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译后记”_朱光潜独具匠心的述学文体_李世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0551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译后记”_朱光潜独具匠心的述学文体_李世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译后记”_朱光潜独具匠心的述学文体_李世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译后记”_朱光潜独具匠心的述学文体_李世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译后记”_朱光潜独具匠心的述学文体_李世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译后记”_朱光潜独具匠心的述学文体_李世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译后记”_朱光潜独具匠心的述学文体_李世涛.pdf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译后记”:朱光潜独具匠心的述学文体李世涛(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文学院,北京)提要:朱光潜在后期的学术生涯中筚路蓝缕,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著和西学基本文献及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展了当代学术研究的视野、领域。同时,他独树一帜,撰写了数量可观的“译后记”,为介绍、传播、普及、研究这些论著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还把这种文体发展为内容丰富、富有学术含量、利于知识普及的一种成熟的现代述学文体,并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独特现象。但是,学界出于对学术普及的偏见而严重低估了其重要性和实际意义,甚至缺乏基本的、必要的关注,更不能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评估其价值。为了正本清源,从其内容的四个方面逐一介绍、分

2、析、总结、评价他的“译后记”,展示其翻译、研究活动的轨迹,也由此反映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关 键 词:朱光潜;“译后记”;文体;马克思主义美学;哲学美学;实践型美学;思想文化类著作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朱光潜译完艺术的社会根源后撰写了“译后记”,由此开启了一种写作的习惯或模式。他译完一部重要著作就撰写“译后记”附于书后,并把“译后记”发展成了独特、成熟的文体。“译后记”是其学术研究的一种特殊现象,不仅数量较多,还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学术和知识普及的价值。本文把“译后记”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逐一介绍、分析、总结其结构、特点、风格和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3、立后,朱光潜投入大量精力翻译、研究马克思主义重要论著,特别是美学、文论方面的论著,诸如哈拉普的著作艺术的社会根源、考德威尔的论文论美。甚至可以说,其当代学术之路就是从翻译、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开始的。年,新文艺出版社(上海)出版了艺术的社会根源(美国纽约国际出版社 年出版),该书是美籍学者路易哈拉普()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著作,由朱光潜翻译。哈拉普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观念贯彻到研究和著作的写作之中,他立足于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研究了诸如希腊戏剧、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的绘画和现代的小说、电影等每个时代的代表性的艺术种类,揭示了社会物质条件是如何决定其内容和形式、艺术存在与发展的依据,满足了特定阶

4、级的观众或读者的需求。作者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艺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业破坏了艺术的纯洁性、严重阻碍了高雅艺术的发展,法西斯主义利用艺术为其罪恶的政治目的服务,摧残了艺术鼓励向善的道德功能,艺术家脱离现实、社会陷入了艺术独立的幻觉而不能自拔,这些因素导致了艺术的衰落。尽管如此,作者仍然提出了克服其危机的方案,即艺术家要从资产阶级的优秀文艺传统中吸收营养,尽量有所作为。哈拉普还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途径,即克服资本主义艺术的危机,辩证地吸收民族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工业化所产生的优越的物质、社会条件,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创造艺术发展的新时代。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文论、

5、美学擅长有效地揭示文艺的社会根源、社会性。哈拉普努力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思路、方法,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分析的研究方法,创造性地研究西方艺术的发 甘肃社会科学 年第 期DOI:10.15891/62-1093/c.20230106.002展。朱光潜极为认同作者的这种探索,他在写于 年 月的哈拉普艺术的社会根源 译后记中高度评价了该书的马列主义的研究视角、思路、方法及其探索的价值。而且,他还充分肯定了该书对于中国文艺界、文论界的现实意义和启发价值:“译者译这部书,觉得这是一个愉快的工作,不但从此对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有较深一点的了解,而且拿作者的问题和看法,来对照我们自己的当前

6、一些文艺问题,也随时得到许多启发。”当然,该书也极大地影响了朱光潜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术研究。朱光潜为方便读者掌握全书的要点,特意撰写了“各章提纲”附在书的后面,也顺便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些具体观点和基本看法,诸如,生产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阶级社会的艺术都有阶级性,阶级意识反映生产关系,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辩证地利用传统,艺术趣味反映阶级需要,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等等。事实上,这些观点确实触及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方面,当时中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相当有限,朱光潜的译介对于新中国普及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意义自不待言,对于翻译了本书并

7、撰写了章节提纲的朱光潜来说想必有更大的意义。年,朱光潜在译文 年第 期发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克考德威尔(,)的长篇论文论美 对资产阶级美学的研究,同时发表了介绍这篇译文的文章关于考德威尔的论美,详细介绍、评析了考德威尔论文的基本观点、价值和缺点,特别理出了其主要线索,并及时指出了这篇论文对于当时正在进行的美学大讨论的意义。朱光潜从总体上肯定了考德威尔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思路及其现实意义:“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是有相当修养的,至少在他的主观愿望上是在企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去解决艺术和美的问题。如果这篇文章对我们当前的美学讨论有所帮助,这种帮助或许主要在于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对立面辩证的统一,纠正我们

8、过去割裂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毛病。”同时,朱光潜还肯定了考德威尔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第一,他把实践或劳动视为人(主体)对环境(客体、现实、自然)所产生的反应,即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情感及其掌握的客观世界的必然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结果,同时改变了环境和人自身。第二,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深刻地把握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包含着环境的因素,环境也有人的因素,研究人的反应,必须同时考虑到人、环境,而不能仅仅考虑人或环境,导致二者的孤立、顾此失彼。第三,他对近代资产阶级美学绝境的诊断。在他看来,近代资产阶级美学因为没能处理好这种关系而陷入了绝境:片面强调人、否定环境的“美的快感说”(机械唯物主义);

9、与前者相反的“美的理念说”(绝对唯心主义)。虽然二者貌似相反,但所犯错误的实质相同,都片面强调一方而否定另一方。第四,他结合艺术、科学研究美,并把前两者都视为社会过程和劳动过程的产品,它们都是人对环境的反应,包含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人对环境的反应包括认识的指导和本能的推动,蕴含着改变环境的目标,这个目标融合了由认识决定的“可能的”和由本能的推动的“可愿望的”,它们构成了人的意识。意识源于反应与环境的矛盾,引发了主体、环境的变化,都包含了情感、认识的因素。社会过程、劳动过程有集体性,认识和情感也都不仅仅是个人的。第五,他从认识与情感、科学与艺术、真与美的关系中寻求对美的认识。人对环境的反应里渗透

10、着认识和情感,科学与艺术、真与美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鉴于此,他这样看待美:“每逢以社会方式认识到的事物之中的情感因素表现出社会性的安排,在这里我们就有了美,也只有在这里 我 们 才 能 有 美。这 种 安 排 工 作 就 是 艺术。”第六,他从人与环境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看待自然美、艺术美,即二者都是人对环境或主体对客体的反应,不能仅仅局限于人或环境的视角。朱光潜对考德威尔肯定之处颇多,如果我们把他与美学大讨论时朱光潜的美学观相比就明白其原因了。一方面,他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实践论思想看待美的本质和西方美学研究的困境等问题;另一方面,朱光潜比较赞同他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具体的观点。这也是

11、朱光潜译介考德威尔的美学思想的原因,通过介绍他的研究思路、方法、美学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服务于当时的美学讨论,建构自己的美学理论。他在写于 年的美学批判论文集的“编后记”中也承认了这 哲 学 一点:“尽管他的见解和我的有些分歧,而在美为主客观统一这个基本论点上则是相同的。我觉得这篇论文颇有启发性,所以把它放在附录里。”朱光潜翻译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论著,尤其是马列主义美学、文论方面的论著,还纠正了很多翻译的错误,甚至重译了有的重要论著的重要片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他还运用这些理论建构了基本的美学理论、美学研究体系。通过“译后记”,我们能够发现他对马列主义著作翻译研究工作做出的贡献、

12、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引领作用和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研究的推动作用。二、哲学美学著作朱光潜长期从事心理学美学、经验美学研究,在美学大讨论中转而主要研究哲学美学,同时他也开始系统地研究西方美学。为此,他翻译、研究一些重要的哲学美学著作,他翻译了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黑格尔的美学,为中国学界普及、研究这两位思想家的美学理论乃至于整个西方美学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中,“译后记”无疑是进入他们广博、深奥的美学思想的便捷路径。新中国刚成立朱光潜就着手翻译柏拉图的美学论著,他参考柏拉图著作的英文、法文选本,挑选了八篇有关美学、文艺的重要对话进行翻译。很快,他编选、翻译的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就出版了:年 月,该书

13、的初版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年 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年 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改订本;年 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年 月,又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列入外国文艺理论丛书重印。该书的后面附有“题解”,译者分别对伊安篇理想国斐德若篇大希庇阿斯篇会饮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做了解释,主要介绍了各篇的写作情况、主要内容、阅读时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并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柏拉图在具体问题研究中的正确和错误之处,很有参考价值。其中,理想国(卷二至卷三)、理想国(卷十)和斐德若篇三篇题解的篇幅都较大,介绍极为详细,有利于读者全面、准确地理解每篇的重点。前两个版本都有朱光潜撰写的柏拉图文艺对

14、话集引论,之后,他又增补、改写了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引论(定稿于 年 月),将其成果作为附录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的增订本,并延续至今。写于 年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引论极为详细地介绍了柏拉图所处的时代及其文艺对话集产生的社会土壤、政治环境、历史背景、文化语境,例如,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著作的区别、贡献,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社会,希腊文化的基本情况(包括诗歌、悲剧、哲学、思想与政治斗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关系,简要地概括、介绍了柏拉图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文艺的本质、来源、功用,即模仿说、灵感说、注重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并做了画龙点睛式的评价。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译后记比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引论的篇幅更长,

15、译者详细介绍了柏拉图的生平、著述情况、“对话体”文体的特点及其优缺点、美学(文艺)思想的现实与文化语境、基本的美学思想、美学思想的评价、美学思想的影响,以及这部译著的编选、翻译、注释的情况。与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引论 相比,“译后记”最大的不同在于删去了大量与柏拉图及其文艺对话集无直接关联的背景介绍,突出并细致分析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即文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文艺的社会功能,说明文艺来源的“灵感说”,还较客观地评析了柏拉图美学思想的贡献、局限,为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柏拉图的思想(尤其是美学、文艺思想)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题解”“引论”和“译后记”反映出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注意从古希腊社会经济政治的状况和

16、文化语境入手分析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根源,重视辨析其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性质,也注重分析其意识形态性,这些是朱光潜前期学术论著缺少或不太明显的特点,这种变化至少说明朱光潜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其原来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可以说他已经有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念、方法进行研究了,他的“题解”“引论”和“译后记”的这些特点是此前翻译、研究艺术的社会根源中运用哈拉普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结果,其中以“引论”的转变最为突出,因为朱光潜写作此文的时间与翻译艺术的社会根源的时间可能有所重合,估计他翻译的时候受该著的影响很大,并明显地体现在其“译后记”中。黑格尔经典著作美学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 年第 期朱光潜在 世纪 年代开始翻译、研究美学,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翻译的第一卷。年,他在哲学研究(年第、期合刊)上发表了长篇论文黑格尔美学的基本原理,详细地介绍了黑格尔基本的美学思想。年,他还在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第 期)发表了论文黑格尔美学的评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公允地评价了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得失。这些工作对接了他即将开展的西方美学史的写作,他在西方美学史中为黑格尔撰写了专门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