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现代教育学》读后感新编.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05375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现代教育学》读后感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现代教育学》读后感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现代教育学》读后感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现代教育学》读后感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教育学读后感 兼谈对教育的理解 近日,我报名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以获取一个高中教师资格证书。其中一门考试科是教育学,按照规定不得不购置这门课的复习资料是一本内部编印的现代教育学。 客观地说,这本内部资料除了有一些排版错误的毛病外,编者罗列了教育学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材料详略得当,也算是一本编得精致、实用(针对考试)的当代教育学汇编。可我在仔细阅读之后,心中竟空落落的,是乎没有一点充实的感觉。书中大量篇幅阐述的这个名词、那个概念,这个模型、那个学派,这种规律、那种原理,这种意义、那种作用给我的感觉实在是在玩文字游戏,这些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除了增加考试的难度外,对指导一线教师提

2、高教育水平实无裨益。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总在忙碌着翻译国外的最新成果和整理传统教育的精华,教育理论书籍种类是越来越多,书是越写越厚。可不知他们思考过没有,为什么社会和人民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满意度却越来越低。这难道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没有关系吗。难道与政治体制开展滞后和教育开展超前没有关系吗。 有人说,人的身上有两种属性并存。动物性(兽性)和社会性(人性),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减少动物性,增强社会性。“人之初,性本兽。意指人生之初的婴儿和动物幼崽类似,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其实是对自身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适应,一句话说是生物的本能。而教育的意义就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用持之以恒的方法加以引导,以

3、减少人的生物属性,增加人的社会属性,也叫人性。因此,“育人被当作教育的本质属性已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但就是这个共识,在我国却正在被广阔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淡化、弱化甚至是异化。我们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分数,不惜为学生作假;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分数,不惜一切代价,更不让孩子做家务怕耽误学习;我们的社会,以有钱有势为成功的潜规那么,而不管成功的方法和过程,造成社会价值取向严重偏离社会道德的轨道。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考试,成了教师的法宝;升学,成了家长的目标;升学率,成了学校炫耀的资本。这些不良现象,屡屡被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所痛心、所焦虑,可这有什么用呢。为此,我认为一线教师已经到了非仔细思考现行

4、教育不可的时候了。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对教育的一些理解。 教育首先应该尊重生命、尊重人格。既然人是一种动物,其生物属性中最重要的一点生命和生存理所当然应该得到尊重。同时人又是一种高级智慧生物,有其思维、逻辑和情感,教育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人格,维护每个人的尊严。作为实施教育作用主体的教师,也就应该把关爱学生生命、关爱学生健康、关爱学生身心开展,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情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分数或者其它的方面放在第一位。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能也最好不要做教师。 教育应该教人“求真。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现行教育充满着虚假,这将会给成长中的学生带来

5、怎样的消极影响。我认为,当学生从天真无邪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初具是非判断力的少年时,教育中、生活中的种种虚假和丑恶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所造成的打击将是消灭性的,他们将会比“狼来了这个寓言中的成人更加地感到空虚无望和无所适从。而作为干“良心活的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真实的生活、了解真实的人,可这有多难啊。因为,我们教师作为普通人,谁又敢说自己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人呢。我不奢望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言必真,行必果,但我希望教师都能成为不自欺欺人的人。 教育应该教人“求善。心中常存感恩、怜悯之情即为“善。教育应该让人常存感恩、怜悯之心。我坚信,一个常存怜悯之心的民族,才是最伟大、最强盛的

6、民族。日本经济兴旺,可野心昭昭,为其不改,永远也不会强盛。因为一心想称霸的人,其实内心是懦弱的、可怜的。教师教学生求善,当让学生对生命万物常存怜悯之意;对父母、师长常存感恩之心;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教育应该教人“求美。赏心悦目谓之“美。广义的“美应该是“真和“善的完美结合。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求真、求善,那么让学生悟出何为“美就会水到渠成。如果能让学生自己知道真正的美,那德育教育就不象现在这样苍白无力了。我常想,试图以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政治课程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结果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是南辕北辙。因为很多学生看透了虚假,又怎能相信书上的“崇高的谎话。惟有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方有可能追求完美的圣人境界。这可真是奢求啊。 教育最后才是教人“求知。在这一点上,可能很多人认为已经做好了,因为现在的应试教育已经将追求知识的掌握做到了极至。其实不然,此“求知非彼“求知也。真正的求知,是学会学习,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时髦的说法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不是像现在大行其道并被多数老师屡试不爽的对学生强行的“硬灌“死揪“填鸭式的“知识轰炸。须知,古人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乃是至理名言啊。所以在我看来,中国教育让人真正“求知的路还很遥远、漫长。 以上仅是我对教育的浅薄理解,难逃俗套同时也是纸上谈兵,惟望能警醒同仁,抛砖引玉,那么愿足矣。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