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审计风险防范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审计的不断开展,审计风险越来越受到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但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一、审计风险的根本涵义 国际审计准那么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那么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那么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二种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 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工程后,
2、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根本情况的根底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工程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那么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2、终极审计风险 终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工程完成后所实际形成或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主要与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关。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得越好,终极审计风险就越低。终极审计风险在数量关系上、理论上应与可接受审计风险一致,但实际上,它既可能
3、大于也可能小于可接受审计风险,因为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受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应尽量按方案标准操作,以使终极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审计风险范围内。 三、审计风险存在的因素分析 1、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审计范围的扩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性质在不断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越来越多,客观上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发生。而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要求也由此越来越高,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重大过失和舞弊,并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价,不仅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也使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大幅度
4、增加。 2、社会公众的审计期望值过高 职业界和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过高,绝大局部人认为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报表就应该绝对正确,完全可以信赖,这就形成了社会公众与注册会计师职业水平的审计期望差。实际上,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因素、注册会计师的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注册会计师无法保证能够觉察所有的舞弊行为,他们也只有在遵守职业标准根底上,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报表的正确,按公认会计准那么公允表述发表意见。 3、被审单位配合不默契 在审计中,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审计人员将无法取得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限制审计范围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审单位怕问题被揭露,而对审计施加限制,阻碍审计人员进行正常的审
5、计检查;另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相关情况不熟知,对方提供资料不全,有意隐匿其经济活动内容,而又未对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做出承诺,这都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1、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上下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应当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分析与控制能力,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遵守审计准那么 审计人员在执业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审计准那么,遵守职业道德,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态度,严格遵守审计程序,防止发生重大疏忽。 3、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根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实践证明,在很多审计诉讼案中,审计人员在审计
6、时未能识别重大错弊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特征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而是只限于对会计资料的复核,从而遗漏了重要审计线索。因此当被审计单位已陷入财务困境时,审计人员应当格外谨慎。 4、签订业务约定书,取得管理当局说明书 签订业务约定书,取得管理当局说明书以明确划分审计责任和被审计单位的责任,明确审计范围,预防审计风险,一旦审计风险成为现实,也可减少审计赔偿损失。 总之,审计风险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因而,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既涉及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也涉及到社会各方面。随着审计事业的开展,审计人员法律责任越突出,审计风险管理就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朱学义,黄国良.论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专业学生j.当代知识教育(航空教育),2022;(1). 2周勤业.审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