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型国家建立和改革方案思索 。日前,第六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分论坛“创新型国家与高技术产业开展论坛在武汉召开。会议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与自主创新战略的必然性、中国自主创新的现状与问题、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动力量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制度安排四个方面展开。本文是此次论坛的综述。 日前,第六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分论坛“创新型国家与高技术产业开展论坛在武汉召开。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辜胜阻教授主持。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多位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会聚一堂,就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促进高技术产业开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会议围绕以下四
2、个方面展开。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与自主创新战略的必然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和重大战略性目标。辜胜阻教授首先指出,多重因素决定了当前我国必须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目前,我国的经济存在着“大而不强,快而不优问题,经济开展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过去十年,中国质优价廉的出口产品给海外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好处,留给自己的只是微薄加工费和大量消耗及污染。中国经济开展仍然依赖“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加工业,始终处在“微笑曲线的最底端,只分享了全球价值链中微薄的利润。伴随着能源约束、环境约束以及高本钱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开展的根本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的进
3、一步开展必然面临着“高速增长与科学开展的开展观的选择和“低劳力本钱优势与创新品牌驱动的经济开展模式的选择。我们必须摒弃旧思路、旧模式,探索经济“又好又快开展的新路子、新模式。这就要求必须重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大连软件园股份副总裁杨冬先生认为,国家开展道路概括来讲一般有三种:资源开展型、制造业依附型、创新开展型。一国经济开展道路的演化,应逐步由资源型向依附型过渡并最终走上创新型的开展的道路。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到达5287.5亿美元,但在出口额和进口额中,外资企业的比重分别到达88.1和79.8;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的比重达87.
4、3,占绝对主导地位,我国仍然是制造业依附型的国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新华教授进一步分析指出,除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外,克服高新技术引进困难的需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决定了中国已经进入由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的经济技术开展阶段。 当前,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彭壮壮博士从当前的国际潮流和世界信息化变革的趋势分析了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机遇。他认为,全球范围内创新中心的多极化将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国际潮流,创新平台或工具的易获得性、虚拟社区趋于强化及知识产权更难保护是信息社会的
5、三大变革趋势。在这种环境下,人才、信息、知识的全球流动将无处不在。简新华教授进一步从我国科学技术队伍、技术水平、资金状况、企业制度等自身条件出发,说明了我国已初步具备进行自主创新的必要的技术力量和根底。 二、中国自主创新的现状与问题 1、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创新的“国家意志呼声高涨,但是现实中企业自主创新的状况并不乐观。辜胜阻教授将当前企业创新面临的问题概括为:动力缺乏,不想创新。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一些民营企业家感慨,靠技术创新不如通过经营房地产利润来得快和高;靠引进合资可以省时、省事。风险太大,不敢创新。“成三败七,九死一
6、生是创新活动的典型特征。有关研究说明,约有50的中小企业在创立的3年内死亡了。中小企业面临一种“生不快,长不大,活不长的开展环境。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有企业甚至认为:“不创新是等死,创新也是找死。此外,“你创新,我冒仿的市场环境也让企业不敢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却不可能引进。在江苏调查说明:民企自主创新最大困难是“人才瓶颈。全省70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缺乏高级技术人才,35的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工人。融资太难,不能创新。据调查显示,86的企业认为贷款太难。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时机,研发新产品超过全国的八成,但获得的贷款只有全部贷款的1
7、0左右。 简新华教授赞同辜胜阻教授的观点,认为我国自主创新存在“政府热心、企业不热情、“创新不多、能力不强、动力缺乏的现实问题。他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原因:一是自主创新比技术引进难度更大。自主创新需要充足的资本、良好的技术根底、高素质的人才、完善的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支撑,难度较大;二是在特定的经济开展阶段,企业大量依赖于生产要素低本钱的竞争方式;三是企业没有形成标准、成熟的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企业制度,在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鼓励约束机制,对创新人员的鼓励缺乏;四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使得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缺乏,担忧创新成果被别人模仿、假冒,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8、不愿花力气创新。 2、有关产业的创新分析 不同类型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对整个国民经济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兴产业代表着市场的新需求,对产业结构转换起着导向性的作用。从产业的角度出发,与会的有关专家学者具体分析了我国的汽车产业和效劳外包产业创新现状。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辜胜阻教授认为,与彩电行业“杀出一条血路相比,我国的汽车产业的国产品牌的开展并不理想。在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的开展道路上,我国的很多汽车企业都存在着很高的技术对外依赖度,对外来技术的引进过分依赖,企业逐渐失去了自主开发技术的激情与“梦想,失去了创新的习惯。
9、 XX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武汉理工大学胡树华教授总结了世界各国汽车产业开展的过程,认为其产业开展模式根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纯进口消费型、产业依附型和产业主导型。他认为前两者不适合我国国情,主导型才是中国汽车产业开展的正确选择,强调自主技术、自主品牌、战略性可持续开展。 效劳外包是实现自主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效劳外包是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印度为例,随着大量企业为客户提供更为复杂和高端的信息技术外包效劳,企业的研发能力、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杨冬认为,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开展历程来看,如果说制造业是中国迎接世界产业转移的第一轮,那么效劳外包那么是中国面临的第二轮
10、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大连软件园的效劳外包产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全市超过600家企业,8家效劳外包企业超过2,000人,居全国首位,202223年实现软件和信息效劳销售收入215亿元,软件出口7.2亿美元。大连软件和信息效劳外包取得成功的核心在于“三大创新:一是产业创新,二是体制创新,三是园区管理创新。结合这种成功模式,他进一步指出效劳外包产业所推动创新活动与大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融合,并形象地概括为“推动一个产业,改变一座城市。 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动力量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动力量上,辜胜阻教授认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民
11、间两股力量、两种优势,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在创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民间力量较为薄弱,绝大局部研发投入、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应由政府提供,政府需要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美国硅谷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政府支持(如军事采购)能够极大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开展完善。民间推动型创新是指由民间主体依据自身力量、技术水平和制度安排所实施的白下而上的创新,具有机制灵活、决策迅速以及政府主导型创新所无法比拟的贴近市场、反响灵敏的优势。目前,我国民间创新有三种模式:一是温州模式草根阶层通过其草根创业实现的草根创新。中国草根创新最成功、最典型、最活泼的地
12、区是民营经济之乡XX省,其中温州模式是草根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二是中关村模式科技精英阶层离开正式的组织“下海办企业、通过科技创业实现的民间精英创新;三是深圳模式来自各地的城市移民在实现创业梦想中推动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我国的民间创新是同广阔的中小企业的创业连在一起的,民间创新往往在草根创业中得以实现,14万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民间创新的生力军。 彭壮壮博士从民间力量推动创新的角度出发,认为打造开放式创新模式“全民创新的平台和“全民评比的机制将是在新一轮全球创新中胜出的必要条件之一。以日本移动通信i-mode为例,docomo鼓励成千上万的合作伙伴百花齐放地创新,最终使i-mode形成了一个能
13、够持续改进的循环系统,进而极大地培养了客户的忠诚度和鼓励了用户的使用。他还认为,企业的创新要有效利用全民创新的原动力,扶持政策和融资体系要向全民创新的模式延伸,中国在利用全民创新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胡树华教授那么结合汽车产业强调了政府主导的力量。他认为,目前汽车产业的开展迫切需要国家工程。他提出了国家汽车创新工程(nationalautomotiveinnovationproject,简称naip),就是围绕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组织官产学研大联合,在5-10年内投资500亿,800亿元,抓住汽车技术转型换代的契机,依托已有的汽车技术根底和
14、高新技术优势,通过强有力资金支持和科学的组织管理,发动全国的科技力量和有效资源,协作攻关、重点突破,力图在新能源、微电子、新材料等几个局部领域取得世界级的进步和创新,真正拥有汽车技术或产品的知识产权,以抢占新一代汽车技术的制高点。他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相关部委,制定naip方案,专班、专款、专项推进实施;借鉴美国新一代轿车方案(pngv)由总统主持的经验,成立国务院naip领导小组,联动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从政府采购到全民意识,倡导购置自主品牌国产车。 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制度安排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需要制度创新也需要技术创新,但在转型时期,制度重于技术。与会的各界人士
15、就如何完善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进行了交流。 辜胜阻教授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制度创新。要通过一系列的财税扶持政策,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解决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问题;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开展风险投资事业,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鼓励,分担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本钱;通过建立合作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技术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开放创新,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重构为创新效劳的金融体制,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开展各类技术产权交易,构建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民营企业创新融资难问题。从多方面激发企业的创新意愿,使自主创新真正成为民营企业的内在需求,由“要我创新
16、转变为“我要创新的行为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张建华教授也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开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其中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集聚体制、创新人才鼓励机制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要修订并完善高技术企业认定制度,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改革科研人员流动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效劳体制机制;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开展雁行产业集群战略,合理布局园区,推动高新园区“二次创业。 简新华教授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实现机制方面,要以市场机制为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创业投资机制,增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