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语气“句的误用及习得研究【摘 要】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语言是通过人的认知活动赋予(表达)动机这一根本观点,尝试分析了语气“句使用情况。从提供有效教学策略和有助于习得的角度,将语气“句的误用划分为“多用、“不用、“是否用均可三种情况进行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探讨,从而为语气“句的理解和习得方法提供了一个较合理的新视角。【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表达动机、语气“句、误用、习得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22)04-0073-004DOI:10.19694/j ki.issn2095-2457.2022.04.028Misuse and Acqu
2、isition of the Mood noda Sen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LUO Xue-mei(Software Institute of Dalian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Liaoning Dalian 116044)【Abstract】This thesis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use of the mood noda sentence based on the basic viewpoin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
3、sLanguage is the expression of motivation through human cognitive activ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viding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helping to learn,the misuse of the mood of“noda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It is used when it should not be used,“It is not used when it should be us
4、edand“Can be used or not used.The thesis provides a more reasonable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study method of the mood noda sentence.【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Express motivation;The mood noda sentence;Misuse;Acquisition0 引言由于“句的习得一直以来是一个难点问题,所以中日对“句的研究不计其数。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末引进我国,近一二十
5、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开展。语言具有认知功能,人们凭借语言来认识客观世界,表述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所得。人们认识、观察世界时受到某种认知方式的制约。认知语言学巨大的魅力和强大的解释力令众多学者眼前一亮,利用这种先进的、前沿的研究方法已经取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本文亦尝试用认知语言学观点探讨“句的误用及习得方法。1 认知语言学的根本观点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第一人池上嘉彦先生如此论述(池上、守屋2022):“言語伝統的言語学想定、(arbitrary)、(motivated)。認知言語學言語構造仕組視点見直作業。先立営(construal)呼概念捉。客観的内在、話者創出。同言語化、表現形式異、異踏、従(話者仕
6、方異)異(形式違、意味違)。要人間。概念解釈際、能動的意味合、積極的姿勢含意受止。认知语言学的根本观点简而言之就是“语言是通过人的认知活动赋予(表达)动机的。这种观点与长期以来的“语言任意性观点相对立。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认知活动的媒体,比其他任何媒体所能起到的作用都更重要。基于这个认识,假设真是如此,那么人的“认知活动中可认定的某些倾向性当然会在作为媒体的语言的存在方式中留下某些烙印,所以语言不是任意的。由此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对“赋予表达动机的机制重新进行考察,探讨何时该如何使用“,何时绝对不可使用“的问题。从而为“的有效教学法及习得方法提出一个新的思路和尝试。2 误用分析野田(1997
7、)对“句进行了二大分类,即“(辖域“)和“(语气“)。随着学习阶段的深入,接续错误会逐渐减少,辖域“的用法也能够较好地被学习者掌握,这里不做重点论述。但是语气“ 的习得即使到了中高阶段学习者也较难掌握。本文尝试对语气“的误用情况进行探讨,由此提出有利于习得的教学策略。罗(2022)中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根底上对语气“的本质作了如下认定:通过附加准体助词“,将其前接局部体言化。使其前接局部成为与体言相当的形式的同时,也使前接局部所述内容成为既定的事态。在此过程中,表达出说话人发话时的心理态度。即“体言化“既定性“心理态度是语气“的本质三要素。这里的“心理态度与池上所谓的“说话人能动性地、积极地进
8、行识解这一认知过程是不谋而合的。同时,池上(2022)指出:“操日语的人喜好被称为主观识解的把握方式。这里所说的主观识解是指,说话人置身于自己想要进行语言编码的事项当中,将自己知觉到的事象作为自己的体验,以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进行描写。语气“句的误用主要分为“ 的“多用和“不用两类。1)“ 的“多用(不可使用“的情况)A客观的信息传达、单纯的事实描写、突发事态脱口而出时。(1)王:王欣。中国大連来/?来。今、大学経済勉強/?。(2)、財布/?。公園落。B说话人内心刚刚发生的情况。(3)、疲/?疲。(4)完成。、分/?。(5)料理食、/?。C说话人陈述说话当时刚做的决定时。(6)注文品決時私、
9、/?。D报告、通知时。(7)部長、A社山本部長見/?見。(8)知。土曜日一時運動会行/?行。E不带有感想、喜好、吃惊、责难等感情的中立、客观地询问时。(9)(夏休明初会)夏休、旅行/?。(10)先生:宿題。王:。今日、明日出/?出。先生:?明日必出。以上五种不可使用“句的共性可以概括为:说话人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客观地进行传达、转述、表达、决定等。如果使用“句,那么站在认知语言学立场上,说话人是要有一定的表达动机的,是带有主观性对事态进行了意义解读,也就是识解之后做出表达的。例如:(1)中如果使用“句,会有特意强调、告知之感,会让听话人觉得莫名其妙,不能理解为何初次见面对自己的根本情况介绍要如
10、此着重强调,会让听话人觉得说话人有所图或某种所求。(7)(8)也同样,客观地汇报、通知,而不是还有特殊表达动机时是不需要使用“的。(2)(3)(4)(5)(6)也可以做同样解读,说话人说话当时的心情、决定、想法等自然脱口而出,不需要通过“进行整体性概括,再次添加“进行二次判断了。(9)如果用“进行提问,听话人会觉得为什么想刨根问底我暑假的安排,难道有什么其他的企图吗?自然会起防范之心(10)中,学生小王如果用“进行不恰当提问,老师会觉得:明明你没交作业有错在先,还质问我明天交是否可以。给人感觉毫无礼貌,目无尊长。2)“ 的 “不用 (应该使用“的情况)A表述原因、理由时。(11)昨日学校休。頭
11、痛/?痛。B表示发话的前置时。(12)先生、話/?。部屋伺。C表示发现时。(13)、/?。D用“进行提问时。(14)先生:昨日休/?休。学生:。頭痛/?痛。E就事实进行进一步提问时。(15)田中:、土産。、召上。:。行/?行。田中:?。沖縄。(11)中,说话人将“頭痛这一听话人还未知的信息想作为昨天请假的理由提示给听话人,说话人主观地将“头疼这一事态作为请假的理由進行识解,因此就要用“才能与前一句请假的事实建立起关联,说话人表述头疼这一事实通过使用“完成了表达请假理由的表达动机。如果不使用“, “头疼和“请假之间就无法进行主观性关联,也就无法表达出说话人特意说自己“头疼的表达动机,只能让听话人
12、感觉是一个客观事实的描述,和昨天请假没有任何关联。(12)也是如此。如果在表述想去老师房间的请求之前没有使用“,就无法获取说话人对老师说“有话要说的表达动机,前后两句的连接就过于松散,没有关联性。前句是客观陈述,后句单纯请求,没有自然的衔接。(13)中,说话人通过使用“,在对找到钱包这一事态进行识解时参加了意外性的色彩,完成了“发现这一表达意义。(14)句中,使用“为什么进行提问时,说话人都有刨根问底的心态,因此都会与表达一定心理态度的“搭配使用。(15)中,在收到礼物时已经得知田中去了外地,只是想进一步了解具体的外出地点,在既定事实的根底上询问某个点,使用“进行提问,能够表达出说话人能动地进行识解的认知过程。反之,如果不使用“进行提问,那么归于平淡、客观,看不出对田中外出有丝毫关心和对收到礼物有任何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