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平安教育培训程序 平安教育培训正在被很多企业应用。平安教育培训有别于其他培训的最大特点是平安教育培训是一种参与式的培训。基于企业平安教育培训的特点,平安教育培训的各个阶段的准备及实施与其他形式的培训是有很大不同的。从培训的人员选择、教材选择、培训方法、培训技巧、培训评估等方面看,企业平安教育培训都有其特殊性。 企业平安教育培训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平安教育培训的流程 平安教育培训的前期准备阶段 平安教育培训的准备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平安教育培训的特点是参与式的培训,而且涉及的学科也很广泛,对培训者的专业知识及培训技能的要求很高,所以需要培训者花更多的时间,更细致地从多方面进行准备。 1、
2、 培训人员确实定 培训者确实定。培训者确实定主要取决于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对于专业知识较强的培训,可以选择在这方面的知识较为全面的人作为培训者,而他的培训技能水平并不十分重要。可以对他进行简单的培训技能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对于专注组织活动的培训,那么需要培训者具有很强的培训技能和领导能力,使参加培训者可以很好地融入培训者所组织的活动。 平安教育培训大都是由以上两个方面组成,在决定培训者的时候,可以综合以上两个方面,选择多个培训者,不同专长的人负责不同的局部,以到达最好的培训效果。 对受训者的了解。对参训人员经历、背景、能力、态度和文化程度的了解是选择培训目标、内容、方法
3、的根底。因此,培训人员要认真分析所有受训者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2、 培训目标确实定 每一次平安教育培训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关注方向,受训者的背景,以及场所的情况等等。制定合理的目标,才能顺利地到达培训效果。 3、 培训教材的选择 培训教材的选择要考虑受训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程度。平安教育培训有些时候是专业性很强的培训,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训者,选择的培训教材既要有别于其他的课程,又要通俗易懂。专业性太强的培训教材会降低培训的效果。 平安教育培训是具有参与性的,对培训过程中的案例,展示所要用到的材料要有充分的准备。 4、 培训方法的准备 根据课程的需要及参训人员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培
4、训方法。一般来说,最好选择交流、实践、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以加深受训者与培训之间、受训者之间的认识,提升培训的参与性。 教育培训中期实施阶段 1、 培训方法 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根据平安教育培训的特点,一般综合的平安教育培训都会用到头脑风暴法,即众多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讨论,从而产生新的观点。这是一种在平安教育培训中很常用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2、 培训技巧 一次培训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的水平,而培训者的水平不仅是专业知识水平,培训技巧也是关键的一局部。 (1) 采用轮流的方式,使每人都有发言的时机; (2) 与那些想要主导讨论的人进行交流,以引导其他人
5、畅所欲言地发表观点; (3) 直接向那些沉默不语的人提问; (4) 谢谢积极参加讨论的人,然后可以说:“让我们来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当受训者学习了某种技能,在运用之前需要有时机去实践。培训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造学习气氛:强调从反响中学习的重要;进行角色模仿,并及时进行反响;建立学习交流,鼓励互相学习。 3、 培训时的沟通 培训时的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培训者千万不要工作在“真空中,否那么会为无视参与者而付出代价。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首先要了解受训者说什么和为什么这样说,继而了解受训者想要的东西,比方内容的改进,方式的改变,节奏的改变,使培训不断适应参加者的要求,进而到达理想的培训效果。 4、
6、 学习的自主性 平安教育培训面向的是不同层次的职工,而他们回到工作岗位上后,可以作为“火种传播平安的思想。这样,平安教育培训就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受训者学习的自主性。 首先,要给参加培训者更多的独立性,给他们以自我发现的方式学习的时机。其次,在培训过程中给予受训者一些挑战,使他们有可能影响或改变学习过程和某一段内容。最后,给予受训者较为专业的反响。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 教育培训后期评估阶段 1、 培训评估 评估是培训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考察培训是否到达目的,培训方法是否合理的重要方法。培训评估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 一是受训者反响。在培训结束时,向受训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受训者对培训的反响和感受。 二是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者在培训结束时,是否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三是能力的改变。这一阶段的评估要确定培训参加者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培训而发生了能力上的改进。可以通过对参加者进行正式的测评或非正式的方式如观察来进行。 四是产生的效果。这一阶段的评估要考察的不是受训者的情况,而是从企业的范围内,了解因培训而带来的受训者所在部门的改变效果。 2、 培训后的沟通 培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与受训者的联系就此中断,培训结束后需要与受训者及时进行沟通反响,看对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有什么建议。 郭魁健 陈薇 摘自劳动保护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