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谐社会统计监察综合评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显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摆在党和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就是按照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建立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和谐社会要求的诸多方面进行定量评价,从而有助于找出差距、明辨方向、确定目标,为推进社会更加和谐做出应有的奉献。 一、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 1.准确理解“和谐社会的内
2、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究竟是什么。准确把握这个问题,是本项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6个根本特征既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表达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
3、含关系。同时,这6个根本特征还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此外,还应特别注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讲物质利益原那么,又要注重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 2.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局部,两者现实起点一致、未来目标一致、实践过程一致,而且相互包含、相辅相成。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性要求一“六个更加,明确提出了“社会更
4、加和谐的要求。作为社会建设水平和社会开展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所以,本项研究始终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以求使二者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3.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过程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异、无矛盾的社会,因此,它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无庸置疑,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无差异的社会,更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如此,但重要和关键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建立不
5、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其中,包括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平安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等。当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过长期奋斗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在各个不同的开展阶段,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不同的具体目标,因此,既要把握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又要把握长远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统一;要坚持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国情出发,不操之过急,不急于求成,有序开展,稳步前进,比方,既要坦诚面对和成认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的现实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又要努力为缩小这种差距和解决这些矛盾而奋斗。从实践和更具体的层面说,既要顾全大局、从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着眼,又要结
6、合实际、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着手,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这项事业。此外,从动态意义上理解“和谐的概念,应该清楚“和谐社会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努力使一个社会结构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低层次和谐逐步走向高层次和谐的动态过程,这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伟大事业。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把握“绝对与相对、“静态与动态、“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矛盾的绝对性和协调的相对性,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过程统一起来。 二、研究思路 本项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描述“社会和谐的程度,即根据“
7、和谐社会内涵构建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用“社会和谐的综合指数和假设干分类指数,描述和判断近期我国社会和谐状态的变化情况。 (一)研究思路与目标1.定量反映社会结构状态的主要特征。根据“和谐社会内涵的诸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反映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构建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不同时期社会和谐的状态。在研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出一套理论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确定评价的程度。从数据情况来看,要想对我国社会的和谐程度做出总体的定量评价,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我们当前只对数据条件较好的入选指标进行测算,而暂不做总体评价。 2.采用目标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关于评价方法,采用
8、目标评价法给出具体的定量测算结果。由于任何一种分析工具的作用都是有限的,统计方法也不例外。我们不可能期望仅仅靠某一种统计方法和有限的统计指标就能诠释出“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只要能通过这种方法反映出其主要特征和动态变化情况,就不失其有效性。 3.确立有限目标。本项研究的立足点为阶段性的有限目标。所谓有限目标,指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就本课题而言,是指2022至2023年期间我国社会结构的和谐状态。因此,在确定指标的目标值时,我们以2023年根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依据。通过本项研究,可以监测2023年我国社会和谐程度的动态变化,对局部指标还可描述其变化的方向和数量。 (二)研究中的难点问题1.子目标
9、确实定。“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由假设干个子目标构成,理论上讲,它们应该构成“和谐社会的完备性指标体系,即:不仅全面、准确地反映“和谐社会的内涵,而且没有重复和交叉。经过反复推敲,本项研究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阐述的6个方面确定子目标,即分层指数。 2.具体指标选择。在选择具体指标时,常常碰到理想的指标无法量化或是数据难以取得,而能够得到数据的指标又不是最理想的,比方,反映“诚信度,采用“合同违约率、“个人银行诚信记录等指标显然更理想一些,但因为数据在目前条件下无法取得,暂时只能忍痛割爱。可见,在科学性和可行性之间的差距是本项研究不得不面对的局限和遗憾。 3.权数确实定。权数确实定是综合评价的重要因素
10、之一,如何科学而符合实际地确定权数确实颇费斟酌。本项研究的权数主要采用平均赋权法,其理由是6项分层指数居于同等重要的程度,不可偏废;每一层中选择的指标,也是经过反复筛选得到,其重要程度相当。 4.标准值确实定。标准值确实定,既要反映其动态的变化,又不能脱离我国的现实国情,这是最大的难度所在,加之有些指标的标准值量化问题与“和谐社会的目标与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差异性,使标准值确实定又难上加难,如何把握得当,确实历经艰难。 三、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确实定原那么 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确实定,除了把握一般性的原那么以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反映和谐社会论述的内涵。在设计指标体系
11、时,要充分、准确反映有关和谐社会特征论述的诸方面。 2.保持与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协调一致。在本项研究中,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因此,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的一些指标与全面小康指标相同,但所属分层指数不同,因而其所表示的涵义也不尽相同。但确定这些指标的标准值时,保持了与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协调一致。 3.突出和谐社会的特征。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社会二者有共性,也各有自己的特性,本项研究侧重于和谐社会自身特点的研究和阐述。 四、和谐社会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本项研究将和谐社会统计监测评价的总目标“社会和谐指数,分解为6个层次的子目标“分层指数,每个子目标
12、又由假设干个具体指标构成,以下为社会和谐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根本方略得到有效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落实到具体的统计指标上,可用指标“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廉政指数和“社会平安指数来反映“民主法治的主要内容。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落实到具体的统计指标上,可用“基尼系数反映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用“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用“地区经济开展差异系数来反映不同地区之间的
13、生活水平差异,用“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反映教育的性别公平,但目前还没有选择到适宜的指标来反映“正义,故只能用以上4个指标来表述公平的主要内容。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老实守信、互帮互助,人民融洽相处、平等友爱。落实到具体的统计指标上,可用“合同违约率来反映社会成员和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老实守信程度,用“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来描述企业的诚信度,用“消费者投诉率反映生产厂家、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誉,用“慈善捐款占gdp比重来描述社会成员之间互助友爱的状况,并由此构成诚信友爱的重要内容。充满活力,就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创造得到尊重,表达出创新得到支持,才能得到发挥,成果得到肯定。落实到具体
14、的统计指标上,可用“基层选举投票率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力,用“人口流动率反映人口和劳动力的活力,用“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描述企业的创新活力,用“企业注册率反映作为经济活动载体的经济元素的活力,用“万人专利数和“万人注册商标数表现劳动者的创造创造活力,并由此反映充满活力的程度。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完善有效,社会秩序井然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局面安定团结。落实到具体的统计指标上,可用指标“5岁以下儿童性别比反映社会成员的性别和谐、有序状况,用“城镇调查失业率和“根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反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的程度,用“居民生活满意度反映社会成员的
15、实际生活质量,由此来描述社会安定有序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落实到具体的统计指标上,可用“万元gdp综合能耗表示经济开展中能源消耗的程度,用“森林覆盖率反映对生态资源的保护程度,用“常用耕地面积指数描述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状况,用“环境质量指数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状况,由此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状况。以上6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并且,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从这样的核心内容出发,可以把“和谐社会的根本内容简单地表述为: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三要和谐创业、和谐兴国、和谐安邦。至此,可得包含25个指标的和谐社会监测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见表1。 五、和谐社会统计监测综合评价方法 本项研究选用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其根本步骤为: 1.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2.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目标值;3.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权重;4.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无量纲方法;5.确定评价模型(或合成方法);6.计算评价结果及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第1步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完成,第25步与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系统中所用方法根本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以下仅给出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构成表。 (一)目标值一览表由于理论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