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摘 要】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形态,可以作为其理论研究的指导理论很多。本文主要是论述为何要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理论、人的本质理论与社会关系理论、人的全面开展与全面教育理论为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指导理论。【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指导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奠定了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唯物论根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但是,不管怎么复杂,归结起来无非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它们是统一的社会生活的两个方面。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
2、方面,是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活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主观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主观反映,它是社会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精神过程,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科学等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等,广义的理解还包括依据一定的社会思想所建立起来的文化、政治、法律等制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就连社会意
3、识的传播也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才能进行。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在这里,语言就是一种媒介、工具,意识要通过这种震动着的声音才能发挥作用。因为“语言本身就具有物质性它是调节社会行为者之间彼此交流的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
4、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代表先进阶级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力量。这说明社会意识、理论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精神力量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在网络背景下条件下,将表达现代科技水平和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互联网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仅使之成为在网络背景下时代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工具或有效阵地,而且使之开展网民的本质,是迎接网络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最有效的方法。网络背景下作为现代新技术开展的物化物,与现代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紧密相关,是一种崭新的、强大的社会存在。由于存在决定意识,人
5、们在使用网络背景下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各种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在这些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当中,有些推动了网络背景下的开展,有些制约了网络背景下的开展。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改变网民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它的任务就是促使制约网络背景下开展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向推动网络背景下开展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转变。二、人的本质理论与社会关系理论网络背景下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推动了人的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开展。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制于他所生活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很多人的合作,是人们在共同的实践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人的特性和需要。人为了生存和开展,就会有与他人交往的需要。网络背景下是为了适
6、应人的交往需要而产生的,并且表达了开展着的社会关系。网络背景下是人的本质的开展,也是人的社会关系和实践的开展。互联网的出现是使个人角色发生变化的一个分水岭。互联网的这种作用是由互联网的性质决定的。互联网是一种真正群众式的传播工具互联网世界中的群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传播媒介工具的拥有者。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传播,甚至是一种立体式的传播。互联网的这种性质决定了个人在新的传播系统中开始占据新的位置、扮演新的角色,而个人在传播领域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变化又直接导致了个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变化及个人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类本来就是社会的产物,任
7、何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只不过存在与社会的联系紧密不紧密的区别。互联网的作用也就是使得原本相对孤立的个人之间或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联系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联系的渠道方面讲,原先人们可能只是通过电视、报纸、播送、人际交流等方式与外界保持联系,互联网成为群众传媒之后,人类的传播手段更加丰富,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又多了一种渠道。从联系的广度来看,相对孤立的个人不仅能与许多亲密的亲人、朋友继续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而且能在网上与素不相识的其它“孤独的个人建立联系,此外还可以与社会各界、政府机构加强联系(从媒体、政府等那里获取信息,同时向媒体、政府等提供意见和建议)。更为重要的是,个人不仅
8、可以与国内社会的各个方面建立和加强联系,还能够与国外社会各个方面建立和加强联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正在从身边走向整个天下。从联系的深度来看,个人原来关心的可能只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而互联网令人目不暇接的内容却使得个人深深地“卷入到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就业购物、娱乐、医疗等等各种各样的事务当中去。个人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不断增进联系的结果是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强了自己的社会化。互联网还使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成为更加主动的一方,成为一种更加重要的不可无视的社会力量。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网络背景下进行的一种新型的人类实践活动。在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
9、把自己的需要、目的、意识以及能动性等内在力量凝聚到教育对象上,这些力量从此不再作为人的机体所直接固有的力量归他支配,而成为离开主体相对独立的力量。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网络背景下社会关系健康开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实践活动,也是不断增强网民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归根到底,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开展网民本质和本质力量的实践活动。【参考文献】1胡余波,徐兴,赵芸,郑欣易. 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 2022(08).2谢玉进,胡树祥.网络人机矛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 2022(06)3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2(06).4元林,李美清.思想政治小编络传播过程管理的困境与破解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06).5朱志刚.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