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月河康熙大帝读后感 月河的帝王系列全是经典之作,当我认真读完康熙大帝,一位雄才伟略,有胆有识,机智幽默的康熙皇帝跃然纸上。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五岁庙谟智擒螯拜,十九岁决意撤三藩,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懂外语,会算术,他的足智多谋和隐忍令人钦佩不已,我不禁要发问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他总是把恩威并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常常在打别人一巴掌后再揉揉,被打者还要感恩戴德一辈子,宁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对霸道不可一世的螯拜,他足足忍了八年,只因他能顾全大局,时机不成熟,只会小不忍而乱大谋。真乃识时务者为俊杰。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一个王辅臣,他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赠御赐的银马枪,兄见枪如见朕,朕见枪如
2、见兄,说到动情之处感动的自己都潸然泪下,一个万民景仰的皇帝能做到此,任有何人能不感动。 康熙帝什么时候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因奸佞小人的阿谀奉承而洋洋得意,也不因自己的一念之间而发威下令,从来都是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灰心。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永远都能爱民如子,深刻体会民间疾苦,救无数百姓于水深炽热之中。他身边的谋士从来不用别人推荐的人,都是自己微服私访时起用的一些落迫之士,而这些人,往往都是智慧极高,又最能懂得知恩图报的人。这位皇帝,也总是叫人捉摸不透,永远给人一种神秘而不得不敬重的感觉。 康熙帝的谨慎无人能及,不管这个人对自己多么忠心,不管自己对这个人多么信任,在背后也总得防一手,也许是性格
3、使然,也许是做为一个皇帝,不得不这么做。无论何时,无论何事,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切细微的变化和猫腻在他面前都无处遁形。忠心耿耿的魏东亭,一生当中只做了一件隐瞒康熙的事,到最后还是没能逃过康熙的火眼金睛。他的细微与他的谨慎,也许就是所有人对他时敬时怕的原因 伴君如伴虎,不管皇帝对你有多么信任,多么怜爱,但康熙大帝中的臣子,人人都地体会到了天威难测这四个字的深刻含意,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做一个臣子,什么时候都如履薄冰,因为你不知道皇帝会什么时候发火,皇帝一发火,脑袋搬家随时都有可能,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争权夺力,因为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让人为所欲为,可以让很多人都把你随便说的一句话当成命
4、令来执行。最最难得的康熙一直都明白,做为皇帝,不是治天下,而是治于天下。从来都不为所欲为。这样的皇帝,真是千载难逢,得之,百姓之福,不得,百姓之憾也。 第二篇:康熙大帝读后感康熙大帝读后感 新时期以来,长篇历史小说创作一直呈现着兴旺兴旺、长盛不衰的态势。转业军人出身的二月河(原名凌解放),以1985年出版的康熙大帝第一部夺宫而异军突起,随后他的康熙大帝的后三部的相继问世,使他成为长篇历史小说创作队伍中的一名佼佼者。 我觉得如果要创作出令人念念不忘的作品,首先重要的就是作者的写作态度,只有作者自己把写作当回事了,别人才会去把他的作品当回事。二月河本是布衣,从小到大,酷爱读书的二月河广泛涉猎和阅读
5、了中外历史文学著作,多年浩瀚书海的畅游和研读,以及长期红学研究的学术熏染和写作磨砺,使得他对传统道德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理性认知,以至于他出手便直取宫廷帝王题材。而这种个人体验,在创作中表现为作家独特的认知和生命表现,这也常常决定了作家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二月河的写作主题是离今天数百年之遥的封建社会,他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到达最真实的写作效果,二月河“读破一部清史稿、积极寻找当时清朝人生活起居的记录,并掌握了许多有效的清文化知识。二月河自己曾说:“康熙大帝的出现看去是有些怪,但我可不愿让千百万爱这书的读者认为我是个不可思议的怪作家。假设这世上有人曾经始终和我同路
6、跋涉过艰难人生,他就能告诉你,我其实原来是个痴人。他会告诉你我是怎样一个读书狂,在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我曾在凌晨一点半前睡觉,告诉你我曾被管理员遗忘关扣在图书馆中而不自知晓,告诉你我捧书走路,踢掉了脚指甲,血流殷道而浑然不觉,这种近乎自虐地努力搜集文献的工作态度,才使得今天帝王系列小说中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显得有据可查,真实可信,也正是这样痴迷的写作态度才使得这部小说能取得如此的成就。 其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二月河对于写作题材的把握,二月河从清朝帝王中选取康熙作为艺术表现对象,可谓是既具历史眼光又具艺术眼光的。清王朝距今并不十分遥远,通过各种媒介,我们对自鸦片战争以来它的腐败、昏庸、愚钝、丧权
7、辱国知之较多,而对他们的父祖中就有这样一位有作为的皇帝的功业,却知之不详。一方面,可以对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清王朝前后期形象的巨大反差中,总结出很多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另一方面,从艺术的角度看,康熙在纷纭复杂的斗争形势中创造了业绩,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统治中真正能够建功立业、彪炳青史的帝王,屈指可数,而康熙在我看来绝对是可以算得上事其中之一的。康熙的功业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作品全方位地塑造了这个帝王形象,着重表现了康熙的雄才大概和文治武功。他少年即位,而面临的国内政局十分严峻,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这个少年才俊,年轻的皇帝,却能审时度势,大胆决断,精心筹划,
8、周密部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像雍正皇帝第一部第九回对康熙所作的概括“他精算术,会书画,能天文,通外语,八岁登极,十五岁庙谟独运智擒鳌拜,十九岁乾纲独断,决意撤藩,四下江南,三征西域,征台湾,靖东北,修明政治,疏浚河运,开博学鸿儒科,一网打尽天下英雄,是个文略武功直追唐宗宋祖,全挂子本领的一位皇帝。这也就是作者在康熙大帝中要向我们展示的一位帝王形象,我觉得如果作者去描述一个已经被人忘记姓名的人物,那么他作品的知名度肯定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被当成一篇野史来仅供参考。 在整篇作品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表现人物形象所用的艺术手法,首先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历史小说一定要遵从历史的精神,
9、描绘出时代的风雨和变化,但又不能把它写成流水帐,成为纯历史的图解,从二月河的帝王小说中我们感觉到,作者正是牢牢的抓住历史与艺术这两个维系作品成功的关键,融历史于艺术创作之中,把艺术的精神与历史真实紧密地结合在一体,做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这正如作家自己所言:“历史小说是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作家追求的不是历史原著,而是艺术成果, 即历史小说。无论是第一卷夺宫中智斗鳌拜集团,还是第二卷惊风密语中的平定三藩和与朱三太子杨起隆的斗争,也无论是第三卷玉宇呈祥的东收台湾,西平葛尔丹还是第四卷乱起萧墙中的皇位之争,对于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处理,作者写来都显得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时而壮
10、烈激昂,时而缠绵悱恻,时而狂涛巨浪,时而和风细雨,故事情节的开展和高潮的来临,总是在波澜起伏的状态下急速向前推进。再次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粗略算来有一百多个,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气质禀赋无不形神兼备,各具其态。在作品中,作者尽力的给我们塑造康熙这个一代英主的艺术形象,从不同侧面刻画了他的睿智聪明,博学多才,却又不乏阴险狡猾、心狠手辣的性格特征,展现了清代“熙朝盛世的根本力量和原因所在。此外在文人方面,伍次友的豪迈明爽,周培公的儒雅果敢,高士奇风流倜傥、放纵不羁;武士方面,魏东亭的赤胆忠心,施琅的拔箭啖珠,牛驴子的友情为重,还有与康熙相对形成另一阵营的鳌拜,吴三桂,
11、朱三太子杨起隆、延平王、郑经等作人物也无不栩栩如生,情态逼现,呼之欲出。还有最后的一点就是这部小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人说:“生意人像初二女生一样迷恋琼瑶一样迷恋二月河的小说。有人说是因为二月河的小说折射生意人的生活。他笔下的旧日官场和今天的商界有太多相似相近的地方了。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但不饱满,故事强烈但少余味,宫廷内外一个圈套连着一个圈套,一个陷阱通向另一个陷阱,满途荆棘人人自危。连皇帝老儿在内无论男女老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同谋就是死敌,六亲不认。还有人说二月河的作品非常审美地宣誓着残忍的历史智慧,这种历史智慧并不来自冠冕堂皇的政治修辞,而是来自杀机四伏的政治实务,以壮丽的笔法写厚黑
12、故事。二月河确实可推为当代第一人。如雕弓天狼中写到:“遭疑忌、“弹权臣、“络人心、“遭毒手、“天威不侧、“贬爵轶、“赐自尽等等。其实对于以上他人的观点,我之前是没有意识到的,但是就只是作者这样写作的勇气就足以让我折服,我所读到的小说中,从来没有一部小说能这么集中地把宫廷斗争写绝,。而二月河,写的气势恢弘,一气呵成。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是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性,不是要仅仅用些历史事件给小说当背景,而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现代性阐释,直接指向现代社会,给现实生活中的读者带来某些启迪。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部小说也是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的,比方,二月河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其实,二月河自己也成认他不会写女人,不
13、会写爱情故事。但是他作品中的爱情故事并不在少数。奇特的是,他作品中的爱情故事结局皆大欢喜的很少,要么是英雄才子拯救落难孤女,要么贤慧才德的女子救了英雄才子,之后抱憾终生。这种模式在二月河的作品中可谓洋洋大观:伍次友苏麻喇姑李云娘,勒敏玉儿,弘历嫣红英英,胤禛小福,胤祥阿兰,周培公金锁甚至和珅吴姐,一个又一个的爱情故事无不掩映在“落难、“相救、“遗憾的影子里的。而三位帝王尽管都拥有三宫六院,嫔妃成群,但无一不落入“三角恋、“婚外情的而在某些情节的设计上,二月河更是存在着重复现象,特别是皇子蒙尘民女相救这一情节,小说前后使用屡次。另外如几处人名、辈分的前后矛盾等等,也都是技术上完全可以防止的错漏。
14、 综上所述,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既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的完美统一,又兼顾了读者的审美需求和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当今社会现实意义,真正做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所以就是说它到达了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新高度也实不为过。 魏麟权 124056027 第三篇:康熙大帝教师读后感康熙大帝教师读后感 康熙大帝教师读后感 -知识就是力量 他,是一代千古雄君;他,恢复了祖国的统一;他,开创了清朝的太平盛世。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 康熙的一生无愧于“大帝这两个字。他做了61年皇帝,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寿命最长的一位皇帝。他8岁登基,所继承的是一个饱经战火、经济凋零、国
15、弱民贫、群雄逐鹿、四分五裂的国家基业。国家的内忧外患迫使他磨练出了坚毅、沉稳、不怕困难的性格。他少年老成,小小年纪就在政治舞台上独当一面。他采用欲擒故纵的计谋,杀了飞扬跋扈、居功自傲的 鳌拜,那年他年仅15岁;他采用稳扎稳打的战略,经过八年苦战,拔掉了造反的“三藩: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那年他也才32岁;趁着告捷余威,再次把注意力转向台湾。康熙统一台湾是战争与谈判交替使用的复杂过程,是力量、智慧与争取人心的长期斗争。他大胆启用良才,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收复台湾;他采用诱敌深入的谋略,一举消灭了葛尔丹,平定了叛乱,统一了中国,那年他也不过34岁。光这些轰轰烈烈的成就,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流芳百
16、世。 也许有人会说:“他的这些成就,不都是因为他的文臣武将们给他出谋划策吗。那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错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不是康熙拥有满腹经纶、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运筹帷幄、做出正确的处理,又怎么能创下万世基业。书上有云:幼年时即拜师学艺,后又经江南著名才子伍次友所点拨,饱览孔孟诗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通晓七种夷语,精通四书 五经,三国都能倒背如流,而且他对当时并不流行的物理、几何、天文等知识都有非凡的造诣的-所以他能在以后的各场大大小小的战事中得心应手,出奇制胜。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康熙就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种巨大的力量,所以才能在各种政治风浪中经久不衰。这又让我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