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问题及对策王景云: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具有多元化和特殊性,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评价是衡量学生心理开展水平、教师教学效果、改良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讨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结合课程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课程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对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1。每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课程评价,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开展和素质全面提高2。具体说来,它表现在
2、完善课程、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力三个方面。课程评价作为完整的课程运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为课程质量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力量。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灵活的授课模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激发学生去理解和感悟生活,最终将所学知识实践在自己身上。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具有实用性和开放性。监管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课程评价。1.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指标已有研究主要从教学要素、课堂特点两个方面展开研究3。在教学要素方面,可从教师(如教态、
3、教学理念等)、学生(如参与程度、情感体验、认知观念)、教学(如目标、方法、过程、课堂气氛等)层面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课堂特点方面,可以从课堂的形成性(教学过程中的“学与“教)、情境性(学生在与生活场景中的心理成长)、情感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开展教学评价。根据心理健康课程的学科特点,我们不能单以考试分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标准,而应采取开放式的、过程性(而非终结性)的评价,不设立固定的评价模式和标准。CIPP评价模式关注教学活动和评价的过程,把改良作为评价的首要任务,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相吻合。CIPP评价模式主要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4个方面1。研
4、究者将背景评价分解为纪律建设、课程氛圍建设、课程设置等指标。通常通过实地查看、查阅相关文件(如教学方案和教材)、教学观摩的方式进行评价。输入评价可以被分解为教师资格、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指标,通过查阅心理健康教师的相关证件、教案、学生座谈和听课的方式进行评价。过程评价包含教学方案的执行、课堂内外的衔接、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指标,通过听课、查阅教案、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方式进行。效果评价包括为学生受益情况、课程建设经验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等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方式进行评价。1.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评价方法是评价的工具,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适宜,直接影响着评价的效果和质量。心理健
5、康教育课程评价方法可以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从对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评价对象的效果,主要方法包括心理测量法、问卷法等,具有如下优点:首先,量化评价的对象是预先确定的,比较具体,易于控制和操作;其次,量化的结果便于统计,可获得一定数量的信息。较为简便易行、进行广泛的调查。再次,量化的指标往往准确详细,有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量化评通常以预定目标为评价标准,无视了教师在工作中的实际向题;第二,量化评价遵循一元性评价标准,无视了价值的多元性;第三,收集信息的真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程度。质性评价是通过自然调査,全面揭示评价对象特质的方法。质性评
6、价认为,主体和客体是互为主体、相互渗透的,不能用对错判断知识,而要依据它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质性评价主要包括档案袋评价法、行为观察法、情境性评价法、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法等。档案袋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识的地收集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开展过程中的努力与成就。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信,树立评价自身进步的责任;还能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但是,档案袋比较耗时,用于大范围的评价时难以控制。使用档案袋评价法要对档案袋内容的选择提供指导,比方在档案袋中放置一份内容清单列表。行为观察法是指有方案、有目的的对学生的日常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行为观察法能够
7、描述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行为,较适用于低年级儿童。但是,行为观察法很难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行为,它的评价结果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使用行为观察法时,要事先确定要观察的行为,分析可能存在的偏见来源,将事件本身与解释区分开来。情境性评价是针对书面考核方式的缺乏而提出的,它是指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活动场景,使其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对学生心理成长状况进行评价。质性评价没有严格的程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是各方面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能够通过连续评价、不断反响的模式,全面反映课程现象和学生心理变化的真实情况,为学生提供全面展示的时机。因此,较之量化评价,质性评价更适用于心理健
8、康教育课程。2.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通过课程评价的内容,可以发现评价制度多以查阅相关资料为主,易产生形式化的现象;在评价过程中,易出现信息反响不及时,过程评价缺乏客观的标准和依据,由于难以落实,往往流于形式。在课程评价中,评价主体单一(老师对学生评价)和形式单一是常见问题。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缺乏自评和学生互评的环节,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的了解和评价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理念,让局部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信任感,不认为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更好的总结和反思。课程评价以师评为主,缺乏对多主体评价(如师生共议,自评等相结合的模式)在实践中运用的探索和思考。评价形式单一。心理健康教育的
9、课程评价重视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认为但凡具有心理健康价值的结果都应当受到支持与肯定,应该将评价“过程和“主体相结合。然而多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传统的学科课程评价取向,目标评价和量化评价占主流地位4,教师主要采取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如成果展示),不易表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3.改良措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应该融入课程特点,注重综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注重多方面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潜在、独特的优势,评价不应只采取单一的标准,而应该符合学生当前的身心开展特点。另外,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风格,在评价时同样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差异。在评价功能上,
10、要突出课程评价的开展性功能。通过课程评价,发现课程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缺乏并提出改良方案,这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和成长有帮助。在评价方法上,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各有优势,在评价上发挥不同的作用。科学实证和人文理解正在走向融合,课程与教学评价也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在评价阶段上,应注重过程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这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调整和解决。总之,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殊性,课程效果的隐蔽性和滞后性,课程的评价要结合课程特点,灵活结合多种方法,力求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学生积极行为的变化,尽量真实反映心理健康教育
11、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今后的研究要不断提高心理课程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参考文献1刘欣,孙泽文,严权.课程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233-234.2俞国良,侯瑞鹤.论学校心理健康效劳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22,1(8):125-132.3李翔,信忠义,郭成,刘衍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8(4):4-7.4张文.新课程推进中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37(2):20-22.(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