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篇一:月 迹 笔 记答案月 迹 笔 记1、 贾平凹 贾平凹(wo) :陕西丹凤人,当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2、月亮的别称: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3、填写相关的古代诗句 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常健的诗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苏轼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注意以下词语的字音和字形:款款(kun ) 满盈(yng ) 屏bng气 面面相觑q 倏sh忽袅袅(nionio) 玉砌(q)嫉妒
2、(jd) 酥酥(s) 掬(j) 粗糙(co) 相依相偎(wi)5.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6.寻月过程:(1)、 中堂里镜中望月 (2)、院中望月寻月(3)、院外河中月 (4)、瞳中见月。7、文章段略化分:第一局部:(开头到“你们快去寻月呢);写月亮匆匆来去。 第二局部:(从“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写寻月过程。 第三局部:(从“我们坐在海滩上最后);写海滩议月 8、找一些词替换下面斜体字,比拟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我们都跑出门去,他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
3、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答:“玉玉的、“银银的,符合孩童的视觉心理感受,既有形象,又有色彩。 9、 阅读课文第18-26段,然后做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的主要内容。答:主要内容:杯中饮月。 (2)、“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这个对话好在哪里?答: 这个对话描写十分精彩,既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3)、“我们都看着那酒杯,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句中的“浮起能不能改成“出现呢
4、?为什么?答:“浮起不能改成“出现。因为“浮起生动地写出了月亮轻盈的特点,而“出现那么无法表达这一特点 。(4)、“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月亮真的能喝下肚吗?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不能。这是虚写,它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 10、阅读课文第问题28-结尾,答复以下问题 (1)、这段文字写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答:河中寻月;沙滩议月。(2)、“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这些句子包含了弟弟妹妹对月亮怎样的感情?表达出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答:月亮象征一切美好的事物,这些句子包含了弟弟妹妹对月亮的喜爱、赞美、热望。表达本文语言的朴质而又诚挚。(3)
5、、文中“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答:这句话富有哲理,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力,人人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答: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那么“天空就是一页巨幅的纸张,纸张上的作品为“我所有,“我是天空的主人,“我对天空的一切负责。(5)、为什么文章开篇写孩子们什么都不满足,结尾写大家都觉得满足了,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答:寻月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美好的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6)、假设问你月亮是个什么,你怎么答复
6、答:月亮是一盏黑暗中的明灯,让夜行的人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月亮是一束冬日里的暖阳,让寒风中的人们倍感温暖。月亮是一曲思念的歌谣,使远在他乡的游子获得心灵的慰藉。 11、(1)传统写月诗文大多是借月抒发伤感之情,而这篇文章却不同,有什么不同? 答:本文的基调是温馨、融洽、热烈、追寻、向上的。 (2)、文章所写的月迹“既是月亮运行的轨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的轨迹,还是孩子们想像力开展的轨迹。心理变化的轨迹:失望嫉妒、争执越觉察得奇了都觉得满足了想像力开展的轨迹:月亮是长了腿的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3)、文中的奶奶是一个可有可
7、无的人吗?为什么?答:奶奶这个形象不是可有可无的。(1)因为奶奶了解、保护孩子的童心童真;(2)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她是一个我们在寻找美的过程中的引导者的形象。 (3)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4)月亮象征一切美好的事物。寻月象征孩子们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热情追求。月迹象征孩子们追求美、追求理想的足迹与历程; (5)文章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得到,而美好的事物因为共同分享而永恒。篇二:月迹导学案答案月迹执教者 陆庭佐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月亮在我国人们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开展变化轨迹; 3、体
8、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 4、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开展变化轨迹; 难点:1、文中所写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2、“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的含义。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小说集 商州散记、天狗 ; 长篇小说 急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二、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三、整体感知课文1、仔细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
9、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沙滩)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 “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14节 530节3136节 2、明确文章重点:寻月亮3、仔细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们寻月的过程。 明确:寻月所见:中堂里,镜中看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银银,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清清晰晰有什么东西,原来是桂树,并不知道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简介作者1、导语: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学生背诵。)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
10、散文-贾平凹(w)的月迹。2、学生介绍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还有人。又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又突然在各人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4、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开展变化过程? 明确: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心理的开展变化过程: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有“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觉察得奇
11、了。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 四、本课小结结合板书小结: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作为全文重点局部的“寻月亮又按照“中堂里“院内“院外的顺序来写;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失望“嫉妒、“争执“越发奇了“都觉得满足的心理情绪开展变化的顺序。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全文还贯穿了童心想象力开展的线索:“月亮是长了腿的“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童心想象力开展的线索,似是从月亮“外在与我到“内在与我,再到成了“我的创造和标记,似乎月亮因“我而生,顺
12、随“我的意思而存在了!文章所写的月迹既是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以孩童的生理感觉来写月亮。当听说月中也有自家院中有的桂树时,“倏忽间,哪儿好象有了一种信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稍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感受到了桂树的馥郁花香,人间和月亮融为一体,“我们已在了月里。显然,稳重的月亮不是成年人眼中的月亮,不是思妇征夫眼中的月亮,更不是文人墨客眼中的月亮。2、究竟月亮是个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 明确:“月亮是我所要的(文中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文中妹妹说)含着喜爱,含着赞美,含着热望,童稚的语言,显得拙朴而又诚挚。如何理解这个“好?“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
13、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贾平凹的月迹。 二、深入探讨课文1、本文极富童趣。文章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充满童心、童真、童趣。你能举例说明吗? 明确: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答复。一是以孩童朴素的视觉感知来写月亮。如镜中看月,写月亮“是长了腿的,“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院中望月,写月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么儿亮的,“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
14、面有了什么东西,等等,这里写的全是朴素的视觉形象,是关于月亮形状和色彩的最根本的感觉,不知道名称便不使用名词术语,拟人化的感觉更显然符合孩童的感觉特点。二是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在对月亮有了拙朴而又诚挚的意识的根底上,再“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又升华起一种认识来:“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3、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
15、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4、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在这篇文章中,孩童的形象固然重要,奶奶这个形象也绝不可或缺,甚至是作家有意塑造并寄托了作家理想的一个形象。奶奶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传说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热烈、追寻、向上,而不是伤感、悲凉;第三,作品有意识地把赏月和孩童们的成长结合起来,随着寻月的进程,孩童们的认知在开展,心灵在升华。这一切,都使得文章有一新之感,不落窠臼。 五、迁移阅读贾平凹的对月 六、布置作业1、课外搜集摘抄关于月亮的诗文名句; 2、书面完成课文后练习四; 三、总结课文1、齐读课文。本文通过寻月的过程,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