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题_综合题基础含解析.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076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题_综合题基础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题_综合题基础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题_综合题基础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题_综合题基础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题_综合题基础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题_综合题基础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综合题(基础)1. 【综合题】 每一项政治制度的建立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有一次,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材料二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比喻时间很短)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

2、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1小题1. 材料一中的“太宗”是指谁?“长策”指的是什么?他对此“长策”有什么改进?答案:唐太宗。科举制度。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2小题2. 请回答: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赵匡胤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相权,财权,兵权。措施:相权:在中央,削弱和分割相权;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

3、换防;财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和转运使。3小题3. 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答案:正确;错误;正确;错误。4小题4. 归纳材料三中朱元璋废丞相的原因。答案:朱元璋废丞相的原因,是秦设丞相导致其迅速灭亡,同时自汉、唐、宋以来丞相中多有专权乱政之人。5小题5. 三则材料中的制度变化有什么共同目的?答案:共同目的是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宗”是指唐太宗

4、;“长策”指的是科举制度;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相权,财权,兵权;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具体措施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时期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因此“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是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因此“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因此“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是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5、因此“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是错误的。第(4)问,根据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比喻时间很短)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废丞相的原因在于秦设丞相导致其迅速灭亡,同时自汉、唐、宋以来丞相中多有专权乱政之人。第(5)问,根据三则材料中的制度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完善科举制度,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明朝君主集权逐步加强等,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君主权力逐渐加强。因此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我国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2. 【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

6、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材料二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材料三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四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1小题1. 唐朝时,对外

7、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答案:举例: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游。2小题2. 丝绸之路是唐代著名对外交往通道,但到宋代海上贸易兴盛,分析其原因。答案:原因:宋代周边民族政权强大,陆路中断;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相对稳定,有利于海上贸易;指南针运用和航海技术提高,为海上贸易创造条件。3小题3. 材料三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远征”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事件:郑和下西洋。目的:宣扬国威。4小题4. 材料四中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答案: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8、影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的作用;更大程度上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游等都是具体的实例。(2)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北方民族政权并立,周边民族政权强大,陆路中断;另外,宋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相对稳定,有利于海上贸易;指南针运用和航海技术提高,为海上贸易创造条件。(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的海上远征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第二小问,远航的目的,根据所学可知,郑和奉命七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4)

9、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是指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政府害怕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也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该政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的作用;但更大程度上导致中国未能及时的学习西方的科技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渐落后于世界,导致了落后挨打的结果3. 【综合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

10、,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1小题1. 材料一出自哪位皇帝之口?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例说明。答案: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2小题2. 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答案:唐玄宗;措施:重用贤能(或任用姚崇当宰相,励精为治);整顿吏治;改革税制等。3小题3. 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答案:重视百姓的利益;发展经济;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解析(1)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自唐太宗之

11、口;反映开明的民族政策;如贞观年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2)根据材料二“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唐玄宗;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税制等措施有关。(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有,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外国交往密切文化发达;等等。4.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后人赞颂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

12、哉!”。材料二 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止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1小题1. 材料一中的“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运河”以哪里为中心?该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答案:隋炀帝;洛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2小题2. 写出材料二中的“明长城”的起止点。答案: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3小题3. 隋朝大运河和明长城,这两个浩大工程的修建,从古代劳动人民身上你学到哪些精神?答案:勤劳勇敢、敢于创新。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可知材料赞颂的是隋朝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朝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长城。(3)中国古代隋朝大运河和明长城,这两个浩大工程的修建,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敢于创新精神的体现。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