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独者名著读后感 一直都不太喜欢读鲁迅的作品,它从娱乐的角度来讲是比拟没意思的,甚至是比拟枯燥的,文字又太深刻,所以读起来就像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是一场心灵的搏斗和拷问。你好似要拷问作者,有时又好似要拷问自己。亦或许是自己的知识太过浅薄了。 如今,静下心来读过才知道,他的文章并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只是一开始,没有深究他所在的时代特征,忽略了行文背景,文章自然就无所依了。这其中,?孤独者?是我比拟喜欢的文章之一,无奈的时代,无助的生活,从开头到结尾,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刻骨铭心的凄凉,彻底的孤独和绝望,一种“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纠结。 小说的开头就让人心头为之一震“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回想起来
2、倒也别致,竟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仿佛我和连殳的故事就是死亡的轮回。沉重的阴影笼罩小说人物的命运乃至整篇小说。 从“送殓始:魏连殳从小就和他的祖母生活在一起,祖母死后,他从城里赶回来奔丧。因为是寒石山唯一出外游学的学生,是村民眼中的异端人物。所以大家都特别紧张,紧张他回来会不会按照旧的传统规矩办事。于是便提出三个条件:穿孝服,跪拜,请和尚道士。想要难为连殳,却没想到他毫不犹豫的容许,并耐心的装殓祖母,使得村人分外惊奇。其实,并非他识时务,或是向旧势力屈服,而是因为他是真正的孝子,从那个站在“我前面的花白头发的老太太羡慕感慨声中,我们可以了解老人所想要的东西,我想:连殳的祖母一定也是满足的。因为
3、是真孝,所以他不在乎从新学堂出来仍然一切照旧。骨子里,他是真正的讲礼,他反对的只是礼俗。以至于在许多女人又哭又拜的时候,他一声不响,等到大家哭完了,要走散了“突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他要的不是虚假的形式,也无谓于别人的惊异和不满,他要的只是宣泄心中的伤痛,抒发失去祖母的伤感。 由此,让我联想到了嵇康,阮籍。鲁迅曾经也说过,嵇康阮籍外表看上去是反礼教的,其实他们是最守礼的。而连殳耐心的为祖母装殓,以及他的放声一哭,使得他们不仅在行为方式上很接近,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接近。因此,从连殳身上看到的,正是鲁迅本人与魏晋文人的共通之处,同时,也看到了鲁迅本人的一些精神本质的东西。 连殳无疑是孤独的,周围的人不仅不理解,甚至还想要当做笑话来看“或者还会酿成一种出人意外的奇观“都可以就是照旧,本来就无足观了,但他们还是要看,黄昏之后,便欣欣然聚满一堂前何等的不幸!新思潮的影响使他成为旧势力的坚决叛逆者,旧习俗的孤独异路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