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传染病预防措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春季传染病预防措施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根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
2、新鲜,尤其宿舍、室、教室等;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6.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防止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防止交叉感染;9.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常见传染病知识一、麻疹麻疹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易感者接触后xx%以上均可发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
3、炎症、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麻疹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容易引起肺炎、心脏衰竭、脑炎等多种并发症,如病情严重可危及病人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仍会发生4xxx万例麻疹,随着方案免疫工作的开展,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与方案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xx%以上。小年龄组儿童得到疫苗保护,发病下降,但8个月以下的婴儿和青壮年发病成为高发人群。从20xx年麻疹发病明显上升,20xx年麻疹发病到达20xx年来的最顶峰。特别是流动人口发病较多。20xx年出现外来打工人员集中的企业及学校等集体单位病例明显增多
4、现象。 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在一般室温条件下仅能存活23小时,却能耐受低温和枯燥,-15一-70可保存数年。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别离到麻疹病毒。 临床病症病毒进入体内经10-14天潜伏期,出现象感冒的前驱病症:发热、眼红、怕光、流泪、流鼻涕、咳嗽、厌食及呕吐,发热2-3天后局部患者颊部粘膜相当于下部磨牙的外侧出现白斑点,即麻疹粘膜斑,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发热第4天开始出皮疹,先自耳后,颈部渐及面部由上而下蔓延,约3天皮疹出齐,出疹时高热,前驱期病症更明显。假设无合并症,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同时体温降至正常,流泪、
5、流鼻涕等病症消失。皮疹消退后皮肤留下棕褐色斑痕及小量脱皮。整个过程约10-12天。 流行特征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当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呼吸道或眼结膜致感染;也可经被污染的书籍、玩具等日常用品感染。麻疹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近年来随着疫苗的使用,儿童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x月龄以下儿童及成人发病增多。 麻疹的预防1、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手段。 2、在麻疹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的时机。 3、要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居室要定时开窗通风,每天最好能
6、通风12次,每次可持续12小时以上,家中的被褥、玩具等要经常晾晒或消毒。 二、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出疹性传染病。风疹病毒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风疹临床表现:初期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疼、头痛、低烧等上呼吸道病症。上述病症出现12天内,即开始出疹,皮疹是浅红色,稍稍隆起,分布均匀。一般由面部延及躯干和四肢,往往第一天疹子即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心大都无疹。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耳后淋巴结肿大是风疹的一个特点。大约4x日皮疹即消退。全身病症几乎与皮疹同时消退。 感染风疹病毒的危害:患风疹后多数病人病症不重,但孕妇妊娠前4个月感染风疹病毒,可造成胎儿先天畸形,对胎儿和婴
7、儿危害极大,常见的损伤有白内障等眼部损伤、耳聋、智低、小头畸形等;还可致胎儿早产、流产、死胎,危害极大。 小儿耳聋、白内障及心血管损伤,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三联症(CRS)。CRS并不都是出生后就显示出来,有的几年后才发现一些相关病症,因此孕妇感染风疹,应对小儿应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风疹的发病风疹多发于春季3x月份,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近年来随着疫苗的使用,小年龄组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大年龄组儿童尤其成人发病较多。随着各大中专院校开学和各大集中用工企业单位的招工,人员流动较大,可能引起风疹疾病的传播。近年来每年均有风疹爆发疫情,爆发均都来自人群较集中的学校、企业。 怎样预防风疹注射疫苗:接种
8、疫苗可增强免疫力,我国已经将风疹疫苗纳入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x月龄免费接种。其他各年龄组风疹易感者均应到接种点接种疫苗。育龄期妇女应提前接种风疹疫苗,但接种后3个月内不得怀孕。 三、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此病,但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病症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缓和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
9、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可以经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x月为发病顶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爆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爆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
10、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病症。局部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 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防止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时机;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
11、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四、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
12、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爆发流行。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枯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很强,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偶见成人患者(多发生在军队和高校)。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较多,一次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再次得病者极少。 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xx%会传染发病
13、,病初病症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x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开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涉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局部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水痘的主要预防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多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以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为宜,防止酸性食物,忌辛辣、刺激、海味食物;防止抓破水疱,会引起皮肤感染;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学校每天晨检,发现
14、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枯燥前方能复学;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五、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抗原易变异,人群的特异性免疫状况不稳定。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对人类威胁较大。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起病多急骤,病症变化较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病症为主,呼吸道病症轻微或不明显。发热通常持续34天,但疲乏虚弱可达23周。通常急性起病,有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病症,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
15、、咳嗽等呼吸道病症。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病症。一般预后良好,常于短期内自愈。婴幼儿、老年人和合并有慢性根底疾病者,预后较差。个别患者可并发副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流感的主要预防措施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扫居室卫生要先洒水后清扫;尽量少到或不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畅的影院、网吧等场所,减少感染时机;个人要注意合理饮食,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提高机体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时机或者减轻流感病症。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防止出现并发症。 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大脖子病、“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好发于春季。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易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爆发流行,亦可感染高校大学生中的易感者。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症:其病症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伴有发热、倦怠、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呕吐,头痛,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多数患者可无前驱期,以耳下部肿、痛为最早病症。1x日后,肿胀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2x日达顶峰,局部疼痛,张口或咀嚼时更明显,外表灼热,颊内腮腺管口可见红肿,颌下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