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133436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范文 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统领,以学习贯彻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全面落实全国、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强社会管理,拓展公共效劳,切实履行好“地震监测、震灾防范、应急救援三大职能,努力推动全市防震减灾事业转型升级融合进展。 一、着力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减灾力量 1.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要连续深化学习贯彻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扬法律法规。各市(区)地震局要留意各级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管理防震减灾人员的培训,特殊要加强从事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使其较精确理解法

2、律法规的规定,把握法律的根本内容,依法从事防震减灾工作。 2.强化行政执法力度。要依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相关工作的管理。各市(区)地震局要依据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值、高效便民、恳切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依法做好观测环境保障工作,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依法健全地震应急响应机制,切实把依法行政贯穿于防震减灾管理工作之中。 3.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各市(区)地震局要切实担当好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更加有效地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挂念召开各地防震减灾工作联席(扩大)会议,准时争辩白决防震减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横向、纵向的工作沟

3、通与联系,分降落实好防震减灾目标任务,共同推动全市防震减灾力量的提升。 二、着力加强标准管理,提高地震监测力量 4.加强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管理。各市(区)地震局要连续完善和落实地震短临跟踪措施,亲热跟踪地震趋势变化,通过参与地震联防会商,主动把握地震趋势动向。市地震监测站、靖江地震台要不断完善地震监测跟踪方案,在强化日常震情跟踪根底上,实行各台站观测特殊零报告,准时将观测和争辩成果应用于震情跟踪实践。市局科监处要定期组织地震趋势研讨,组织编制趋势争辩报告。要充分利用中国地震台网速报软件和移动通讯平台,建立地震震情信息机制,努力增加社会效劳意识和力量。 5.加强地震台网管理。相关市(区)地震局要

4、强化地震监测台站的运行和维护,确保全市地震监测台网正常运行,产出精确、准时、连续、牢靠的地震观测资料。市地震监测站要加强省地震台网地震信息实时交换系统(EQIM-JS)平台运行管理,完善地震监测中心台网的各项功能,把握地震观测技术方法和工作规程,准时对地震进行分析处理,提高地震观测质量,建立标准的监测分析技术档案,力争在全省观测评比中取得好成果。 6.加强群测群防管理。连续推动智能化宏观观测网络的建设,实行两级地震局部门联合补助的方法,建立群测群防点网上工作群。组织开展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技术辅导等,进一步发挥宏观联络员作用,准时快速核实宏微观特殊,为实施震情跟踪供应牢靠依据。 三、着力提升效

5、劳水平,提高综合防范力量 7.有序推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急性评价项目。依据项目总体方案要求,今年将有序推动“目标区目标断层活动性鉴定与地震危急性评价和“目标区地震活动断层具体探测与精确定位两个专题的争辩,完成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急性评价项目年度工程任务。局相关处室、探测工作涉及到的市(区)要主动介入,进一步加强与项目实施方、监理方的沟通连接,按时产出科研成果,切实为市区进展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重要工程抗震设防供应效劳。 8.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各市(区)地震局要主动加强与发改、住建等部门联系,实行有力措施,切实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审查内容,力求当年新建、改建、扩建

6、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掩盖面到达100%。要将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向乡镇延长,认真抓好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监管。市局行政许可处要连续加大抗震设防要求的宣扬、监管力度,编印窗口效劳告知手册,组织开展效劳对象“回头看活动。切实将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职责化、制度化、社会化、公开化。 9.开展地震平安社区建设。各市(区)地震局要主动融入平安社区建设中,以社区为单元,组织开展“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地震平安社区活动,乐观主动与民政、民防部门协调,努力将防震减灾工作融入社区防灾体系建设,加强效劳指导,开展防震减灾宣扬教育,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应急避险场所,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指导社区家

7、庭实行防震避震措施,组织社区居民乐观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技能,增加城市社区防震减灾综合力量。 四、着力夯实应急根底,提高应急联动力量 10.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市局应急救援处要指导和催促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备案管理工作。市(区)地震局要依据市地震应急预案,组织修订、印发本地区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组织指挥体系、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措施。 11、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各市(区)要依据地震应急预案,全方位地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市局应急救援处要会同市教育体育局相关处室指导、催促

8、全市各中学校校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要依据市地震局有感地震24小时应急卡、市地震局破坏性地震24小时应急序列表(试行)规定,组织开展地震系统内模拟演练。通过演练,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地震应急对策方案,提高应对地震的处置力量。 12.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各市(区)地震局要依据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方法的规定,实行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特殊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体系建设、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应急疏散方案制定、地震应急救援装备储藏等状况进行认真的检查指导,加强状况反响,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市应急救援处要做

9、好大中城市震害应急评估系统升级改造,建立根底信息更新完善机制,为决策供应真实牢靠信息,提升全市应急预备力量。 五、着力开展宣扬教育,提高自救互救力量 13.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扬教育培训。要建立防震减灾宣扬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学问纳入国民素养教育体系及中学校公共平安教育纲要,纳入党校、公务员局培训内容,切实提高依法进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的水平。要连续推动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教育基地)长效建设,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扬教育“开学第一课,充分发挥宣扬、教育作用。 14.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学问宣扬。市局行政许可处要做好全年防震减灾宣扬的组织筹划工作,组织开展系列宣扬活动,筹划好“512网民防震减灾

10、学问竞赛,各市(区)地震局要乐观协作,组织网民参与学问竞赛,确保宣扬效果。要全力抓好地震学问“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宣扬与普及活动。要创新工作思路,将防震减灾宣扬工作总体要求、任务与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制定落实好防震减灾宣扬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扬教育活动,确保防震减灾宣扬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15.做好信息和舆论引导。各市(区)地震局、市局相关职能处室要充分发挥“云讯通、QQ、微信、论坛等多种社交网络的传播功能,加强信息沟通、普及科学学问,弘扬防震减灾文化。要提高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响力量,准时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要进一步明确专人负责信息采集、上报工作,进一步完善

11、地震惊态信息制度,健全地震信息筛选、应用和共享机制,不断提高信息效劳的社会功能。 六、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岗位履职力量 16.加强学习教育。全市地震系统要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文件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抓好中心“八项和省市委“十项规定,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要加强防震减灾业务学问的学习,组织开展多形式的业务培训,娴熟把握地震系统应知应会学问。要连续开展“处室争先进、处长争优秀活动,要深化年轻人员培育规划,组织年轻人员岗位练兵,开展“互学互评互促活动,切实提高岗位履职力量。 17.深化绩效管理。市局办公室要进一步完善局内部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局年度绩效考核目标,认真细化分解,明确处室目

12、标,落实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内部考评鼓励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建立督查、通报、反响等制度,提升全局人员工作效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18.加大调研指导。建立市局领导班子、各处室(站)挂钩市(区)工作制度,要严格依据其次批深化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大调研力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建议,分析、解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真正把教育活动作为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的生动实践。市局办公室要组织好中国地震局下达的2023年度政策争辩课题争辩,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在区域转型升级中作用及路径争辩课题的实施和结题等工作,找准适合防震减灾转型升级融合进展的新路子,为推动防震减灾事业改革进展进行争辩和探究。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