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以攀枝花XX县区xx镇为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开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用“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党中央 国务院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业和农村开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
2、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开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根底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开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广阔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要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开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xx镇农业要开展,农村要进步,农民要增收,整体面貌要改善,必须以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为契机,结合XX县区xx镇具体实际,科学地制定农村开展战略。 一、XX市XX县区xx镇根本情况 xx镇位于XX市西端,地处横断山区金沙江畔。金沙江由西向东纵贯全境,东起新桥与XX县区银江镇毗邻,东西长21.3公里,南北宽5.2公里。xx镇属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雨量集中,冬无严寒,日照充足。xx镇面积为117.4平方公里,占XX市XX县区国土面积的80,辖2023个行政村(新庄村、大水井村、xx村、金家村、苦荞村、经堂村、烂坝村、庄上村、大麦地村、竹林坡村),56个农业合作社,5个社区居委会,86个居民小组。 xx镇境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煤炭资源4.8亿吨,水泥石灰石近6亿吨,溶剂石灰石
4、3亿吨,汉白玉5700余万立方米;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占地面积1168.2公顷的24万余株野生苏铁,享誉中外;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龙洞石林、新庄溶洞、平江天主教堂、竹林坡森林公园、503地下战备电厂、傈僳族风情游,尤其是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漂的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基地,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xx镇2023年社会总产值超过18亿元,是十五方案中2023年方案数8.7亿元的两倍多。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5979.75万元,完成了十五方案4813万元的124;乡镇企业总产值178200万元,完成十五方案82845万元的215;财政收入640万元,完成十五方案598万元的12023;农民人均纯收入4202
5、30元以上,完成十五方案3500元的12023。免征农业税,实行“零税率,农民负担减轻,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沈西林1964.7男四川邻水人西南林学院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分析xx镇各村经济状况可知。各村之间经济差距较大,尤其是少数民族村较为落后。其中新庄村,大水井村,xx村位于城乡结合部,较为富裕。大麦地村,竹林坡村海拔较高,相对闭塞,较为落后,其它村经济处于中等水平。收入来源主要是劳务输出和农业生产。其中劳务输出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高,从土地上获得的农业生产收入相对较少。农村经济开展以传统农业模式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相对较少,
6、农业结构不合理。教育落后,缺乏人才。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各个村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XX市XX县区xx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达了农村社会全面开展的要求,是加强和稳固农业根底地位,改变农村面貌的重大举措。xx镇的改革和开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开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以实现xx镇经济协调、快速开展。 1、工农互促,实现均衡开展 为了实现工农业的均衡开展,增加农业产值比重,需要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让x
7、x镇在优先开展工业的同时,农业也能够在工业的带动下,实现大幅度的增长,从而让两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为xx镇的开展做出奉献。 2、城乡统筹,保持社会稳定 xx镇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在长期的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体表现在: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农村面貌变化缓慢;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城市的根底设 施建设完善,制度健全,农村那么相对滞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开展的新观点,建立统筹城乡开展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广阔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与财政支出结构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中
8、心,抓住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两条主线,大力调整、优化 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改善xx镇广阔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开展,构建xx镇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民族共存,创立平安社区 xx镇属于多民族聚居区域,全镇共有汉、彝、苗、傣、傈僳等14个民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民族开展水平上下不同,局部少数民族村地理位置偏僻,离城镇中心较远,交通不便。其中大麦地村海拔在2022米左右,以傈僳族、苗族为主,属于山区。xx镇在建设新农村的规划中,政策、财政资金应当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特别是向大麦地、经堂、庄上三个村的倾斜力度,帮助少数民族村加快开展步伐,提
9、高生活质量,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创立xx镇社会稳定、治安良好的有利环境,确保xx镇平安、祥和的局面。 4、调整结构,建设现代农业 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之间缺少科学规划,比例失调,内部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农业产值的增加。根据市场的导向与需求,积极调整结构,开展优势、特色农业已经成为趋势。在xx镇,山多、宜林地广,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扩大经济林的覆盖范围。以经济林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生态观光农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步伐。同时,推广林下种草养殖、圈养,改变畜牧业的传统养殖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改变农业开展的落后面貌,增加农业产值比重。 5、利用资源,开
10、展循环经济 xx镇资源优势明显,特别是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对xx镇的开展十分有利。但是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性的,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储量会越来越少。在开展过程中xx镇就是要跳出资源型城市开展模式,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建立适合当地实际的循环经济开展模式。在农业上,要着重在生态农业方面下工夫;在工业上,xx镇要充分利用好二次资源,对于钢渣、铁渣、煤矸石、粉煤灰的利用,要积极提高技术含量,提取其中的稀有金属和有用成分,提升综合利用价值。对于尚未开采的矿产资源,本着循环经济的“三r原那么,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那么,产品的再利用原那么和再循环即资源化
11、原那么,做好统筹规划,积极延伸产业链,建立工业开展的循环体系与机制。 6、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实现农民持续、较快地增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xx镇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手段,不断提高广阔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缓解并逐步缩小。 三、xx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机遇 (1)党政支持,有一个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xx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完成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必然会得到上级党和政府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xx镇可以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支持贫困地区开
12、展的有利时机,用足用活国家相关的财政、税收、农业等各项有利于促进开展的政策措施,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及时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产业布局、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等配套政策体系,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2)农民参与,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让农民得到实惠。因此广阔农民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资源优势,构成了经济开展的根底条件。xx镇在生物、旅游、光热、矿产等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长远的角度来研究xx镇的资源优势,实施开发与保护并举,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资源经济价值,必然会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13、(4)交通便利,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xx镇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川滇边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也是四川及内地南下滇西北、滇西南以及东南亚的必经通道和桥头堡。如今,作为XX县区唯一的乡镇,xx镇铁路、公路运输越来越兴旺。 (5)工业反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xx镇工业产值高,利润丰厚,为财政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积累,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指引下,使xx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入获得了资金保障。 (6)XX市场和川滇市场,为农业产业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首先,XX市属于工业型城市,农业开展相对滞后,但XX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市场前景广阔。x
14、x镇开展农业产业时可以就近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占领XX市场。其次,由于xx镇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农产品可以直接运输到云南、四川的各大中城市。 2、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村际开展不均衡。xx镇共有2023个行政村,56个农业合作社,各村之间开展不均衡,差距较大,需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研究规划。 (2)农村根底设施薄弱。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根底设施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xx镇除xx、新庄、大水井村状况相对较好外,其它村根底设施总体上比较薄弱。 (3)村落分布零散。xx镇村落分布零散,除少局部地势平坦的地方人居稍微集中外,其他地方居住分散。而
15、且,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房屋和附属设施建设布局也很不合理,需要统筹规划。 (4)农民收入差距大。首先,村际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突出,xx、大水井、新庄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4400元,而大麦地、竹林坡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至今仅为202300元左右,各村之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相差很大。其次是表现在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xx镇既有资产逾千万元的农民,也有至今没有摘掉贫困帽子的。 (5)劳动者文化水平低。由于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以中老年为主,这局部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6)土地自然条件差。一是坡度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二是石漠化现象严重,土质差,土壤肥力不够;三是引水灌溉困难,土地缺水严重,靠天吃饭,对农业的开展形成制约。 (7)水资源制约农业开展。xx镇2023个行政村中,有8个行政村在开展农业生产时,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缺水问题,致使一些季节性的农作物难以种植,粮食产量增加缓慢。 (8)污染问题影响产业结构升级。xx镇农业的污染主要是大量施用农药对土壤造成的污染;xx镇的工业污染那么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破坏。污染问题对xx镇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餐饮业产生强烈的冲击,导致xx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