。目前该墓葬已经申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西高墓地驱车向南来到内丘南中冯墓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领队王会民介绍,南中冯墓地遗址位于内丘西关村西约1200米、南中冯村东1500米,考古工作者于2002年开始对该墓地进行调查,2022年10月再次勘探。墓地范围南起东西向柏油路,北到废弃砖场南断崖,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114米,勘探面积8万多平方米,发现墓葬约45座。其中共发现十
4、六国至北朝时期墓葬2座,唐代墓葬13座,金代墓葬13座,明末清初墓葬8座。 王会民介绍,该墓地被盗情况严重,其中百分之七八十已被盗掘或破坏,现场能开掘出的一些文物根本都是剩余,相比之下,唐代墓葬被盗最为严重。在现场我们能够看到墓地周围密布着手指般粗的洞,据说这便是盗墓贼借以确立墓穴准确位置的工具所致。 在省文物保护所我们见到了从该墓地出土的一套中唐时期细白瓷器。釉色明亮,白中泛青,其中一个带盖子的瓷罐口沿唇部圆滑流畅,流线体设计,造型异常精美。据王会民介绍,当时由于邢窑的火候偏高,导致瓷器中的铁元素产生了化学变化,邢窑烧制的白釉才呈现白里泛青的特质。由于当时像这种白釉颜色亮白,故又被称为“类银
5、瓷、“类雪瓷。另外一件较为珍贵的文物是一座三彩炉。该炉由高足盘和五力士托起的炉体组成,分褐绿白三色。尽管这座彩炉里面没有上釉,三彩效果并不完美,但以开掘领队王会民的经验,国内尚没有见到类似造型。此外,一件名为按剑武士佣的唐代陶俑也非常引人注目,高约54厘米,左手按剑于胸前,右手叉腰,头戴类似虎头的头盔,双目圆瞪,面相凶煞。这样的陶俑在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主要起镇墓的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缓解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但这一工程东、中线穿越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区,涉及文物点颇多,文明与水路形成南北冲撞。守护清波将要漫过的文明成为每个文物保护工作者心底的渴望,他们不辞辛苦,万里奔波,与水争抢时间,与盗墓者对峙,对一处处遗迹进行抢救式开掘,将破坏升华为发现与保护,坚守着我们精神的家园。 编辑/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