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优化结果结合将压边力从1 150 kN调整到1 260 kN,最终的仿真结果如图10所示,零件主要特征面的变形量足够充分,区域D和区域E的侧壁开裂风险消失,说明灵活设计拉延筋的分布及阻力系数能够合理控制各个区域的板料流入量,零件的成形状态良好,满足了实际生产要求。图10最终仿真结果Fig.10 Final Simulation Results5结论(1)通过对比分析DC04钢和DC01钢力学性能及成形极限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塑性应变比r值和双拉变形区的极限应变下降会导致材料替换后的成形能力变差,零件的成形工艺窗口变窄,模具与材料的匹配设计难度增加。(2)利用成形仿真软件预测的开裂风险区域与实
2、际冲压情况一致,证明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零件侧壁处发生的冲压开裂是由于板料流动阻力过大发生了过度减薄和材料的成形性能下降共同所致。(3)压边力对零件的可成形性具有很大影响,但仅依靠压边力的全局性工艺参数调整不能同时解决起皱和开裂问题。通过拉延筋的灵活设计和压边力的精细调整,将区域D和区域E的拉延筋阻力系数从0.45降低到0.250.30,零件边角及局部区域的阻力系数从0.45降低到0.40,压边力从1 150 kN调整到1 260 kN后,车门外板在各个区域的板料流动变形分配合理,侧壁区域的开裂风险消失,满足了客户使用要求,提高了鞍钢产品的推广量及应用稳定性。参考文献1 蒋磊,袁璐,王龙,等.
3、侧围外板全工序成形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J.塑性工程学报,2021,28(10):50-60.2 吕祝星,宋燕利,兰箭.基于特征的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优选机制J.塑性工程学报,2016,23(3):45-51.3 杨兵,陈新平,魏晓萍,等.材料与工艺参数对侧围外板冲压成形的影响J.锻压技术,2008,33(6):51-53.4 陈武明,唐稳生,樊振林.大型薄板冲压件起皱破裂问题的解决J.装备制造技术,2010(10):159-160,167.5 焦明华,于军涛,解挺,等.板材冲压成形回弹模拟的评述J.锻压技术,2007(6):1-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4、.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室温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028-2008,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027-2016,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S.北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825.8-2008,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 第
5、8部分 成形极限图(FLD)测定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0项志伟,王成勇,吴进,等.基于Hill48与Hill90屈服模型的汽车后背门内板成形性比较研究 J.塑性工程学报,2020,27(3):10-15.11阎昱,暴杰,肖旭,等.Hill48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外凸性深入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21,28(12):184-191.12田丽.基于Autoform汽车外罩板冲压成形的数值模拟J.热加工工艺,2017,46(11):113-116.(编辑 田玉婷)修回日期:2022-03-28!鞍钢技术 2023 年第 1 期梁笑等:车门外板用钢冲压开裂分析与仿真工艺优化总第 439 期鞍钢一项高强汽车用钢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邀请多名行业专家组成的成果评价委员会认定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燕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的先进高强汽车用钢全流程制造工艺与质量综合控制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低密度钢系列产品为全球首发,先进高强汽车用钢轧制全流程板形高精度稳定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有力地促进了鞍钢实现先进高强汽车用钢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业化批量生产,将进一步提升鞍钢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助推鞍钢汽车用钢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摘自“铁诺咨询网”(2023-0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