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0923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18.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害防治 一、水稻立枯病 一、症状识别一、症状识别:分为四种类型,前期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后期有卷叶黄枯、打绺青枯。1幼芽腐死,幼芽出土前芽或根变褐,芽扭曲腐烂而死亡。在种子和芽基部生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2立针基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有褐斑,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茎基交界处有霉层。3卷叶黄枯,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秧苗叶尖逐渐萎蔫、枯黄,心叶卷曲,根色变暗,根毛稀少,可以连根拔起。4打绺青枯,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稻苗先不吐水,以后突然成簇成片青枯死亡,心叶或上部叶片卷成松针状病苗略成青灰色,基部、根部与黄枯类型相同。水稻立枯病 卷叶黄

2、枯卷叶黄枯 打绺青枯 发病棚 2、发病规律 水稻为喜温作物最好在15以上,如果在育苗期间发生一次寒流,温度下降后又慢慢回升,立枯病就会大发生。床土PH值过高,发病重。播种过密易发病,因为过密根生长不好,干种300克/米2,湿种400克/米2。采取本田小棚育苗,未能进行高台作床,苗床较低 3、防治措施 床土要拌草炭PH值应调到5.5以下,用H2SO4或调酸剂。苗床设置,隔离层用沙子。1CM厚。播种适量300克/米2。提高催芽技术,20以上,35以下练好苗,苗齐苗壮。科学管理,从播种到立针期保温保湿,2-3天后保温浇水(前保)出苗后至3叶期要控温(中控),3叶后灌一次拦腰水,并适时通风炼苗(后炼)

3、。一般出苗后2830为宜。秧苗1.5叶开始通风,白天保持2528,夜间盖膜保温。2.5叶前后温度控制在2025,3叶期选好天炼苗,逐步实行日揭夜盖。喷药65-70%敌克松WP1000倍液,3公斤/米2喷硫酸水3000倍液,床土消毒。一叶一心、二叶一心各一次,每平米50%立枯净(福.甲)1.2克对水3公斤喷洒 30%瑞秧青(甲霜 噁霉灵)200毫升兑水喷200平方米苗床。ABT4号生根粉浸种8-12小时。防效98-100%。二、水稻恶苗病 1、识别要点 危害稻粒、小苗和成株。1.稻粒发病轻的粒尖或粒基部变为褐色,发病重的合缝上有粉红色霉层,不发芽或发芽后不久死亡。2.幼苗5月下旬就可以看出比一般

4、的苗长得细而且高、发黄,叶片披张度大,根毛稀少。3.成株期和苗期相似高而且发黄不能抽穗,也不结实,近地表的结上,长出许多倒生须根,靠近水面的茎节为粉红色叶鞘枯死。后期产生黑色小颗粒。水稻恶苗病 2、发病规律 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种子带菌为主,带菌率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0.16%-16.4%之间,初侵染源主要是种子,土壤和病稻草也可带菌,其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一年。多从伤口侵入。当稻种萌发时,病菌也萌动并侵染水稻幼芽而引起幼苗发病。病苗上的病菌可借风传播,使病害扩展,或通过移栽传至本田。水稻开花期病菌侵染花器而引起种子带菌。温度高发病重,30-35病菌出现多,20几乎见

5、不到病菌。品种糯米发生轻,粳米重,籼稻也重,早熟品种轻晚熟品种重。在扬花阶段发病率较高,以后开始下降,抽穗开始头三周是重点发病期。伤口多有利于病的侵入,脱粒时受伤的种子和移植时受伤过重的秧苗易发病。烈日中午拔秧、插隔夜秧、深插秧、N肥施得过多发病重,贪青组织柔嫩,易被病菌侵入。3、防治措施 精选种子和建立无病留种田,在普遍发生的地区,可以改种无病种子剔除秕粒和受伤种子。种子处理,25%施保克(咪鲜胺)EC25毫升加水100升混配可浸100千克水稻种子。45%的901WP、500倍液,35%恶苗灵1瓶(200克)浸50公斤种子,一浸到底。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催芽不要太长以免下种时受伤。及时拔出病株

6、,把有恶苗病的稻草烧掉。南方提出五不要:烈日下、冷水中、隔夜秧、老龄秧、深泥秧。三、稻曲病 1、识别要点 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稻曲病 2、发病规律 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以菌核在地表面越冬,第二年7-8月菌核萌发,产生大量子囊孢子,也可以厚膜孢子在被害的谷粒内及健谷颖壳上越冬,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二者均可借气流传播到田间,侵害花器和幼颖

7、,引起发病。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重。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较轻。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连作地块发病重。3、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籼稻的抗病性强于粳稻和糯稻,长粒型 颖壳粗糙型不裂颖抗病。及时摘除病粒烧毁避免病田留种。收割后深翻、深埋菌核。合理施肥配合施用P、K肥。种子处理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48小时,10%401抗菌剂50倍液浸种3小时。药剂防治,一般在水稻孕穗期喷药(水稻出穗前7-10天)喷药,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三唑酮1000倍液,DT悬浮剂每公顷1500克-2250克;18%多菌酮粉剂,每公顷2250-3000克;20%粉锈宁EC每公顷1125毫升;25%敌

8、力脱EC2000倍液,防效100%。20%毒菌锡1500克/hm2。在孕穗期喷一次防效90.42%,20%井冈霉素750克/hm2防效85.47%。四、水稻稻瘟病 一、一、症状识别症状识别 1苗瘟 三叶以前见不到明显症状,三叶以后,在病叶上形成梭形、不规则病斑,灰绿色或灰褐色,湿度大时可产生灰色霉层。2 叶瘟 病斑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慢性型 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梭形病斑,两端有延叶脉伸展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为褐色,其外围有黄色晕圈。(2)急性型 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感病品种叶片上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白色霉层,这是病害流行

9、的预兆,天晴可以转化为慢性型。(3)白点型 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可产生近圆形的白色斑点,不产生分生孢子。天晴可以转化为慢性型。(4)褐点型 产生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间有时边缘出现黄色晕圈,不产生分生孢子对病害作用不大,有时也可以引起节瘟和穗颈瘟。3节瘟 多在抽穗以后发生,最初在节上产生褐色小斑点逐渐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凹陷,易折断发病早影响结实或形成白穗。4穗颈瘟 在穗颈部开始生产褐色小点,扩展使穗颈部成段变为褐色或黑色发病早而重的可造成白穗发病晚的变为褐色秕粒增多有的在枝梗上也可发生。5谷粒瘟 发生在稻粒或护颖上,早的护颖全部变为灰白色形成秕粒,晚的变为褐色产生椭圆

10、形、梭形、不规则形病斑,米粒变黑。水稻稻瘟病 穗颈瘟穗颈瘟 三、侵染循环三、侵染循环 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稻梨孢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以病稻草上越冬为主,干燥条件下,可以存活一年以上,潮湿情况下可能存活23个月。稻草上的菌丝于67月间,降雨后,就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四、发病条件四、发病条件:(1)品种抗性:品种间抗性有很大差异,当前生产上所用的抗病品种多属垂直抗性品种,其抗性因生理小种组成只能保持一定时期抗性,一旦劣势小种变为优势小种,某些品种则丧失抗病性。(2)菌源数量:如病种子多,又未进行浸种消毒,尤其病稻草、病秕谷未进行销毁或处理不彻底,越冬菌源多,发

11、病常重。(3)气象条件:大流行年份要求雨水多,温度低、光照少、雾多露大的天气。抽穗期温度降至20以下往往穗颈瘟流行;分蘖期易感病,7月下旬-8月中旬易感病。(4)稻田管理:N肥施用过多、过晚发病重;壤土 草炭土发病轻,粘土、白浆土发病重;深水灌、水温低发病重。总之,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系上述四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防治措施五、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后期少施N肥;提高水温;改良土壤 粘土加沙,加炉灰渣;割除水池或田梗边杂草。消灭菌源 把有病稻草单割单放,不要用于盖房、堵水口捆秧等。种子消毒 50%多菌灵WP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20%富士一号

12、WP1000倍液,浸72小时,20%三环唑750倍液浸1分钟,捞出堆闷30分钟再移栽,防叶瘟效果为99%。化学药剂防治 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前,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种的高肥田、入水口以及粪堆底等处进行调查,观察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施药10天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施药一次。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一般穗颈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进行,不论叶瘟发生轻重均应进行药剂防治一次。为了控制穗颈瘟的发展,最好在齐穗期再进行一次药剂防治。20%三环唑(比艳)(预防性)WP1000倍液。25%施保克(米

13、鲜胺)(预防性)EC每公顷1125-1500毫升 50%热必斯(稻瘟酞)(预防性)WP每公顷1125-1500克 2%春雷霉素(治疗性)水剂每公顷11251500毫升;21.2%加收必热(春雷霉素+稻瘟汰)(预防+治疗)WP、每公顷11251500克;40%富士一号(稻瘟灵)(预防+治疗)WP800倍液,水稻纹枯病 主要危害叶鞘,初发生时呈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为不规则形,灰白色,并有明显的褐色边缘。常常几个病斑连成一片,呈云纹状,严重时叶鞘变为黑褐色腐败,叶片枯黄,结实不良,甚至全株枯死。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出白色菌丝,最后变成黑褐色菌核,扁球形,直径为1.53.5mm。纹枯病 发病规律

14、发病规律 病菌是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该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为主,也可以在病残体和杂草上越冬,水流传播。纹枯病是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偏施N肥,施肥过多,发病重;深水灌、密度大发病也重。3、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减少侵染来源 实行秋翻,把地表菌核深埋土中。春季灌水耙地,捞出浮在水面的菌核。铲除田边杂草消灭野生寄主。改良栽培技术 合理密植,施足有基肥,增施钾肥,适量分期追施N肥,浅水勤灌适当排水晒田控制植株徒长。药剂防治 当分蘖期的丛发病率达5%,孕穗期的丛发病率10%,抽穗期的丛发病率20%,为防治适期。井冈霉素40-60ppm,50%退菌特1000倍液 20%粉锈宁(三唑酮)WP每公顷15

15、00克 2%速保利(烯唑醇)WP每公顷1500克 50%扑海因悬浮剂每公顷1500毫升 20%望佳多WP600750倍液分蘖和破口期各1次 25%敌力脱EC2000倍液(600ml/hm2)农抗120 250ml/667m2 23%宝穗胶悬剂15ml/667m2 5%井冈霉素水剂200ml/667m2 40%菌核净WP3000g/hm2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 防治方法 在水稻进入感病期后,要注意病害发生情况,及时封锁发病中心,控制病情发展。常用药剂:25%叶双青(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20%噻菌酮(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 水稻细菌性条斑 第四章

16、水稻害虫 水稻二化螟 一、水稻二化螟的分布 水稻二化螟在国外分布于欧亚大陆及东南亚各国,国内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克山县,南到海南岛,但主要发生于华东和华中地区。在湖南、湖北、福建、江苏、安徽陕西、河南贵州及云南高原发生较为严重。二化螟的寄主范围广泛,除危害水稻以上,还为害茭白、甘蔗、小麦、玉米等作物及稗草、李氏禾等杂草。水稻二化螟九十年代初在吉林省各地零星发生,1993年的一些省份报告发现二化螟危害,局部造成减产。1994年曾作了一次调查,各市县均有二化螟发生,并有成灾地块,但面积不是很大,到九十年代末,发生面积逐年成倍增长,全省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吉林省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1995年吉林市区虫害率1726%,整个昌邑区损失稻谷达2400吨,有很多地块颗粒无收。二、水稻二化螟危害状 二化螟以幼虫钻蛀稻茎内危害,在不同生育期蛀茎分别造成不同症状,在分蘖期蛀入造成“枯鞘”或“枯心苗”、在孕穗期蛀入造成“死孕穗”、在抽穗期蛀入造成“白穗”,在成熟期蛀入造成“虫伤株”等,同时增加水稻的无效分蘖和秕粒数,一般发生可减产5-10%,严重发生可减产30%以上。三、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