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第期 体 育 教 育 学 刊 年月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研究课题()。第一作者简介:还谷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通讯作者简介:叶巍(),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理念下幼小体育衔接的推进路径还谷威,叶巍(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摘要:对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的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学前健康教育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之间的差异,认为幼小体育衔接存在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化”、入学适应教育内生动力不足、幼小衔接“各自为营”等问题。结合 义务教
2、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理念,提出优化幼小体育衔接的路径:重新审视入学准备内涵,多方遏制“小学化”现象;正确认识幼儿不适现象,园校主动建联;深度挖掘入学适应概念,加快课程开发;延伸学前综合课程理念,推动综合化发展。关键词:学校体育;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幼小体育;幼小衔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还谷威,叶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理念下幼小体育衔接的推进路径体育教育学刊,():年月 日,教育部发布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相较于之前版本,新课标 在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两个方向着重作出优化,提出新目标的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时
3、代背景下旧版本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向义务教育过渡的过程,由于课程模式、内容、教学等方面的差异,加之相关政策和举措的缺失,该过程的实施持续缺乏科学指导,衔接流畅度不足,新入学幼儿适应性较差,这种不良现象在学前健康教育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过渡过程中同样存在。学前领域,体育以各式各样的集体教学活动、自选活动或区域活动形式体现在幼儿的健康教育中,并未设立专门系统的体育课程,这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之间存在断层,幼儿健康教育内容均以符合 年教育部颁布的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 指南)要求为原则,开展游戏化、生活化、园本化内容,这与小学阶段相对呈体系的体育课程也
4、存在差异。此版 新课标 强调加强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本文将从 新课标 的变更内容和要求出发,遵循其理念,分析其颁布对于幼小体育衔接的启示,在符合 新课标 精神的基础上,探讨幼小体育衔接的优化路径。新课标 幼小衔接相关内容解读 课程内容目前,幼小衔接可谓学前领域和小学领域相关专家研究的热点,但衔接不流畅问题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构建以来就有的,并非近几年才出现。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幼小衔接问题也正式在 新课标 中被提出,并作为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之一。课程内容由原来通过运
5、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构建,变为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划分为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五个部分。此次 新课标 为应对幼小衔接不畅的问题,提出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的理念,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现在水平一取消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内容与幼儿园阶段内容相似,均为基本的动作发展内容,例如走、跑、跳、各种投掷、爬越等,优化了教学内容结构,从幼DOI:10.16419/ki.42-1684/g8.2023.01.007第期还谷威,叶巍: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理念下幼小体育衔接的推进路径第 卷儿的生理特点出发,满足该
6、特殊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进一步明确该阶段对于具体运动项目的技能学习还为之过早,学生更需要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来为下一个水平的专项技能学习以及体能练习奠定基础。在健康教育内容方面,也对 指南 中所提及的卫生、安全等知识进行了提炼,明确具体内容,促进体育与健康的融合。课程要求课程要求表明学生应在不同的内容中达到何种层次,相对于课程目标这一上位概念,课程要求能够更直接地帮助教师构建教学框架。在旧课标中,对于水平一阶段学生运动技能方面的要求多表述为“能够、学会”等,其目的或许是为了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内容明确区分开,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不利于新入学幼儿适应课程内容。新课标 中,在取消水平一专项运动
7、技能学习的同时,对于基本运动技能的要求多数使用“体验”等表述,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道:在年级,重点通过体育游戏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这表明此阶段并不宜与学前教育明确划分界线,甚至两者应该是一种承接关系,先通过对之前所学内容的回忆,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缓解刚入学的压力,使其能够很好地融入新环境后,再逐渐渗透专项技能教学,提升内容难度,并且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许多幼儿在二年级都无法很好地适应课程内容,因此更加需要教师有很好的耐心和意识,陪伴幼儿顺利度过这一时期。综上所述,从 新课标 的内容和要求变动来看,结合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8、,相关专家逐步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这一阶段并不是幼儿从学前教育进入义务教育的过程。幼儿园与小学体育课程比较分析 课程模式课程模式决定以何种方式进行教学过程,对于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构建有较大影响,这也是小学课程与学前课程差异较大的方面。幼儿阶段,以增添幼儿各式生活经验的活动为主的综合课程是当代学前教育主推的课程模式,其自由性和体验性符合岁幼儿的成长特征,该课程模式主张幼儿园“以园为本”,根据不同园周边的资源与环境,开设真正适合该园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在进行课程学习时,更多以提升幼儿兴趣,激发探索积极性为目的,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9、模式相对固定,教师发挥空间扩大,学生自由度相较学前阶段逐渐缩减。从时间上看,学前课程内容安排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相比于小学,学前课程的时间安排更为灵活。根据小学的课程安排,不同地域的课程节次安排有所差异,小学一年级基本维持在一天节课,课与课之间有明确的时间划分,课程内容相对固定,因而不少一年级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针对此现象,幼儿园会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进行入学准备教育,模拟小学上课模式与时间,以减轻大班幼儿刚步入小学时的压力。课程内容从整个课程内容体系上看,学前教育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在日常教学安排中,五大领域以不同形式的主题内容穿插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一些示范园还
10、会根据气候的不同,推出“主题课程月”来提高课程的季节适应性,活动具有趣味性并相互影响,共同构建幼儿对教育的初步认知,使其能够在适应园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茁壮成长,所学内容因地区差别“一地一式”,没有固定的学前课程。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内容每个区域相对固定,基本包含语文、数学、写字、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等,学科之间有着明确的界定,融合程度较低,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评价体系进行考核,内容相较于学前课程灵活性和趣味性明显降低,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显著提高。体育方面,学前课程将体育安排在健康教育中,没有统一的幼儿教材,各式身体活动集锦供教师平时上课参考,对于幼儿的学习内容
11、没有具体项目的要求,但对幼儿的动作发展有明确标准,内容上以各种趣味性的身体活动为主,主要发展幼儿的走、跑、跳、投、平衡、攀爬等能力,活动形式以自选活动、区域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为主,活动内容灵活多样。指南 将动作发展分为三大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以下以 指南 中平衡部分具体标准为例(见表)。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有相关官方教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体育与健康(版)以及北京出版社出版的 体育与健康 教师用书(版)可供参考,一二年级课程内容还未有专项运动技能学习,但除了幼儿阶段就有的走、跑、跳、投,一些基本的球类活动、体操活动等涵盖在内,学
12、习过程相对学前课程更加系统,新课标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理念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方面: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其中水平一(年级)课程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以下以 新课标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部分内容要求为例(见表)。第期体育教育学刊第 卷表 指南 中平衡能力具体标准岁岁岁 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能双手向上抛球。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能 以 匍 匐、膝 盖 悬 空 等 多 种 方 式钻爬。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能与他人玩追逐、躲
13、闪跑的游戏。能连续自抛自接球。能在斜坡、荡桥和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攀登架、网等。能连续跳绳。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能连续拍球。表新课标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部分内容要求达到水平一目标要求(内容要求)基本运动技能了解正确身体姿势,能做出正确的坐、立、行和读写姿势等。体验移动性技能的具体内容和练习方法,如提踵走、高矮人走、马步跑、追逐跑、垫步跳、跑跳步、钻越、躲避、攀爬和队列练习等活动,以及“青蛙跳荷叶”“动物爬行”“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体验非移动性技能的具体内容和练习方法,如伸展、屈体、扭转、悬垂、支撑与推拉、平衡等活动,以及“高人矮人”“不倒翁”“金
14、鸡独立”“木偶人”等游戏。体验操控性技能的具体内容和练习方法,如各种投、传、击、题、接球,用手或脚运球,用短(长)柄器械击球等活动,以及“毛毛虫划龙舟”“托乒乓球比赛”等游戏。教学过程在众多幼儿园中,大多数教师未经受过体育教育培训,幼儿教师往往一人担任多职,这导致教师在展开身体活动时十分“业余”。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可寻,幼儿在体育方面学习的内容因为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而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集体教学所占比例较小,更多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教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以保证幼儿产生兴趣,学习内容为次要。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每个小学要求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并为提高教学质量,许多小学
15、都需要体育教师为本科以上学历且为师范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会按照教材要求传授知识与技能,一二年级所学内容的难度相较学前课程提升不大,但在小学课程中,教学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形式开展,学生活动相较学前课程自由度下降。课中体育教师会利用哨音、口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队伍调动,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纪律性上升,并采用如发现、领会、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手段,虽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教的过程同样重要,且在课后和学期结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这些在学前课程中的比重都是较小的。幼小体育衔接实施现状 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观点自提出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学
16、前领域学者关注的问题,认为大班入学准备教育要积极贴合小学课程,在不打破学前课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供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生活的途径。但入学准备教育是否会打破学前课程理念取决于实施的幼儿园、教师对于入学准备教育的认识。不少幼儿教师盲目认为入学准备教育就是提前开始小学课程,组织幼儿学习计算、拼音等课程,导致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在健康教育方面,不少教师通过延长课程时间、加大集体教学比重的方式,来促使幼儿养成规则意识,以满足幼儿将来上集体课的需要。许多幼儿园还要求教师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或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聘请体育教练来开展运动技能传授课,机械式、简单化的身体 练 习 和 体力活动与人类本性背道而驰,不仅无法改善幼小衔接问题,还抑制了岁幼儿本应自由、快乐的天性,容易助长幼儿的后续学习的“逆反”心理。入学适应教育内生动不足 年月 日,教育部发布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同年月 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 关于印发江苏省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的通知。两份文件就推动幼小科学衔接的主要手段均提到“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与此同时省教育厅发布的文章中关于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