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开展,全国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以科研促教学、促专业学科建设,为经济社会开展效劳的作用日益重要,这就对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水平的上下,除了与科研队伍的素质有关外,科研管理水平也是一个不容无视的因素。建设一支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科研管理模式,对保证高校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1.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科研管理是指科研管理者对科研人员从工程申请到工程实施、完成的全过程管理。高校科研工作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根底工作,
2、是促进专业学科建设和开展的前提,科研水平的上下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在高新技术快速开展的今天,科学研究朝着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方向开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的科学群,这就要求高校科研管理者必须具有远期规划才能和卓越组织才能,不能只局限于日常事务管理,还要具有把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协调组织起来,圆满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管理工作,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充实科研管理人员,把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2.科研管理队伍需要复合型人才。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以探索性、创造性为主的脑力劳动,而科研管理那么是对科学研究这一人类特殊的知识生产和社会活
3、动的管理,其活动内容和方式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涉及面广、门类全,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具备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信息,确保学校科研工作有效进行。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开展对科研的要求各不相同,对科研管理要求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建设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且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技术过硬的“复合型管理队伍至关重要。 3.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科研管理队伍。管理部门的生命力源于每位管理者的创造力,只有管理者锐意创新,管理部门的活力才能得以表达。所以,管理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致力于部门价值与个人价值共同提升的理念,积极引导科研管理人员安于本职、甘于奉献、钻研业务、善于管理,在工
4、作中不断充实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为个人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开展空间,为部门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让管理者个体与管理部门的效率均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最大的管理效益。 二、强化“五个意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1.创新意识。科研管理创新的过程就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超越,是对变化的、开展的科研活动的适应,是效益与效率的统一。新的管理模式既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潜力,又要创造一种宽松、舒适、自由、平等的学术环境,尤其是一些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它们的建立和开展都与传统学科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和条件。按照开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发要有新局面的要求,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应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
5、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制定新目标,立足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大局,建立有利于科研开展的管理模式。 2.效劳意识。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既要有管理意识,又要有效劳意识,并以效劳推动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要把争取更好的科研工程和更多的科研经费当作主要任务来抓。科研管理人员要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帮助处理和解决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科研人员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尽可能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效劳帮助科研人员顺利完成科研工程。 3.科研兴校意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较多地表达在高水平科研效益中,只有学校的科研整体水平上台阶、上档次,科研管理人员的价值才能充分表达,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主人翁意识,
6、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精神,要将个人的眼前利益与学校的长远开展有机结合,自觉融入科研兴校行动当中。 4.信息前瞻意识。在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信息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政策信息,如国家科技开展战略目标、科技方针政策、科技法规及长远开展规划等。二是控制信息,如学科开展信息,它可以预测未来学科开展动态,明确学校申请和争取科研工程的方向和范围。三是作业信息,如工程合同的签订、科研进度、科研过程需协调的环节等。只有掌握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使科研瞄准国内外前沿,保证课题的先进性和新颖性,从而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因此,要想做到宏观地指导科研人员从事研究,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需具有信息前瞻意
7、识。 5.终身学习意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不断出现,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已成为科技开展的大趋势。科研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工作,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内容涉及管理学、教育学、信息科学、公共关系学、组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因此,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将自己由单一型的“执行者逐步打造成懂技术、知法律、会管理、善运作的复合型经营者,而且还要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现代学习型观念和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三、打造科研气氛,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1.管理决策能力。首先是战略管理能力。科研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管理内容上看,涉及工程
8、管理组织申报、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项鉴定、成果转化、经费管理经费预算、核算、核对、成果管理成果归档、成果报奖、成果宣传等、年科研成果统计等方面;从管理层面上看,有纵向和横向;从管理方式上看,更具多样化、复杂性。科研管理纵横交错、动静结合,每一项具体工作和环节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互不干扰。此外,科研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省市、学校的科技方针和科技创新的实施,从外表上看,科研管理人员是为科研人员效劳的,但从更高的层面上讲,科研管理人员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政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大局意识,强化战略管理能力,表达群体优势和管理效益。其次是
9、决策引导能力。科研管理的核心是如何争取到高水准的科研工程和尽可能多的科研经费,诸如选题立项、科研方案的制定、科研梯队的选配等都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去决策、去引导。科研管理工作必须强化市场意识,把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掌握科技政策,了解经济信息,关注文化趋势,把握社会开展的脉搏,为科研人员的选题提供必要的决策和有效的引导,提高工程立项和研究的可行性。 2.组织协调能力。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是一个综合性部门,管理的对象是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劳动者和思想活泼的知识分子;管理工程是探索未来、填补空白的最新研究课题和经济建设急需的攻关课题,因此科研管理者应具有把各行各业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与物按一定的需要
10、进行有序排列、组织和协调的能力。科研管理的协调既包括外部的,又包括内部的;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外部协调是指,科研管理人员要积极加强与上级各主管部门及合作单位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设法让他们了解学校的科研需求。内部协调是指,每项课题的完成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加强与校内各部门业务联系,协调好管理方面的问题。横向协调是指,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开展,各高校都希望把科研“做强做大,找到学校科研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研究。纵向协调是指,学校的二级学院都有负责科研活动的机构,校级的科研管理者要了解学院科研工作重点,协助他们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对课题的实施做好指导、
11、监督、协调、支持和效劳工作。 3.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科研管理能力要靠信息化平台。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能够实现课题在线申报、评审、结题、验收等,而且还能对科研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收集、跟踪、整理、分类汇总,更重要的是能够广泛深入地了解国内外科学开展的现状、趋势,掌握各学科有关的最新研究动态,从中采集有价值、适合本校的科研信息,及时反响给一线科研人员,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科研信息是科研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更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工作的规划与整体布局。因此,做到快速、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科研
12、信息,可以为科研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 责任编辑:蔡桂兰 第二篇: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 叶春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开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也暴露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高校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入,给高校的开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适应迅猛
13、开展的新形势,正视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统一性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范围还依然存在,更有甚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校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而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 2、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庞杂,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防止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
14、应付,很难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予指导,也很难有精力去分析研究一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限于外表化,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对学生的行为也疏于标准有效的管理,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使得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创造力。 3、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管理程序存在瑕疵目前,在我国不少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有些管理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冲突,有些管理规定已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现状。因为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
15、都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来制定的,已远远跟不上迅猛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制意识淡薄,在学生管理中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标准以及应有的保证制约机制的脱节和不衔接,以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频频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4、学生管理队伍尚不稳定,管理效益亟待提高在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专职辅导员大多采用在校本科生和外校研究生选留的方法。由于考虑今后出路等问题,不少辅导员在留校时仅把此作为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未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终身岗位,他们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为考研和转行做准
16、备,因此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人心尚欠稳定。同时,高校的班主任一般采用兼职的方法,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而且他们的待遇不能从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得到解决,做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奉献,由此看来学生管理队伍尚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在现实工作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似乎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成长成才最根本的素质缺乏必要的指导,如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心理健康释疑、就业及考研指导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总的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被动地等待问题多了些,而主动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方案,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少了些;空洞的说教多了些,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心理咨询等有益的工作少了些,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5、缺乏科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