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思考.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06565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在校生、辍学生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率居高不下;大案要案多;犯罪主体低龄化、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因此,正确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是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在思想上有以下特点 (一)自我意识增强,对成年人的依赖心理减弱,逐步形成“自我中心倾向,渴望独立,但往往不能如愿,使其理想与现实脱节,以致形成善恶颠倒的心理

2、倾向; (二)思想认识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力,喜欢模仿,但区分是非的能力差,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鲜刺激时,极易受不良影响而违法犯罪; (三)情绪情感不稳定,易于冲动,特别是狂暴的激情,往往使青少年不能自控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有调查说明,80%的青少年犯罪和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良的家庭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方法的不当,如父母离异、过分溺爱、打骂体罚等等。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造就青少年孤僻、

3、内向、专横、狭隘、自利、好胜、唯我的性格。这些不良心理在外界不良环境的熏染下极易迈向犯罪深渊。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的社会运行机制尚处于一个不稳定且不断变化、不断转换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生活追求呈现出多元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等。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像毒品一样在不断腐蚀着认识能力、区分能力、控制能力、抵御能力处于较弱阶段而模仿能力极强的青少年。局部青少年经不住不良因素诱惑,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学校层面的原因: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

4、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但就教育的现状来看,不少学校并未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片面地强调和追求升学率。教育工作者往往重视向学生传授传统的、陈旧的、死板的、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对“后进生进行冷落或歧视,挫伤了他们的上进心,极易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当然,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因素还很多,预防青少年犯罪是社会、家庭、学校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系统工程,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形成一道道防线。 三、在预防青少年

5、犯罪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采取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采取暴力方式解决,致使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屡屡发生。因此,开设法制课堂,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势在必行。现在,学校针对学生开展的常规法制教育工作都在进行,但实效性较差。法律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标准性很强的专业,而且现实生活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较丰富的法律知识,能正确的理解法律条文本身的含义,能熟练的运用法律标准去解决中学生在现实生活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能灵活地把课本上的法律知识与

6、现实生活中,特别是中学生的行为密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什么行为违法,什么行为犯罪,违法犯罪的后果和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到达教育的目的。但是目前,虽然初中已开设了法制根底知识课程,但从事法制教育的人员往往本身缺乏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同时学校法制教育方式陈旧,仅仅依靠法制副校长的讲座和几本陈旧的录像带进行教育,很难到达教育目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采取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师资培训、及时更新法制教育资料、组建专家讲师团、举办巡回展览、对学校普法教育进行考核等手段,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二)解决“后进生的问题。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开发,无视了对学生德

7、育的培养,其直接后果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一方面产生了“高分低能群体;另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后进生。在应试教育中,“后进生属于被歧视、被排斥、被放弃的群体。这些学生往往是青少年犯罪的根底,他们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在家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他们从学校分流后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在社会上找不到正确的位置,很容易误入歧途,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应通过特长生培养机制,让有特长的“后进生感受成功。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在感受到成功后,有了奋斗目标,在学习上努力了,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校每年都有多名这样的学生升入理想的学校。但有特长的“后进生毕竟是少数,如何在初中阶段,通过兴趣小组、学

8、生组织培养和开展“学困生的(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兴趣和爱好,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成功是我们下一阶段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培养健康心态。应为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提供日常的心理咨询效劳。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白各种心理活动产生的机制和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克制不良习惯,建立良好心态。有些犯罪,如激情犯罪,纯属青少年心情过分紧张、情绪过分冲动所致。如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提供放松心情、调控情绪的方法完全可以防止悲剧发生。班主任应加强心理知识学习,在学生遇到挫折而感到苦闷时进行适当情感教育,慰抚他们的心灵,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把他们从悲观情绪中解脱出来。同时,还要做好

9、对青少年心理的矫治工作。通过对不良心理因素的去除,对扭曲心理的矫正,对创伤心理的修复,阻止其不良行为的发生,削弱或者排除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动因,从而有效地预防或者制止犯罪。 (四)开展家庭教育研讨,增强家、校互动。学校与家庭之间开展对话与合作,建立双方互动联系,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防火墙。学校可通过开设家长学校、设立家教网页、及时家访、家长会交流等形式,把素质教育的目的、方法以及科学教育孩子的根本知识介绍给家长。在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将方案的内容及时告知学生家长。使学生父母根据学校方案,并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配合教育。同时可以通过班主任的家访、 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对话互动联系,

10、定期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为。通过家庭信息反响,与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比较,制订相应的对策。这样,可以正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对那些品行不正、性格怪异孤僻、行为异常的学生采取具体的监控、矫正措施。 (五)强化周边环境整治。学校应和政府职能部门配合,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状况,净化学生成长的环境气氛。现在,各级政府均相当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碰到了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是钻法律空子,在学校周边贩卖色情书刊、音像制品的不法商贩,往往身患疾病,查处以后只能没收了事,打击力度太小;二是社会上未成年人在学校周边闹事后,由于法律的限制,只能教育了事,事实上助长了这些人的气焰,对学校的平安产生了较大冲击。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校周边环境的平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思考完毕。 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