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作者简介 张学艳(),女,山东郯城人,副教授,医学硕士。:通信作者 刘付东:引文格式 张学艳,俞敏,李汉和,等 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情况分析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论著 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情况分析张学艳,俞敏,李汉和,顾娟,周文君,朱思雨,孙伯超,刘付东(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盐城市委党校,江苏 盐城;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盐城)摘要 目的:了解 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
2、死亡情况,探索可能影响心脑血管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盐城市居民 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采用多因素 回归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病人转归危险因素。结果: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标化发病率为 万,标化死亡率为 万。心脑血管疾病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地区分布上,高人均收入地区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低人均收入地区(,.;,)。脑梗死是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首要病因。心脑血管疾病转归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长(每 年 )、非首次发病()、低人均可支配收入()、
3、非当日诊断()是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诊断机构级别高(县级 乡级 ;省市级 乡级 )是保护因素。结论:盐城市男性、中老年、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重点人群,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转归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盐城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征,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所有疾病中死亡负担最重的疾病。近年来,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年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达 万,占到总死亡数的。据估计,我国居民心脑血管
4、疾病现患人数可能已达 亿。为科学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性地制定了 中国心脑血管病防治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建立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系统,要求各地开展常态化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为了解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等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对 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盐城市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政策和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根据规划纲要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有关要求开展病例登记与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资料来自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系统,共收集 年心脑血管疾病病例 例,其中死亡 例,生存 例。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系统数据由经专
5、业培训后的人员进行登记、核实、录入。疾病判定和诊断名称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 次修订本()编码。人口统计数据来源于盐城市公安局发布的年中户籍人口数和人口构成。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系统数据库主要变量包括:患者编号、设区市、县(市、区)、性别、身份证号码、年龄、出生日期、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确诊单位(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其他)、是否首次发病(是或否)、转归(生存或死亡)、死亡日期、诊断依据、户籍地址、常住地址。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系统数据及统计指标将所有首次诊断日期在 年 月 日至 月 日间的心脑血管事件登记资料导出并建立 数据库,供进一步分析使用。统计指标及定义:()发病年龄即首次诊断时的年龄。()按
6、性别和年龄组分别计算各分层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人数或例数、构成比、粗率、年龄标准化率(以下简称标化率)等相关统计学指标。标化率使用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调整计算。()根据 年盐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年盐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以此标准将 区(市)县分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低两个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 年盐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地区为高收入地区,反之则为低收入地区(以下分别简称高收入、低收入地区)。高收入地区包括亭湖区、大丰区、盐都区和东台市,低收入地区包括射阳县、响水县、建湖县、滨海县、阜宁县。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使用 软件,作图采用 软件。定量资料不满足正态分布者采用 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定性
7、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标化率的比较应用加权卡方()检验法(统计量符号记为)。根据盐城市居民 年心脑血管疾病转归情况将样本数据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 回归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危险因素。所有显著性检验均为双侧,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 基本情况经统计,年盐城市共监测到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总发病数 例,其中死亡 例,生存 例。经加权卡方检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具体见表。年盐城市不同年龄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 从年龄分布上看,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表 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指标性别例数构成比 粗率标化率男性 发病女性 总体 男性 死
8、亡女性 总体 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分别由 岁以下组的 万和 万稳步增长到 岁及以上年龄组的 万和 万。年龄别发病率趋势性检验结果,;年龄别死亡率趋势性检验结果,。见图。图 年盐城市不同年龄段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对比 年盐城市不同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 经统计,高收入地区发病粗率和死亡粗率分别为 万和 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万和 万。低收入地区发病粗率和死亡粗率为 万和 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 万和 万。高收入地区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低收入地区(,;,.)。病种及诊断机构级别分布情况病种分布上,按照 编码,年盐城市居张学艳,等 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
9、病监测情况分析民心脑血管疾病涉及 大类 种疾病,其中居民心脑血管 疾 病 发 病 构 成 排 名 前 三 的 分 别 为 脑 梗 死(.)、脑内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此 类疾病占到全年总发病的 。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构成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脑梗死()、急 性 心 肌 梗 死()、脑 内 出 血(.),此 类疾病占到全年总死亡的 。诊断机构上,年盐城市心脑血管事件诊断机构以县、乡镇以及市级医疗机构为主(占 ),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医疗机构()以及市级医疗机构(),省级及其他医疗机构占比较小。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转归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为探索可能影响 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
10、病转归情况的影响因素,将转归情况作为因变量与监测系统中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首次发病、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低、是否当日诊断、诊断机构级别有意义,详见表。为平衡可能的混杂因素,将单因素筛选出的变量纳入多因素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增长、非首次发病、低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当日诊断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诊断机构级别高是保护因素,及 结果详见表。表 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群转归情况的单因素分析()因 素生 存死 亡值 值年龄(,)(,)性别 男()()女()()首次发病 是 ()()否 ()()人均可支配收入 高 ()()低 ()()当日诊断 是 ()()否 ()()
11、诊断机构级别 乡镇级 ()()县级 ()()省市级 ()()年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故用中位数(,)描述,采用 秩和检验;分类变量用例数(构成百分比)描述;删除不明级别的“其他”机构(例),将 例省级医疗机构诊断病例与市级医疗机构诊断病例合并为省市级表 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群转归情况的多因素分析因 素估计值 值截距项 年龄 当日诊断()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发病()诊断机构级别县级乡级()省市级乡级()如年龄以 岁为 个单位,则 ,讨 论 年盐城市心脑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粗率为 万,标化发病率为 万,均低于宜兴市 年的水平和郑州市 年的水平;死亡粗率为 万,标化死亡率为 万,高于宜兴而低于郑州。
12、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激素水平、工作强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 月,()度大以及生活方式等诸多危险因素相关。年龄分布上,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这与杨文彬等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年龄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提示今后应将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列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关注人群,优化公共卫生的基本服务项目,做好老年人群疾病的筛查及干预管理工作。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以及 等的研究发现,农村地区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本研究也发现,低收入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高收入地区。疾病构成上,
13、脑梗死是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首要病因;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这两类疾病的死亡构成比(、)均高于其发病构成比(、),这提示我们要重视对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转归危险因素分析中我们发现,除年龄、人均可支配收入外,首次发病、是否当日诊断、诊断机构级别也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病人转归的因素。非首次发病提示复发、病情加重使心脑血管损伤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能否早期诊断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等的转归有直接的影响。确诊医疗机构分布结果表明,现阶段盐城地区县级以及乡镇级医疗机构仍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主力军。而疾病转归危险因素的分析又提示,
14、在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有研究表明,高质量、高效率的诊疗可以预防约 的心血管事件死亡。为此,加强对县级以及乡镇级医疗机构诊疗设施设备投入、提升医疗从业人员诊疗能力将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不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更带来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尽管目前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仍不透彻,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已经被大量研究证实为主要的危险因素,部分心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血管病,其发病风险甚至有 归因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由此可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尤其是一级预防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
15、关键。参考文献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任露露,杨亚明,肖月,等 年宜兴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监测分析 江苏预防医学,():孙文慧,李建彬,冯石献,等 年郑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资料分析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王冬菊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预防医学论坛,():梁大艳,陆素颖,方艺娟 年肇庆市端州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及趋势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杨文彬,解晔,李秋梅 扬州市主要慢性病早死率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向祥龙,王琦琦,李俊琦,等 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趋势分析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马丽,王小丽 年上海市黄渡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及减寿年数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苗璐 和肽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郑州:河南大学,():周北凡 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作用特点的前瞻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写作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张学艳,等 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