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方案时期的钢铁工业 -举世瞩目的成就远超英美的速度余扬斌 我国开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方案1953-1957以下简称“一五方案,是在新中国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取得喜人成就的根底上制订的。1952年初,根据周总理的提议,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周恩来、陈云、李富春、薄一波、宋劭文的五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一五方案的编制工作。方案于1955年7月30日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并公布,前后历时四年,五易其稿。 “一五方案是一部涉及钢铁、有色、能源、国防、机械、原材料和化工工业等各领域的宏伟方案。它搭起了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骨架。 一、钢铁工业名列榜首 “一五方案开始的时候,重工业在工业
2、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35.5%。对于当时中国的国力,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选择一条优先开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开展道路,实是历史的必然。“一五方案期间确定,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工业的88.8%。在重工业中,又重点突出了钢铁、能源工业等领域。 “一五方案以苏联设计和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工程为核心,以900多个大中型即限额以上工程为重点。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钢铁工业建设,1949年
3、12月,在他出访莫斯科与苏联签订的援华50个工程工程后来逐步增加,到达156项中,建设鞍钢,名列榜首。 二、“156项与钢铁7项 “156项分四批签订协议。第一批是194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出访苏联与苏方签订的50项,主要有钢铁、能源、化工等工程。1953年,以国防军事工业及其有关的配套工程为重点,与苏方签订第二批协议,计91项。1954年10月,签订第三批,包括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等15项。以上总数已到达了156项。第四批是1955年3月与苏联签订的16项军事工程、造船和原材料工业工程;后又口头协议增加了2项。这样总数就上去了,但习惯上对1苏联援华工程仍被称作“156项。由于情况的不断变化,实际
4、上最后确定的是154项,正式施工的工程为150项。在“156项中,钢铁工业有7项:改建鞍钢、本钢,新建武钢、包钢、富拉尔基特钢、吉林铁合金公司和热河钒钛矿。 三、鞍钢武钢和包钢 1、鞍钢 蕴酿鞍钢扩建的起步很早,1949年底我国政府就与苏联达成援建改造和扩建协议。1950年,苏联专家到鞍钢作扩建设计。1952年,国家批准了东北工业部拟定的鞍钢建设设计任务书,确定鞍钢建设规模为年产钢320万吨。在党中央“集中全国力量,首先建设鞍钢的号召下,一支五万多人的基建大军以及号称“五百罗汉的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集结鞍钢,迅速投入“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建设:7月14日,无缝钢管厂开工建设;
5、8月1日,大型轧钢厂开工兴建;1953年2月27日,七号高炉开始建设。在毛泽东同志的直接关心与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1953年12月,“三大工程胜利建成投产,鞍钢职工向中共中央报捷。12月21日,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称“三大工程的建成投产是我国重工业开展中的巨大事件。 “一五期间,鞍钢先后恢复了第 一、第二炼钢厂,新建了第三炼钢厂;重建第一初轧厂,新建第二初轧厂;配套建设了型、板、管、线轧机。建设了东鞍山、弓长岭等铁矿和选矿厂。5年内,鞍钢新增炼铁能力127万吨,炼钢能力184万吨,轧钢能力131万吨。1957年,鞍钢钢产量到达291.2万吨,生铁338.1万吨,钢材191.8万吨。
6、 2、武钢 1952年2月,苏联黑色冶金工厂设计总院院长赫列布尼柯夫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在来大冶考察建厂条件及铁矿基地后,向我党中央建议:中国的第二个钢铁工业中心应建在武汉、大冶一带,生产规模应以250万吨左右为宜。1954年3月,苏联专家组对青山一带进行实地踏勘,并于3月26日提出了厂址选择建议书,推荐武汉青山地区作为新厂厂址。5月25日,国家计委批准武钢设计方案任务书,年底改“华中钢铁公司为“武汉钢铁公司。1955年1月,苏联提供了全部初步设计资料。1955年6月,中央批准了武钢第一期工程建设的初步设计及议定书。一期工程的工程有:4座65孔焦炉;2座容积分别为1386立方米和1436立方米的
7、 一、二号高炉;1座250吨和4座500吨平炉;1150毫米初轧机;800/650毫米大型轧钢机;2800毫米中厚板轧机等主体生产设备以及一些其它的辅助设施和厂矿。6月28日,重工业部要求第一期工程的 一、二号高炉分别于1959年1月和1960 2年1月建成投产。 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怀着建设祖国第二大钢都的豪情壮志,踏上了前人难有涉足的这块荒凉的土地,他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为武钢一期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3、包钢 1953年初,在中央的关心下,华北局作出关于加强包头工作的决定,并成立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委员会。1956年正式施工,到1957年,施工力量到达
8、了2.5万人,进入建设高潮时到达6万人。为了适应建设的需要,冶金部决定把包钢、包建和设计院合并,成立甲、乙、丙合一的包头钢铁总公司,将三方拧在一起,以利统一指挥,解少矛盾,加快建设速度。 初步设计提出的包钢建设规模分二期建设为。钢316万吨一期150万吨,生铁313万吨一期160万吨,铁矿石1100万吨,初轧开坯276万吨,轨梁钢130万吨其中钢轨60万吨,大型钢材25万吨和无缝钢管40万吨。这些都是国家工业建设急需的产品。 四、钢铁工业的成就 除了鞍钢、武钢和包钢外,富拉尔基特钢于1957年10月建成设产。本钢改建、吉林铁合金厂等的新建也在顺利进行。在“156项建设的同时,“一五期间进行改、
9、扩建的钢铁工程还有:马鞍山铁矿、大冶特殊钢厂、重庆特殊钢厂、太原钢铁厂、天津钢厂、唐山钢铁厂、石景山钢铁厂、抚顺钢厂、大连钢厂和上钢 一、 二、三厂等。 钢铁工业的开展,构筑了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钢铁工业的成就,在共和国的开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1产能。经过5年建设,新增铁矿开采能力1643.4万吨,炼焦能力329.1万吨,炼铁能力338.6万吨,炼钢能力281.6万吨,轧钢能力158.8万吨。 2产量。5年共产钢1656万吨。1957年产钢535万吨,铁594万吨,钢材415万吨,分别比1952年新增400万吨、401万吨和309万吨,每年增长32%。 3钢种、规格。钢种从只能生产1
10、70多种开展到370多种;规格从旧中国的100来种增加到1957年的4000余种。过去无法生产的钢轨、无缝钢管、大型钢材、复合不锈钢板、矽钢片、汽车用薄钢板、航空用冷拔钢管以及高级合金钢材等,到1957年都能生产。钢材自给率由5%提高到86%。 4布局。旧中国的钢铁工业,70%以上集中在东北及沿海一带。“一五时期建设的一批钢铁企业,使钢铁产业布局得到初步改善。“一五时期对西部的开发,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框架中嵌入了现代意义的工业企业,它们在西部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长远与举 3足轻重的作用。 5速度:与中国产钢的历史相比:“一五期间产钢1656万吨,为旧中国49年间全部钢产量的2.18倍;与世界上
11、兴旺资本主义国家的开展速度比:“一五期间,中国钢产量从1952年的135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535万吨只用了5年时间。而美国从1880年的127万增加到501万吨,前后花去了12年。英国从1880年的131万吨增加到511万吨,用了23年。法国花了26年。我国的开展速度在世界钢铁工业的开展史上遥遥领先。“一五方案也有缺乏之处,主要是对轻工业,尤其是农业重视不够,投入缺乏。使我国的供求关系由原来的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根本平衡,转为由国家按方案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但纵观“一五,客观地说,我们做的是前人从未做过的伟大事业,缺乏经验,也难免出现缺乏。 毛泽东同志对我国钢铁工业在“一五方案期间所取
12、得的成绩非常快乐。1957年11月,他在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上说:“同志们,我讲讲我们国家的事情吧。我们今年有了520万吨钢全年为535万吨-笔者,再过5年,可以有1000万吨到1500万吨钢。中国人民是想努力的。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这充满激情的话,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一五时期钢铁工业取得成就的自豪和对今后钢铁工业更快开展的热切期盼与信心。 第二篇: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方案时期的钢铁工业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方案时期的钢铁工业 -举世瞩目的成就远超英美的速度 余扬斌 我国开展国
13、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方案1953-1957以下简称“一五方案,是在新中国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取得喜人成就的根底上制订的。1952年初,根据周总理的提议,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周恩来、陈云、李富春、薄一波、宋劭文的五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一五方案的编制工作。方案于1955年7月30日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并公布,前后历时四年,五易其稿。 “一五方案是一部涉及钢铁、有色、能源、国防、机械、原材料和化工工业等各领域的宏伟方案。它搭起了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骨架。 一、钢铁工业名列榜首 “一五方案开始的时候,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35.5%。对于当时中国的国力,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
14、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选择一条优先开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开展道路,实是历史的必然。“一五方案期间确定,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工业的88.8%。在重工业中,又重点突出了钢铁、能源工业等领域。 “一五方案以苏联设计和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工程为核心,以900多个大中型即限额以上工程为重点。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钢铁工业建设,1949年12月,在他出访莫斯科与苏联签订的援华50个工程工程后来逐步增加,到达156项中,建设鞍钢
15、,名列榜首。 二、“156项与钢铁7项 “156项分四批签订协议。第一批是194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出访苏联与苏方签订的50项,主要有钢铁、能源、化工等工程。1953年,以国防军事工业及其有关的配套工程为重点,与苏方签订第二批协议,计91项。1954年10月,签订第三批,包括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等15项。以上总数已到达了156项。第四批是1955年3月与苏联签订的16项军事工程、造船和原材料工业工程;后又口头协议增加了2项。这样总数就上去了,但习惯上对1 苏联援华工程仍被称作“156项。由于情况的不断变化,实际上最后确定的是154项,正 式施工的工程为150项。在“156项中,钢铁工业有7项:改建鞍钢、本钢,新建武钢、 包钢、富拉尔基特钢、吉林铁合金公司和热河钒钛矿。 三、鞍钢武钢和包钢 1、鞍钢 蕴酿鞍钢扩建的起步很早,1949年底我国政府就与苏联达成援建改造和扩建协议。 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