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09822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年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年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年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23年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 它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矛盾有何区别。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予以正确解答的重大问题,也是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根底。 o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社会根本矛盾学说: o(1)他们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通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根底的矛盾运动向前开展的。o(2)他们还提出了社会开展动力论,认为解决社会根本矛盾的根本形式就是社会开展的动力。 评述 o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说明了人类社会根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是他们没有分析社

2、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o列宁认为: o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 o他在1921年为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所写的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在总结苏俄刚刚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初经验时,及时地 o把改革提了出来,强调o要把改革作为解决社会o主义建设任务的最主要o最根本的手段。 o斯大林早期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存在,认为精神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开展的动力。 o晚年基于社会主义实践,他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作根本性问题提出来。评述 o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实践者,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矛盾,矛盾的运动规律没有明

3、确的认识和系统的阐述。但是列宁的有关观点值得借鉴。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理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矛盾论 o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开展。 o 2、社会主义根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根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根底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o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o 3、社会主义矛盾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来加以解决,即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根底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1o社会主义矛盾解决的方式 o 4、中国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

4、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开展。 第二,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即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是非对抗性的。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根本矛盾的思想。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进行调整解决。 第四,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根底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即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评述 o毛泽东是认真、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矛盾及运动规律的第一人,但由于社会

5、主义实践还没有完全展开,尤其是对社会主义阶段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对于社会主义矛盾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开展。 o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没有充分展开,各种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所以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只能作最一般的概括。 o理论认识上的局限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开展阶段缺乏科学认识等原因,导致了实践中的失误,结果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 理论的丰富和开展 o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开展。 o提出判断生产力o与生产关系适应还是o矛盾的新的标准 o 3、把社

6、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o“我们的生产力开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o 邓小平 o 4、提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o“如果再不进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o“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 2o 邓小平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开展: o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

7、力开展。 o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o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o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o 1、国内情况:政治上的混乱状态;经济上停滞状态。o人民的迫切愿望:改善生活 o 2、国际环境: o 七十年代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的推动;我国经济与科技实力与世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o 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解放和开展生产力; o (二)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 o 1.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 o(3)就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言,是一场革命 o(4)就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的意义而言,是一场革命 小结 o2.改革开放是中

8、国的第二次革命 o把改革开放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o它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和作用与第一次革命一样重要。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o首先,革命的任务不同 o其次,革命的对象不同 o再次,革命的性质不同 o最后,革命的形式和手段不同 3o (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 o1,改革开放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改变束缚生产力开展的具体体制。o2,改革开放不是要抛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和开展社会主义。 o“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那么认为中国不会放

9、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邓小平 制度体制 o经济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被称作这个社会的根本制度或根本经济制度,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根本性质。 o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 (四)改革的依据、目的、原那么、对象、方法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开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1、改革的依据 第一,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开展 第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第三,改革是社会主义根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

10、改革的对象 改革的对象是我国现行的 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改变 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3、改革的目的 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开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4、改革的原那么 改革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方向性中苏改革比照 ooo出发点不同改革目的不同改革性质不同 出发点不同: 苏东国家认为公有制根底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没有效率,中国那么认为旧的僵化的经济和其他方面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开展 o改革的目的不同: o苏东是用私有制为根底的资本主义取代以公有制为根底的社会主义,o中国那么是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 4 o改革的性质不同: o苏东国家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根本否认

11、o中国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 5、改革的方法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稳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一)改革的历史进程 o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的序幕。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o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 o1984年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价格、国企、市场体系、分配体制) o1992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步骤。 ooo播放视频旗帜之五历史转折 o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o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并

12、不意味着经济体制改革完成后再进行其他体制改革。o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也不意味着其他体制改革不重要。o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相互渗透和交织。 o1979年初春,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小平还对习仲勋说了一番值得载入史册的话:“过去陕甘宁边区就叫特区嘛,你不是陕甘宁特委的代理书记吗。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接着他又说了一番名言:“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二)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987年6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 !a!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37页 1978年3月,万里到安徽X

13、X县区考察。 万里和一位穿着破棉袄的农民交谈。 风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腰鼓走四方。 风阳县委上报的逃荒人数 1967年2月,风阳人口外流9900多人,3月1.8万多人。 1969年3月,37的农户和23的人口外流。 1970年春节,又有4000多人外流。 1978年,风阳县前五生产队,2023户人家,4户没有大门,3户没有桌子,68人中,40多人没有棉裤。 史成德家,7个孩子,2023口人,只有3只缺口碗。 小岗生产队 20户人家。 副队长严宏昌 老队长关庭珠 队长严俊昌 o (三)改革的成果 o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逐步推行。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开展。国家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重大科技根底设施建设明显加强,根底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中国gdp总量的变化恩格尔系数变化人口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