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X波段超轻薄整流天线设计_赵艳.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0522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X波段超轻薄整流天线设计_赵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X波段超轻薄整流天线设计_赵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X波段超轻薄整流天线设计_赵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X波段超轻薄整流天线设计_赵艳.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X波段超轻薄整流天线设计_赵艳.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Technology&Application 技术与应用传感器世界 2022.12Vol.28 NO.12 Total 33019摘要:为解决无人机等移动目标领域的微波无线传能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的 10 GHz 轻薄微波整流天线。该天线为线极化微带天线,天线印刷制作于厚度为 0.254 mm(约 0.0080,其中 0为天线工作波长)的介质基板上,整流电路采用MA4E1317 肖特基二极管作为整流器件,并且通过导电过孔与天线金属地相连接。该天线尺寸为 117 mm117 mm0.254 mm。加工测试了整流天线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整流天线在天线接收功率为 16

2、dBm 时,整流效率达到 62%。关键词:微波无线能量传输;轻薄;整流天线;线极化;整流效率中图分类号:TN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83X(2022)12-0019-05收稿日期:2022-11-15X 波段超轻薄整流天线设计赵艳1 陈星2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0 前言微波功率传输(Microwave Power Transmission,MPT)技术,即在不使用电线或电缆的情况下,通过微波束在自由空间传输功率,该技术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正成为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

3、tification,RFID)、无线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最有前景的输能方式之一。将从自由空间中接收到的微波功率转换成为直流功率进行输出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接收子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微波无线传能(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MWPT)技术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1-4。因此,接收子系统对于微波能量传输系统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5-7。微带天线是汽车雷达和通信系统的一个很好的候选天线,它具有外形小、重量轻、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微波无线功率传输接收系统的理想选择,可以满足整流天线在实际应用时应具备的高口径效率、低剖面、高增益等特性。本文介绍

4、了一个完整而有效的设计流程,该流程针对无人机等移动目标应用领域,提出了一种印刷在单层基板上的轻薄微带整流天线。该天线通过在传统微带矩形贴片周围加载寄生单元的方法来增加电流流动路径,有效改善了传统微带天线存在的带宽较窄的问题。天线制作于厚度仅0.254 mm(0.0080)的 F4B-2 介质基板(r=2.65)上,并对该天线单元进行 44 组阵设计,最终设计出一款以 10 GHz 为中心频点,相对带宽为 4.8%的阵列天线。整流电路制作于厚度为 0.254 mm 的罗杰斯 RT5880 介质基板上,为节省 SMA 接头等微波插件的使用,在天线金属地背面通过金属化过孔将整流电路直接集成上去,较大

5、程度上减轻了天线的重量,适用于对于载重具有严苛要求的无人机等移动目标实际应用场景中。1 接收天线结构设计与测试1.1 天线结构设计传统微带天线存在带宽较窄的缺点,不利于整流天线的实际工程应用。为克服传统微带天线带宽狭窄的难题,本次设计在天线单元主辐射贴片周围排布了 8 个大小不同的寄生单元,增加电流流动路径,减小天线尺寸,增加天线谐振点以达到展宽带宽的目DOI:10.16204/ki.sw.2022.12.012技术与应用 Technology&Application传感器世界 2022.12Vol.28 NO.12 Total 33020的。44 组阵设计后的天线阵列结构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6、,该天线阵列制作于 F4B-2 介质基板上(r=2.65,h=0.254 mm),天线阵列整体结构具体尺寸参数如表1 所示,天线的S11和S21仿真特性曲线如图 2 所示。结果表明,天线S11-10 dB 阻抗带宽达到 4.8%,并且在 10 GHz 处,天线极化隔离度达到-24 dB。1.2 天线性能测试图 3、图 4 分别是加工制作的天线阵列样品及S11和S21仿真实测特性曲线对比图。测试表明,阵列天线端口实测在 9.82 GHz 10.3 GHz 频段,相对带宽为 4.8%以上,天线的中心频点位于 10 GHz 处,实测 S 参数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天线在频点 10 GHz处的实测极化隔

7、离度为-24 dB,与传统的微带天线相比较而言,该天线具有宽带特性,且天线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当天线阵列只馈电其中一个单元,其他的端口接50 负载时,在 10 GHz 频点处的实测方向图如图 5所示。结果表明,天线方向图最大增益为 10.2 dBi,天线实测增益值同仿真基本一致,天线的口径效率为81.2%。L1gW2L2gW10-10-20-30反射系数(dB)极化隔离度(dB)极化隔离度反射系数频率(GHz)-400-10-20-30-409.29.610.010.410.8表 1 天线结构参数 (单位:mm)L1W1L2W2g11711727.627.620-10-20-30反

8、射系数(dB)极化隔离度(dB)频率(GHz)-400-10-20-30-409.610.010.4仿真反射系数实测反射系数仿真极化隔离度实测极化隔离度Technology&Application 技术与应用传感器世界 2022.12Vol.28 NO.12 Total 330212 整流电路分析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而提出太阳能卫星计划以来,微波功率传输技术得到了发展。整流天线用于将微波功率转换为直流功率,是MPT 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中,整流电路一般由一个整流二极管、一个输入输出匹配网络、一个带通或低通滤波器和一个直流通滤波器组成。整流电路的设计主要是依靠二极管的单

9、向单通特性来实现从交流到直流的转换8-10,本次涉及的 10 GHz 整流电路主要运用于中高功率输能,故选用的整流二极管型号为MA4E1317,10 GHz 整流电路如图 6 所示。ADS 仿真设计结果表明,当整流天线接收到 18 dBm 时,整流电路的整流效率最高可达到 70%。3 整流天线测试与分析整流电路和接收天线合称为整流天线,天线制作于 0.254 mm厚度的 F4B-2 介质基板上,采用同轴馈电实现线极化特性。整流电路制作于厚度为 0.254 mm 的罗杰斯 RT5880 介质基板上,并通过金属化过孔直接集成在接收天线的介质基板背面,最大限度降低电路对整流天线的影响。图 7 所示是

10、整流天线加工实物图,为了合理地排布天线背面的整流电路,在实际加工时对整流电路的介质基板进行了部分削减。该整流天线工作于 10 GHz,在实际测试时,标准发射喇叭天线与待测的整流天线间距为 R,在实测时,要求 R 大于待测天线的远场距离。已知远场距离计算公式为:(1)其中,Rf为接收天线与标准发射天线的远场距离;D为标准喇叭天线的口径尺寸;为在 10 GHz 频点处的波长。计算得出,该喇叭天线远场距离为 0.2 m,在微波暗室中将整流天线置于 1 m 的辐射场区进行测试。然后对微波源进行频率以及输出功率设置,对功率计进行校准并设置偏置,功率计实时监测微波源的输出功率 Pt。已知整流天线的接收功率

11、及直流转换效率公式dBdB10330300270240210180E面1501209060300330300270240210180H面15012090603001000-10-10-20101000-10-10-20-204 mm0.36 mm22fDR=技术与应用 Technology&Application传感器世界 2022.12Vol.28 NO.12 Total 33022为:(2)其中,Pr为整流天线的接收功率;Pt为微波信号源的输出功率;Gt为标准喇叭天线的增益;Gr为接收天线的增益;R 是标准发射喇叭天线与待测整流天线间距。(3)其中,为整流天线的直流转换效率;PDC为经过整

12、流后的直流功率;PD为微波信号源的输出功率。整流天线转换效率测试结果如图 8 所示,测试结果表明,当整流天线最佳匹配负载为 900,并且整流天线接收到 16 dBm 功率时,直流转换效率为 62%。4 结束语本文针对无人机等应用领域的整流天线进行设计及研究,设计了一款 44 的轻薄微带天线阵列,加工并实测了其性能,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良好的反射系数以及方向图。实测的端口的S11工作频段都包含9.82 GHz 10.3 GHz,相对带宽都在 4.8%以上,天线中心频点位于 10 GHz 处,方向图测试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整流电路通过金属化过孔直接集成于天线介质基板背面,大幅度减轻了天线的质量。实

13、验测试结果表明,当整流天线接收功率为 16 dBm 时,整流天线的直流转换效率最高达到 62%。此整流天线的天线剖面厚度为 0.254 mm,全重仅 36 g,具有结构简单、低剖面、宽频带、高整流效率等优点,适合于负载有限的无人机等飞行器使用。参考文献1 BROWN W C.The History of Power Transmission by Radio WavesJ.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1984,32(9):1230-1242.2 ZHANG H,GUO Y,ZHONG Z,WU W.Cooperati

14、ve Integration of RF Energy Harvesting and Dedicated WPT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2019,29(4):291-2933 PARKS A N,SAMPLE A P,ZHAO Y,SMITH J R.A Wireless Sensing Platform Utilizing Ambient RF EnergJ.IEEE Topic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Wireless Techn

15、ologies,Networks,and Sensing Systems,2013:154-156.4 LIN T,BITO J,HESTER J G D,KIMIONIS J,BAHR R A,MTENTZERIS M.On-Body Long-Range Wireless Backscattering Sensing System Using Inkjet 3-D-Printed Flexible Ambient RF Energy Harvesters Capable of Simultaneous DCand Harmonics GenerationJ.IEEE Transaction

16、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2017,65(12):5389-5400.5 张露,陈星.新型超轻薄高增益阵列天线设计 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1(04):136-138.6 SUN H,GUO Y,HE M,ZHONG Z.A Dual-Band Rectenna Using Broadband Yagi Antenna Array for Ambient RF Power Harvesting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13,12:918-921.7 HU Y,SUN S,XU H,SUN H.Grid-Array Rectenna With Wide Angle Coverage for Effectively Harvesting RF Energy of Low Power DensityJ.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2019,67(1):402-413.8 李奥博,耿军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