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坚持“五个并重 (一)引导与鼓励并重。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没有农民踊跃参与,社区建设难以顺利推进。在宣传引导上,一要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进一步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筹划和报道工作,着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重点、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和为百姓带来的好处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激发农民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营造有利于新型农社区建设的舆论环境。二要发挥基层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乡、村干部,逐家逐户,耐心细致、推心臵腹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知道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利于财产保值
2、增值、收入受益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利于维护、提升他们的切身利益、具体利益,提高群众理解、参与和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要发挥典范的示范作用。组织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外地已建成新型社区参观学习,现场观摩,举案说法,转变其思想认识,努力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要我拆为“我要拆,变“要我搬为“我要搬。在鼓励措施上。对干部,要奖惩促动。将新型农村社社区建设的好坏与政策支持、财政奖补和干部使用等挂钩。对新型农村社区综合考核排序前列的乡镇,对乡镇主要负责人给予重奖,并优先提拔重用;对优秀新型农村社区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对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拆旧效果好、入驻率高、新型农
3、村社区综合排名前列的村党支部书记,采取交纳养老保险和每月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予以奖励。对群众,要鼓励引领。在拆迁补偿方面,原那么上采取货币补偿和产权臵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主动拆迁的农户,在安臵房选址、房屋面积、资金补偿等方面给予优惠;对率先入住社区的,给予资金、实物等奖励。 (二)规划与建设并重。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是前提,是先导、是龙头、是标准。规划要有前瞻性。适度超前,既要着眼当前,更要注重今后的开展变化。按照50年,甚至20230年不落后的标准,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要有可行性。摸清各村根本情况、产业分布、民俗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状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传承历史,挖掘
4、内涵,彰显优势。建设设计要表达自然和人文特点,沿袭当地风俗习惯和地形地貌,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特色凸显的建筑风貌。住房设计要样式多样,满足不同家庭根据需要和财力状况选择不同的住房标准。要有衔接性。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有机衔接,并注重单个工程的形象设计;要与产业规划同步,宜工那么工,宜商那么商,宜农那么农,统筹考虑社区布点与产业布局;同时,社区试点要与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有机结合。要有权威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已开工未审批的社区,抓紧完善手续,加快报批。规划一旦编制,就要严格执行。严格控制群众“不在无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无规划的房子。对“双违现象制
5、止不力或发现“以罚代管现象的,对其责任人严格问责、处理,确保新型农村社区按照规划有序建设、标准建设。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群众自愿、利益引导,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稳妥推进。在建设方式上,采取群众自建和开发统建、邻村联建相结合,联体别墅和多层、高层住宅楼并建相结合。在社区布点上,坚持依城(城镇)、靠集(市)、沿路、近水、临园区(企业)、邻校(医)等原那么。在建设模式上,可采取以下六种模式:一是产城融合型。采取政府引导、商业开发方式,对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进行改造,集聚人口,集中集约土地,变农民为市民,为城市开展、工业工程建设拓展空间。二是城
6、镇改造型。对乡镇政府驻地或周边村,通过资源整合、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三是整村搬迁型。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重点工程工程征地拆迁、环境不适宜居住的行政村,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重新选址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四是强村兼并型。对交通便利、地理位臵好,有产业根底、商贸条件,经济实力和班子战斗力强、居住较为集中的行政村,通过建新拆旧、滚动开展的方式,逐步兼并周边村、班子软弱松散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五是能人帮带型。鼓励本地在外有实力的能人,返乡投资社区建设;也可把解决社区产业开展、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地等需求结合起来,鼓励有辐射带动能力的企业参与社区建设。六是文
7、化传承型。如依托古村镇复建改造,围绕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等。 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建设的同时,要完善效劳能力,满足群众求医求学求乐等需求。按照“农村社区城市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新型农村社区根底设施和管理效劳体系建设,到达“五配套。一是配套建设根底设施。做到道路设施、供排水设施、供电设施、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公厕和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美化亮化体系等全部配套到位。二是配套建设公共效劳设施。有科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停车场及办理婚丧事宜的场所等。三是配套建设商业效劳设施。建设好生产生活资料超市、托幼托老、餐饮洗浴、集贸市场、金融邮电、网络通信等经营性便民效劳设施。四是
8、配套产业创业就业工程。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配套产业和创业就业工程,推动一局部农民就地“转业、就业,化农民为产业工人。五是配套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好社区效劳中心,有满足公益性、中介性效劳需求的治安警务、法律援助、人口计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产权交易等效劳设施和效劳人员,并配套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和协会组织等,就地把农民转化为市民,努力实现公共效劳城镇化、社会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三)建新与拆旧并重。 新型农村社区,重在建、难在拆。建新时,一要处理好现代风格与历史风貌的关系。以现代理念、城市思维规划建设,结构注重合理,外观注重艺术,风格注重新颖,做到大气洋气雅气。同时充
9、分考虑资源配臵、历史沿革、群众的当地风俗、生活习惯,保存历史文化,保护独特的田园风光和乡土特色。二要处理好建设质量与速度的关系。质量上,严把招标投标关、市场准入关、材料进场关、监测检验关、竣工验收关“五道关口,贯彻政府监督、中介监理、企业自控、农民参与“四位一体,全程监管,保质量、保进度、保平安,建设精品工程,打造百年社区。在速度上,坚持快中求好、又好又快。有条件的地方“拖不得,没条件的地方“急不得,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对每个新型社区,都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建设内容、资金筹措、施工进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能快那么快,确保完成。三要处理好依规建设与群众参与的关系。在规划设计、工
10、程招投标、建筑安装施工,以及产权臵换、拆迁补偿、土地流转等方面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同时,坚持人民意愿为上,让群众在规划选址、设施建设、户型设计、居住位臵和质量监管等方面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利益,实现群众满意。拆旧时,首先要为民,让农民的财产保值。农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受益者而不是受损者,在评估、臵换、补偿、土地征用等方面,公平合理定价,切实维护其利益,合法、合理、和谐拆迁,并在搬家、过渡安臵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补贴。将社区土地性质以招拍挂形式变更为国有性质,为入住农民办理产权证。同时,相邻乡镇在拆旧定价上,不应有大的悬殊。对长期在外工作或务工经商、非拆迁范围内的群众
11、,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并自行撤除房屋的,可与所在乡镇政府先行签订协议,乡镇政府可按本地现行拆迁补偿方法或据实予以补偿、臵换,并给予适当奖励;对其进城购房者,也可给予补贴。其次是惠民,让农民的财产增值。在对旧村实行整体或连片拆迁、统一整理复垦耕地、保证占补平衡的根底上,对土地综合整治中实施挂钩的工程,节余指标在工程验收后,可以实行有偿转让。把土地整理开发的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把节约出土地的升值主要用在农民身上。 (四)投资与融资并重。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资金是关键。应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整合资金相结合,有效破解资金难题。一是市场运作一局部。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发商等社会力量,
12、通过投资、捐助等多种方式参与社区建设,积极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发放贷款,不断增加对社区的信贷投放。二是政府投入一局部。加大县、乡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贴息贷款、减免审批费用等形式,支持新型农村社区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建设。三是整合使用一局部。积极整合全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交通、教育、农业、水利、文化、卫生、林业、环保、住建和标准粮田工程建设、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等一切涉农资金,集中投向新型农村社区。把整合的农口资金开展特色经济;整合的交通、土地、城建政策资金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整合的社保资金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对规划确定的撤并村庄,不再安排除农业根底设
13、施以外的其它公益性根底设施建设工程。四是部门支持一局部。县直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对社区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在规划编制、土地供给、居民入户、工程报批、企业开办、企业税费、土地流转、技能培训、引进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优惠,在产业政策、科技信息、融资担保、管理咨询等方面给予支持。五是土地收益一局部。通过城乡建设用地臵换指标有偿转让,积极盘活建设资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臵换出的土地,可以以挂钩指标的形式,实行挂牌拍卖。拍卖收益除国家政策性收费外,其余全部返还拥有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臵换增加的土地级差收益,也主要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已复耕土
14、地,及时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六是群众参与一局部。按照群众自主、自愿的原那么,通过投工投劳、出资出物、(可再利用物资)折款拆物等方式,支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可探索规划一步到位、群众自筹自建模式进行建设。 (五)安居与乐业并重。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民生的改善。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首先要让农民住得起,进得去。一是对选择产权臵换的拆迁户,按房屋和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臵换,让群众辞别陋舍住新房;二是对选择货币补偿的拆迁户,按房屋本钱价提供住房;三是对非拆迁户入住社区的,微利提供住房,盈利局部用于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建设少量的商住用房,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的平台,提高社区的人气和活力
15、。同时,可根据不同家庭情况,实行差异化购房政策,并严格落实“两证、两保、三金一补政策,为入住社区的群众办理房产证、责任田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那么,社区居民可以自愿选择城乡各类社会保障政策,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其次要让农民留得住、能致富。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产业开展与社区建设同步规划。一要壮大产业。将新型社区建设与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培育特色经济、壮大集群经济、开展配套经济。鼓励、鼓励农民将承包地适度流转,奖励、补贴土地经营大户,推进农业规模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 一、 二、三产协调开展。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尤其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规模化、标
16、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生产基地,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完善效劳体系,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开展。二要安排就业。劳动、教育等部门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政府采购公益性岗位安排农民就业。社区物业管理岗位优先安排失地农民。在靠近产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的社区,鼓励企业优先安排社区居民到企业就业。三要引导创业。在远离产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的社区,利用节约臵换的土地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设立创业基金,出台优惠政策,在创业扶持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型农村社区内商业效劳业优先由当地群众经营,让有特长、有资本、有意愿的农民创业,开办企业,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坚持“五个并重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五个并重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XX县区以乡、村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