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公共行政的精神读后感.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14842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公共行政的精神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公共行政的精神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公共行政的精神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公共行政的精神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公共行政的精神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公共行政的精神读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公共行政的精神读后感 公共精神与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学院2023行政管理刘洁波20222320234027 何谓“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就是指在公共生活中,涉及公共事务的治理与公共利益的分配,公共管理者与公民在公共行政领域内所形成的信念、价值、和习惯。公共行政是公共精神的表达方式。公共行政需要一种内在精神的支撑,这就是公共精神,这是一种“对于公共效劳的召唤以及有效管理公共组织的一种深厚的、持久的承诺。 在西方社会,公共精神萌发于古典时期的希腊。希腊城邦里生活的公民们近乎直接民主式的治理公共事务,以及他们对于公共生活当中公平、正义、理性、节制等公共精神的追求,对于生活在现在社会当中的人来说,似乎是永

2、远也无法企及的。我们现在对于一些产生于近代的问题的讨论其实在我们重温古希腊圣贤们那富有洞见性的思想之时,总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心: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在被提出之前,早已被他们处理过了,并且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答复已经超越问题本身,永远的留在了人类政治思想进化的基因当中。 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功利主义哲学取代了古典希腊人的公共观,开始支配着公共行政的思想和实践。古希腊人对于公共精神的理解强调公平、公正与节制,强调个人的价值需要在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表达。而近代启蒙以来,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高度兴旺,众多经济理论被引入到政治生活中来。公共选择理论在经济领域诞生后,

3、便被迅速引入政治领域,特别是被更多的用来解释人们集体的政治行为。公共选择理论把功利主义的逻辑和市场规那么引入公共行政。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的、理性的本钱收益计算成为了解释公共精神与集体行动的理论模型,古典公共精神的内涵受到了挑战。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毕竟在本质上不同于古典希腊时期的城邦国家,使古典公共精神得以生根发芽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现代性和随之而来的病症已经深入到公民公共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急躁麻木的社会心态让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精神无处得以表达,人们不禁要反思:公共精神在现代社会已经丧失了吗。答复是否认的。一种建立在宪法的根底之上,以人民主权、代议制政府、分权制约为原那

4、么,以获取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共行政模式建立起来了。宪政民主制度是现代公共行政的目标之一。培养品德崇高的有公民精神的现代公民是政府的责任,得到强化了的公民精神同时又会促使政府公共行政的完备。宪政民主和公民精神成为了支撑现代公共精神的两个维度。 一、古希腊政治思想当中的公共精神 乔治o弗雷德里克森在其著作中一开始便从词源学意义上探究了“公共一词的古典含义。“公共一词的两个来源均源于古希腊语,都表示“一个人从只关心自我或自我利益的开展到超越自我,能够理解他人的利益。意味着一个人具备了这样一种能力,他能够理解其行为对他人所产生的结果。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希腊人把政治共同体即城邦视为公共,而“

5、政治共同体的目的在于设立通行的标准和惯例,并且支持、宣传和实施这些标准,使之有利于公民的最大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古希腊思想家看来,所谓的公共精神便是城邦精神。究竟什么是城邦精神呢。在柏拉图那里,城邦精神便是正义、公平、友爱、协作。柏拉图认为,“人之所以要建立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 到达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因此我们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招来各种各样的人。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便邀集许多人聚集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它做城邦。我们可以看到,城邦的形成在柏拉图那里基于两个事实。第一,没有人是自我完备的,每个人都欠缺许多为生存所必需的东西。第 二、每个人的

6、众多需要有赖于他人的工作,于是,人们聚群而居,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在这里柏拉图既然陈述了城邦是由于人们的生存自身的需要而一步一步开展起来的这样一个事实,那么,出于自然之本性地追求公平合作、友爱互助就应该是城邦政治中柏拉图所理解的公共精神的本意。 二、政治学的转向:对古典公共精神的挑战 人类在经历了古典文明的衰落之后,又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漫长的中世纪,文明的脚步终于来到了近代,人类从此迎来了近代启蒙思想的曙光,政治学也开始了巨大的转向。 按照古典政治学的理解,政治学是一门探究何为正义、追求至善的学问,可以被称为“学而非“术,政治学与哲学、伦理学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有关政治领域中的正义和统治的合法

7、性问题,关于统治和权力运用、权力分配的根本原那么等问题是古典政治学最为热衷探讨的问题。然而,自近代启蒙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以降,政治学开始由“学转为“术:政治只是表现为一种权力的操作方法和利益的分配形式,政治过多的被理解为为了权力和利益的斗争,而不是对正义的坚持和发扬,权力和利益成了政治的最高原那么。政治的根本目的是现实的功利考虑,而不是超越功利之上的任何其他原那么,比方古希腊哲学家眼中的追求至善和正义。 近代政治哲学的这种巨大转向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公共行政学。正如弗雷德里克森所说,当功利主义哲学取代了希腊人的公共观并支配了政治的思想和实践之后,“对个人的欢乐或所得、个人效用或本钱收益的斤斤计较,

8、取代了为了更大的善而治理的集体努力。政治的目的被降低为为私人谋取利益。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需要靠不断增强人的物质欲望和追求最大利益来驱动。政治学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为了适应经济的开展,政治学的古典主义色彩迅速褪去,以至到后来政治问题变为了纯粹的经济政策问题。经济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根底,经济利益也是人们参与公共活动的唯一动力。 在这种背景之下,公共行政学也开始着重强调“效率、经济、官僚体制与技术。既然政治学已经从关心公共的美德转向了强调权力和秩序,同样的,公共行政、公共精神中“公共的内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契约理论取代了柏拉图式的开展论解释,公共领域的形成不是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

9、自然本性,“驱动人们结合在一起的动机,既不是和睦也不是政治的忠诚,而仅仅是对于人身与财产的焦虑而已。“公共成为原子化的个体和集合。除了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之外,不存在任何公共利益之类的东西。公共行政完全受公共选择理论的逻辑所支配。 但是,公共选择理论下的公共精神不仅是对古典公共精神的挑战,而且公共选择理论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让古典主义的公共精神在其指导之下无法得以弘扬。 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假设,政治生活中的人都是理性的人,所谓理性就是一切行为只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外表上看来,理性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应该积极的投身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上去,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人们对于公共事务的

10、治理漠不关心,对于公共利益的谋求也并不积极,特别是当 公共利益的受益面越大时,人们越不愿意参与公共事务,这样一来,所谓公共精神也无从谈起。 对于人们公共精神丧失的现象,奥尔森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他的分析同样建立在功利主义的逻辑根底之上,同样的从人是理性自利的人这一假设出发,得出的结论却恰恰不同:由于个人谋求公共利益的努力不会对公共利益的获得产生特别显著的影响,但不管他是否为争取公共利益出过力,他都能够坐享公共产品所带来的公共利益,所以,理性的人的理性选择应该是“搭便车,而不是努力的去争取公共利益。共同利益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个人来说,主观上并不存在着共同利益。就这样,社会生活当中的公共性与

11、人们的公共精神在功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就有彻底丧失的可能。 三、公共精神的回归:宪政民主与公民精神 在何谓公共问题的众多看法当中,弗雷德里克森比较看好的是把公共视为顾客。他认为“所有公民在此时或彼时都是政府的顾客。而我们全都是国家税务总署的顾客。我认为这种观点无疑是恰当的。政府和公众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关系。公众掏钱纳税,购置政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譬如平安和抗灾。政府与公民只有在这种关系背景之下,公共行政才能够发挥其作用。 然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效劳是依靠各级代理人,也就是各级行政官僚来实现的,这样一来,由于行政官员们手中掌握着国民财富的调配权,他们也就拥有了越来越强的集体讨价还价的力量

12、,进而组成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难免会在公共行政的过程中表达自身的利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靠牺牲公共利益来获取自身集团的利益。解决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效劳时发生寻租行为的问题,只有依靠良好的法治秩序与宪政民主的制约。一般认为,政府存在的合法性根底是因为政府接受并服从于宪法,其合法性主要表达在其行为、意图和可接受性上。所谓法治不是指政府依照法律来治理社会,或治理好社会,而是指公众用法律治住了政府,约束住政府任意敛财和任意花钱的手,使政府一心只为公共利益效劳,而不是成为少数人谋求私利的工具。所以,这就要求公共管理者必须成为宪法秩序的保护者和保证人。 宪政民主的理想秩序还必须建立在“得到强化了的公

13、民精神的根底之上。品德崇高、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是建设一个有良好公共秩序的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在我看来,所谓“公民精神就是区别于专制主义时代“臣民的“公民在宪政民主条件下应该具备的信念、理想及品质,具体来说,应该包括具有参政议政的能力,监督批评政府的勇气等。公民精神超越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原那么,人们关心公共事务不不仅仅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而更多的是想为在自己利益得到保证的同时,为公众去争取更大更多的公共利益。公民精神的主体不仅仅是普通公众,还应包括各级公共管理人员即政府官员。 托克维尔曾高度赞扬美国的“乡镇精神,认为“乡镇精神对于美国民族性格的塑造影响巨大,他说:“新英格兰的居民依恋他们的乡镇,因为乡镇是强大和独立的;他们关心自己的乡镇,因为他们参加乡镇的管理;他们热爱自己的乡镇,因为他们不能不珍惜自己的命运。他们把自己的抱负和未来都投到乡镇上了,并使乡镇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与自己联系起来。在我看来,美国人这种所谓的“乡镇精神就是“公民精神,比照之于古希腊公民的城邦精神也毫不逊色。在我看来,虽然古典意义上的公共精神如今已不复存在,但是在现代政治环境下,对于政府有宪政民主的制度约束,对于公民又有公民精神的召唤,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精神之花必将绽放。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