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欣赏语文,让美丽绽放欣赏语文,让美丽绽放 赵兴军 语文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欣赏明珠,我们可以体味历史的浓郁芬芳、现代的流光溢彩,体味中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民族精神的凝重永恒。现行苏教版教材选文力求典型规范、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和学生一起体悟其语言美、情感美、艺术美,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一、言海浩淼,美之肌质 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著作,都是作家呕心沥血,用生命来创作的。从生命的文章出发,我们将从维纳斯的体型看到文章肌质的美,从蒙娜丽莎的微笑领悟到文章意蕴的美,从阴阳二气的调和看到文章精灵的美。(一)技运得彰 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不仅要
2、表达得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该力求生动形象、妥切鲜明,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语言的美感。比喻、夸张、反语、排比、对偶、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在小语教材中已显露山水,而这些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前后配合,交错使用,互补互衬,珠联璧合,可以把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鲜明有力。郭沫若在白鹭中有这样的一段细致描写:“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仅此一句,平仄的巧妙相间,浅显生动的比较夸饰,长短句的交错排列,使人读来由然而生一种节奏起伏、音调和谐的美感体验。正如作家曹靖华讲的:“下字珠落玉盘,流转自
3、如,令人听来悦耳,读来顺口”。(二)意蕴深长 在芬芳的语文世界里,一个汉字就是一种姿态,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情感世界。简单的一个“水”字,就可呈现江河湖海之汪洋,显示沟溪塘池之恬静;既有大浪淘沙的雄奇,又有秋水长天的明丽。汉字的奇妙之处还不仅于此,同一种情感的流露,同一种意义的表达,同一种思维的阐述,在知识体系的不同阶层,缘于同一阶层的不同感受,也会有异彩纷呈、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在悲壮的一幕中,关于眼泪的描写就出现了“眼含热泪”、“泣不成声”、“泪如雨下”、“禁不住落泪”等词,对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的人物作出了酣畅淋漓、感人肺腑的描写。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提出要“把孩
4、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博大精深的汉语言要求我们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要积累就必须多读熟读,读经典名著、读诸子百科、读报刊杂志、读辞典文献。在读中滋养自己,提升自己,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三)古韵悠然 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典诗歌,它的语流“像潺潺流水,平声是波峰,仄声是波谷,造成一种和谐而有韵律、有变化的音乐美感。”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以小喻大,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塞下曲“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一个“没”字,将军的英武形象便卓然屹
5、立在我们眼前;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独”字,便让人想到了柳宗元在革新失败后的孤寂落寞但仍不畏缩的品格。诗是最激情的,课堂教学也应当是师生激情燃烧的神圣殿堂;诗是含蓄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便是潜移默化的含蓄;诗是和谐的,集音韵美、形态美和精神美于一体,课堂教学更应是一个和谐、平衡的生态环境;诗是生动的,风姿万千,各具魅力,课堂教学的追求又何尝不是如此充满生命活力。二、真情无限,美之心曲 当我们听到黄河大合唱的雄伟乐章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心潮澎湃;品读红楼梦时,又不知有多少人为林妹妹流下同情泪。苏轼的雄浑大气,王维的清新恬美,贾岛的含蓄隽永,构成了一个
6、个丰富多彩、撼人心魄的情感世界。辛墨说得好:“人们互相望一眼,那是最纯洁的感情交流。”课堂上,教师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应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一)阳刚之美 我们爱你啊,中国以饱含激情的笔墨,歌颂祖国壮丽山河、丰富物产、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大江保卫战再现了惊心动魄的九八抗洪大决战,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再现铮铮铁汉英雄本色;印度洋上生死夜皮埃尔面临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显示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这其中慷慨激昂的感情、庄严伟大的思想,让我们在对其欣赏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意志得以坚定,信仰得以提升,生命得以净化。(二)柔雅之美 李清照的婉约,李白的飘逸,朱自清的旷达,体现了真善美的
7、统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所具有的小巧、柔和、精致、轻盈、绚美、安静、舒缓、清新等品格,使我们心旷神怡,陶醉不已。碧螺春色鲜,嫩绿透亮;香浓,飞溢四周;味甜,清新爽人。孔子游春中老师循循善诱,子路豪爽乐善,颜回谦逊沉稳,师生之间情谊浓浓。白鹭形美,美在大小适宜、色彩和谐;意美,美在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情美,美在以心格物,融通自然。它们以天然的完美和谐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使我们获得恬美的心理感受。三、艺苑灵动,美之精灵 美,到处都有,而且总是千姿百态:有的雄伟壮丽,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有的直率奔放。而构成这一艺术的灵魂与核心的,正是那些
8、或感性、或想象性的艺术意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只十四个字,便展现出一幅地上有草、空中有莺、堤上有柳的清晰画面,从三个具象读者还可体会出草长、莺飞和杨柳拂堤的动态感。由此可见,美是感性,文学形象的感知,是读者和文本之间往复交流,不断进行对象情绪化和情趣对象化的结果。“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杨柳这一传统用来赠别的物象说明玉门关外春风不度的苦寒气候与悲凉心境。人生的感慨融汇在字里行间,寓情意于景象之中,虚实相生,创构出抒泄作者胸臆的意象,从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边关思乡画面。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艺术美,是人类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美,让我们努力去追寻、感受、体会,懂得欣赏,才会让美丽更加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