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养老社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养老社会化概念 养老社会化是对老年人的赡养方式由家庭向社会的转化过程及所产生的结果。内容包括:劳动就业和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效劳,以及社会参与和生存意义创造等多个侧面。根据不同标准,按照社会化程度的上下,可以把养老制度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以及处在两者之间的社区养老和集体养老等。其中,家庭养老是通过社会习惯和习俗约束的非正式制度,社会养老是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约束的正式制度。养老社会化是养老从家庭走向社会,从非正式制度走向正式制度的过程【1】 。养老社会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老资源供应者的社会化,养老资源由家庭提供转化为由社会提供;二是养老职能承当
2、者的社会化,养老效劳由家庭承当转向由社会提供。 二、农村养老社会化现状、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开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其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尽管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在其试点覆盖范围内,对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根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看似农村老年人口养老已普遍社会化,但由于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还存在诸多问题。 1.现状。 1农村老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养老。中国农村自古有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而调查结果显示99%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且其生
3、活费来源和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子女,而局部靠自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和交往以家庭为主,街坊领居为辅,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把养老寄托在家庭上。 2农村养老社会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农村社会养老的形式主要有社会养老保险、五保户、低保,但是,这些社会养老保障的形式只有很少一局部农村老人享受,且保障水平低【2】 。 2.问题。 1农村养老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力不够。一局部生活处境窘困的老人实际上因基层官员裙带关系而未真正享受低保政策,养老保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变质甚至未被有效落实。 2农村经济社会开展不平衡。受地缘限制,农村地区经济的开展水平跟不上城镇化开展,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养老社会化
4、带来很大困难,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乡镇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以及纯农民面临的养老问题受到巨大的限制。 3农村养老投入缺乏。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只是低水平的,只能满足最低层次的生活需求,未能完全解决中国农民的后顾之忧。 4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农村社会化养老参与率低。2023年新农保出台新政策,规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根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但一些年轻的农民因参保自己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而不愿参保。目前在我国的大局部农村地区,除极少数“五保老人实现了集体养老外,其余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主要由子女或家庭赡养的形式,家庭养老仍是最主要和最普遍
5、的方式。 三、农村养老社会化对策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农村空巢老人无人照养等问题的现实,农村养老社会化开展势必成为农村养老的必然要求。而如何解决农村养老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成,就需要在坚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下,不断结合当地农村开展现状适时调整政策以促进农村养老方式向社会化转变。 1.完善农村养老社会化效劳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制建设,依法制定相关的农村社会养老的地方性法规,形成法律体系,将农村养老社会化政策纳入法治轨道,强化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严格执法。 2.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与农业政策的结合。在制定农业
6、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使农业政策促进养老社会化。根据我国实际,一是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纳入农村税费改革过程统筹考虑,在取消农业税后收养老保险税;二是通过调整现行政策,将国家的财政补贴转向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农民,以创新农民补贴的特殊方式承当制度建设的财政责任;三是把建立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与改革现行的土地政策结合起来,农民工一经放弃农村土地使用权,就可以直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四是对于失地农民应鼓励其利用征地偿安置费来缴纳养老保险。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3.社会养老方式多样化,坚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对老人而言,白天有人照顾、中午可以做
7、点饭、有病可以到社区医院、在社区医院还能建立档案等,这样就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养老模式。但在大局部农村地区,社区效劳尚不现实,因此要发挥农村卫生所的功能,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养老效劳中心,鼓励老人到社区养老。 4.转变观念,消除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片面认识。目前中国很多老人观念上还没有转变,还不能接受进养老效劳机构养老。特别是农村老人,在他们看来,自己有儿有女,老了自然由儿女来养老送终,只有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才需要进养老效劳机构养老。子女应积极了解社会化养老政策并积极响应政策的执行。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化养老的公益性宣传,增强农村老人对社会化养老的认识,使之认识到社会化养老的利处,不断提高农村老人对社会
8、化养老效劳的需求水平,并以此提高社会各界对社会化养老效劳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为社会化养老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 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 33.【2】 周云,陈明灼.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研究【j】 .人口学刊,2023,4:19-24 第二篇: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养老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探索农村养老问题,对农村可持续开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问题
9、对策 随着方案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2023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26%。预计在未来5年,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15%。养老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农村。中国农村还处在传统的“储蓄养老、养儿防老的阶段,显然这些模式已不能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202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233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按照“保根本、一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根本原那么,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酥体补州、政府补贴和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
10、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根本生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相关研究综述出发,探讨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相关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一些地区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2年国务院下发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根本方案,并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试点。此后,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纷纷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并且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进行,许多学者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了深入研究。许海燕2023认为尊重和保护农村居民人权的具体表达是建 1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李逸波、胡灵红、李一鸣认为我国
11、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筹集 2与基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唐自政2023指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存在较多问题。 34。宋艳2023指出应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方法。朱政旭2023认为新 5型养老保险基金统筹管理层次低,运营方式单一,保值增值压力大。 2023年国务院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农保的根本制度框架和政策取向,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老农保的区别是:“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支付上分为根底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局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对确保农村居民根本生活,实现
12、农民根本权利,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都具有重要意义。2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2.1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出台,但是覆盖面仍然缺乏,尽管我国在农村养老保险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受时间、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难度很大。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开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1914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局部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32643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8525
13、万人。基金支出588亿元。领取人数占参保人数的26.12%,平均每人每年689.74元,平均每月57.48元。 再加上目前物价上涨的影响,这种水平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只能算是一种生活补贴。 而在当前经济水平下,农民日常家庭支出中,最紧迫的需要是开展生产、教育子女等,养老保险并不排在前列。目前,新农保制度规定的收益回收期为15年,农民领取年龄为60周岁,根据2023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而目前我国公民平均寿命为73.5岁,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限仅为13.5年,农民还存在顾虑心理。许多农民处于观望态度。政策中的集体补助很难落到实处,多数乡村
14、集体经济、集体企业已经转为私有,只有集体经济开展情况较好的乡村,才能提供一些补助,这样就导致集体补助局部由地方政府提供,压力增大。 2.2基金保障及管理制度缺乏 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国家补贴相结合。这种筹资模式主体为农民,这就导致局部贫困农民由于财力缺乏,不愿参保。而集体补助和国家补贴往往落实不到位,更是大大降低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另外,我国缺乏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专业型人才。管理混乱,工作中还存在较多漏洞,大多数基金由当地民政部门单独管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平安无法保证,许多老年人无法享受社会开展的成果,甚至有的老人生
15、活水平处在贫困线一下。 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机构,养老保险基金数额是非常巨大的,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199亿元,对于这一巨额资金,其保值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因为新农保基金的是农民养老的保障,其保值增值工作也会直接影响新农保制度的信誉,如果无法保值增值将严重影响新农保工作的进行。 2.3缺乏相关法律保护,稳定性、持续性差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自建国以来经历了萌芽期、探索建构期、探索创新期三个阶段。各阶段政策法律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仍然处在试点阶段,缺乏统一的社会保障立法。主要还是依据指导意见,各地根据此制定的实施细那么差异很大,缺少标准性、稳定性、持续性。致使我国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无法根据法律予以解决,农民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在目前情况下,推行新农保试点的地区,纷纷出现案件纠纷,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处理这类案件时无法可依,纠纷无法解决,只能靠调解手段,但是农村普遍文化水平低,觉悟性低,调解往往不奏效。这些纠纷的发生产生了极大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