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原型批评视角下解读《林中之死》.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13580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原型批评视角下解读《林中之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原型批评视角下解读《林中之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原型批评视角下解读《林中之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原型批评视角下解读《林中之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原型批评视角下解读《林中之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原型批评视角下解读林中之死摘 要:林中之死讲述了一个苦命女人格雷姆斯从少女到衰老再到死亡的悲惨的生活经历。通过表达者对老妇人格雷姆斯死亡的反响又使整部小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她是冷假设冰霜的父权制下众多女性牺牲品中的一个“替罪羊,也是冷漠的机械时代的“替罪羊。与此同时,她也是“大母神的化身,她的一生是不断再奉献,不断再给予的一生。基于原型批评,本论文通过对林中之死中的相关原型的解读,更好地阐释了老妇人格雷姆斯形象以及她的死亡与重生。关键词:原型批评;相关原型;格雷姆斯夫人作者简介:肖骁(1995.9-),女,汉族,辽宁阜新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研

2、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3)-20-02一、引言舍伍德安德森是一位小说家和短篇小说作家,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最具创新精神和最重要的文学人物之一。他曾影响了海明威、福克纳、斯坦贝克等文学巨匠。同时他也经历了美国工业化对自然造成的灾害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冷漠与疏离。林中之死标志着安德森文学创作的最顶峰。他特别关注自然、人性和生命的秘密。安德森经常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注意到的人物身上去揭示他们所隐藏的价值,他们真实的本性。林中之死的情节是由一个不可靠的表达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的,他讲述了一个老妇人格雷姆斯的故事。她生活在社会的

3、边缘,靠卖鸡蛋为她的家庭和她照料的动物谋生。老妇人格雷姆斯被遗弃,作为一名契约佣人长大。后来,是杰克格雷姆斯帮助她逃离了恶毒的德国主人。嫁给杰克后,她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在童年时就去世了。然而老妇人总是为丈夫和儿子的不务正业买单。而且他们语言和身体上都严重虐待格雷姆斯夫人。她所有的精力都是在她最关心的喂养她照顾的动物和人身上。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天,在从镇上回家的路上,格雷姆斯夫人来到一块空地上,坐下来休息却被冻死在一棵树上。林中之死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但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尤其是格雷姆斯夫人的形象和死亡之美的神秘主义色彩长期萦绕在读者的脑海中。二、原型批评原型批评诞生于20世纪初,盛

4、行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创始人是加拿大的诺斯罗普弗莱。“原型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型的意思是“根和“源,而型的意思是“模式。原型是指在神话、民俗学、传说和仪式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反复出现的一种符号,包含人类经验的一些根本要素。原型批评以文学作品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符号、隐喻、人物、情节、事件和主题为中心,也可以是从同一类更大范畴的描述中提取出来的一个概念。作为原型批评的先驱,詹姆斯弗雷泽提出了“交感巫术原那么。他的著作金枝是人类学的百科全书。试着展示一种从巫术到宗教,最后到科学的思维开展模式,或人类意识从原始到文明的轨迹。荣格同意弗雷泽的观点,并进一步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上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5、扩展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荣格认为,原型是以符号或隐喻的方式揭示集体无意识内容的一些意象。诺斯罗普弗莱在弗雷泽的人类学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根底上,确立了他的原型理论。他的著作批评的解剖被西方学术界称为原型批评的圣经。弗莱认为,原型是独立的、可传播的文学单位,就像语言中的文字一样。其次,原型是“一种典型的重复出现的意象。第三,在文学作品中,原型的揭示并不亚于文学前社会的神话。三、林中之死中相关原型的分析小说的主人公格雷姆斯夫人极其平凡,但读者却能从平凡中感受到死亡之美和古老的神秘力量。故事中有诸多原型使整部小说更具有原始的魅力,激发了我们的集体无意识。通过对这些原型的解读,使我们更加深入理解这

6、部小说。3.1 雪的原型雪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固态下的一种形式。根据原型批评,水代表生命,它是生命的给予者。中国和西方的创造神话都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混沌水产生的。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巫咸北的女子国妇人入黄池浴,出即怀妊。在圣经中孕育生命的诺亚方舟是在浩瀚的海洋中。“白色具有多种价值含义,表肯定的有纯洁、光明、天真、永恒;表否认的有死亡、恐惧、超自然以及关于某一深不可测的宇宙秘密令人费解的真相。雪是这部小说的背景图像,贯穿小说始终。故事发生在下雪天,格雷姆斯太太在暴风雪中进城,最后死于森林里的雪地中。格雷姆斯太太的尸體像粘在冻肉上的雪,看起来像大理

7、石般纯洁与天真。雪地就像一座祭坛,散发着圣洁的光环和死亡的召唤。尸体本身会使读者充满了恐惧,但在雪地里却产生了高贵而悲伤的美。更重要的是,雪对应的季节是冬天,这意味着英雄和英雄主义的丧失。同时,冬天也象征着春天万物的重生和复苏。以上所述证实了为什么老妇人死后的身体像少女一般,同时也证明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开始。3.2 曼荼罗原型与数字3,4,7古尔灵在他的文学批评方法手册中提到:“曼荼罗是以围绕统一中心的圆和正方形构成的一种几何图形,在古代东方式曼荼罗图形中,三角、正方形和圆并置,与之对应的数字3、4和7。此外,在本手册还提到“数字3是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的统一,象征男性本

8、原,属阳;数字4与圆圈相互关联,象征女性本原,属阴;数字7作为3和4的结合,是最有力的数字,象征阴阳相合。小说中老妇人家四条狗和随之而来的三条狗,它们一条狗的鼻子触到另一条狗的尾巴,在雪地里奔跑留下的椭圆形脚印,与老妇死去的地方森林中间的小空地和老妇的尸体共同勾画出一幅奇异的、原始的曼荼罗图形。她死后的躯体作为祭品陈列于圣洁、雪白的祭坛上。这一幕就像是基督徒要接受重生的洗礼,美丽的女主角在这个神秘的仪式中重生了。3.3 月相的变化弗莱在批评的解剖曾提到:“由下弦月,中经黑洞见不到月相,到一弯新月重现这一重要顺序,可能是复活节象征中用三天分别表示基督的死亡、消失及复活的规定的起源。安德森非常细腻

9、隐晦地描写了月亮的变化。“老妇人临死前靠在森林空地上的一棵树下休息,她睡了一会儿,月亮出来了;当表达者和镇里的男人被猎人带到老妇人离开公路的地方时,月亮升起来了;当表达者和镇上的人们到达老妇人死亡的真实地点时,一轮满月使一切变得清晰可见。作者借用月相变化间接地传达了老妇人的重生,同时也暗示死亡并不意味着格雷姆斯夫人生命的終结。3.4 大母神原型“大母神就是所有女性和母亲的原型,她最根本的特质就是即孕育一切,又吞噬一切。在以男性为中心开展的社会,作为人们心中集体无意识的母神崇拜一直潜在地影响了古今中外的文学中。“大母神是万物之源,万物之母。例如古埃及最具有强大的力量伊西斯、古希腊大地之母盖亚、中

10、华民族的大地之母女娲。主人公格雷姆斯太太是“大母神的化身。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给予的一生。她给了丈夫一个家,给了孩子生命,是他们的“养家糊口者。她继续工作,像人类伟大的母亲一样慷慨地喂养马、牛、猪、狗和鸡。这一特点使她与大母神的形象融为一体。3.5 替罪羊原型甘文平先生在美国文学中的替罪羊一书中指出,替罪羊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替罪羊通常指人,包括妇女、儿童甚至圣人;二是替罪羊是无辜的;三是,替罪羊通常会被杀死,因为他的死会带走所有的邪恶,给社会带来和平与平安。格雷姆斯太太是一个平凡而又无辜的女人,但她的形象却恰好与替罪羊原型相吻合。替罪羊的故事一个出自圣经。上帝想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他

11、要亚伯拉罕把他独生子以撒杀死作燔祭。正当亚伯拉罕拿刀杀以撒时,他看见一只山羊被羊角夹在灌木丛里。他就把那只山羊代替他的儿子,当作燔祭献给神。另一个关于替罪羊的故事记录在利未记中。在赎罪日,山羊被当作祭品用来赎罪。亚伦两手按在活山羊的头上,将以色列人一切的罪孽都归在羊的头上,并要用适当的人把羊送到旷野去。3.5.1 父权制下的替罪羊格雷姆斯太太作为一个孤儿,她成了一个被“契约的女孩,合法地被承包为一个农民的奴隶,奴隶主的欲望吓坏了她,奴隶主妻子的嫉妒吓坏了她。女孩从这样的生活中逃离出来是因为嫁给了杰克格雷姆斯,一个懒惰无能的农民,即便虐待她,她也没有去对抗,依旧养育家庭、喂养动物。这是父权制下传

12、统女人的形象,绝望无助的婚姻麻木了她对人生的追求,把她推入了痛苦的深渊。格雷姆斯太太作为无情的父权社会中许多无辜妇女的受害者之一,是一个被剥夺了任何爱和柔情的妇女,她是被冰冻的社会用作可怜的替罪羊来赎罪。3.5.2 机械时代下的替罪羊从林中之死的创作背景来看,美国社会是从工业化渐渐地取代了农业化。机械时代的物质至上对美国价值观的颠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化、冷漠与疏离。作为一个可随便交易化的“契约佣人,老妇人格雷姆斯注定要伴随着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和不堪。作为一个“边缘人,她渴望又害怕爱情与自由,不愿与人沟通,被自己孤立,被社会排斥。但是,正如小说所说,作为冷酷与虚伪机械时代的无辜受害者之一,老

13、妇人格雷姆斯和她的同类人注定要成为被献祭的替罪羊。四、结语安德森凭借独特的写作技巧与艺术想象力给整篇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创造的每一个原型无不再次向我们传达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重生的开始这一共同主题,使读者同情老妇人的悲惨遭遇也感受到死也可以产生高贵而哀怨的美。参考文献:1安鑫.原型解读安德森的林中之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23(12):46.2Wilfred L.Guerin.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233Northrop Frye. 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34Sherwood Anderson. Death in the Woods5杨绍芳.林中之死的原型解读(英文)J.经济研究导刊,2023(19):217-2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