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文明创立要着力在群众上寄语精神文明创立要着力在群众上为优秀文秘编辑员的老师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立足新方位、找准新坐标,抓住历史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那么,今天优秀文秘编辑员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宣传范文】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并取得巨大成就。安徽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综合抓手,坚持在群众性上下功夫,全省精神文明建设
2、形成“领导想着、群众盼着、共同干着的工作格局。目前,安徽省16个省辖市已有8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7个城市获得提名。近期,中央文明办公布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的141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2023年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我省4个参评城市进入“地级提名城市的前20名。干部群众一起干。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哪一部门、哪些人的事情,而是全党全民共同的事业。安徽省委提出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再高不为高、工作力度再大不为大,谋划部署全局工作必有精神文明建设,调研督查必看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大事必做专题研究。省委以上率下,带动全省各地各部门推深做实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过去有群众说,灯不明、路不
3、平,看看干部行不行;办事慢、风气差,领导应该抓一抓。现在群众普遍认为,抓创立,干部受了累,我们得实惠;干部弯腰干,我们也不能站着看。更多群众踊跃献计献策、热心志愿公益、参与环境整治,形成了干群齐动手、同努力的共建共享良好局面。大事小事一起办。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安徽省委始终不忘“为民、利民、惠民的创立初衷,努力做好凝聚民心的“加减法。大事大力抓。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头脑里搞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是首要政治任务,我们组织开展“六团六进基层宣讲11万余场,“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1.2万余场,实现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61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运营,有
4、效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到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事不畏难。聚焦民生问题,建立完善督查通报、暗访曝光、后进约谈、动态管理等机制,制定整改落实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让群众“一网办事、“一门效劳、“一次办结。小事不嫌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道路积水点等相关问题,我们以改促创、以建促创,把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为群众解决了许多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实际问题。面子里子一起要。文明事关形象,但绝不能搞形象工程;创立需要形式,但绝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不能做外表文章。近年来,我们突出“实、力戒“虚,努力做到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价值增添颜值。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5、价值观,实施“好人成名人工程,选树各级各类好人模范超过100万人,其中入选“中国好人榜和“全国道德模范的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安徽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名额为57名,其中有10位是道德模范。救助有困难的好人模范达1.2万人次,树立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鲜明导向。以素质提升品质。把提升市民素质作为创立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行为标准入手,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依法打击“老赖的“江淮风暴行动,发布诚信“红黑榜实现常态化。开设“好人天天见、“典范等专题专栏进行正面引导,仅2023年就推出全国、全省重大先进典型359人。开设的“你该脸红了等专题专栏那么是曝光不文明行为,有力推动
6、形成遵规守礼的良好气氛。以新风修养民风。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下发关于全省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指导意见,弘扬新风正气。去年以来,累计问责192名有大操大办行为的党员干部,一些地区礼节负担下降近80%,多了“人情味,少了“人情债,让城乡焕发出文明新气象。先进后发一起抓。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抓住主流,又要注意支流;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一般;既要树立典型,又要带动面上。我们力争文明全覆盖、创立无死角,不仅要抓住“两头,还要抓好“中间,全力打造梯次推进、逐级提升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以文明帮提名。发挥全国文明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文明城市与提名城市签订结对
7、共建责任书,文明城市上门教,提名城市登门学,互派骨干驻点帮扶指导,共享经验、共克难题、共同提高,推动形成争创共同体。以城市促乡村。把县域创立作为新的着力点,在全省农村开展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革命,分类推进文明村镇、文明户和文明家庭建设,更多乡村实现了“垃圾不乱埋,污水不乱排,下雨不脏鞋,游客愿意来,过去一些地方“城市很好看、农村不能看的被动局面得到改变。以窗口带系统。创立人民满意窗口,集中整治“冷、硬、拖、卡等问题,分系统推出先进标兵,落实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措施,涌现出“温馨交通、微笑效劳等全国行业创立标杆和许启金、杨苗苗等一大批行业效劳的标兵个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8、美好生活的务实管用之举,抓得准才能走得稳,好作风才有好作品。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立宗旨,不断提升城乡群众创立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向纵深开展。【思想宣传范文】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好不好,关键要看这种制度是否有利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个国家的开展道路合不适宜,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焕发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中国实践,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伟
9、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以其独特魅力和巨大优越性,生动答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个重大问题。开辟民族复兴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开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珍贵成果。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10、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曾经在黑暗中求索,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用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人民走出漫漫长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开启了光明征程。新中国的成立,使亿万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站了起来。我们党带着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在艰辛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启改革开放进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人民物
11、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者前后相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根底和前提,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开展,绘就一幅壮丽宏伟的历史画卷。这幅历史画卷,以清晰的脉络凸显出一个重大的历史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同时,也以充分的事实印证了一个强大的历史逻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开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
12、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是这一历史逻辑的现实要求和生动表现。我们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焕发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社会主义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探索和追求,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开展一般规律,在深刻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根本原那么: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根底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方案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那么;符合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
13、高度开展的根底上,最终实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开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等等。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其理论,反对将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那么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要求在实际运用这些原那么时,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那么,又根据时代条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开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开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深入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根底
14、上,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那么。例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根本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西方出现了所谓“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出现了诸如“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还行不行之类的疑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中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事实,让这种论调彻底破产,让这种疑虑日益消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历程充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
15、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造福最广阔人民群众判断一种制度优劣,还要看其为谁效劳、为谁谋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带着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造福最广阔人民群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开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
16、民福祉。从1978年到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开展进步的同时,有力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中国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开展责任扛在肩上,着力解决我国开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开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时刻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既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着人民群众前进,又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开展,又强调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