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企业会计准那么2022【对新会计准那么下全面收益的理论探讨】:全面收益问题对于我国会计理论界而言并不是全新的课题,但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全面收益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尤其是2022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那么根本准那么以及企业会计准那么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那么的公布,为全面收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Abstract: Issue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is not a new subject for the countrys accounting theory ,but because of the changing t
2、he objective environ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theory,especially on Feb. 15,2022,the publish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 Basic Standardsand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No.1-Inventories and other specific guidelines for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3、 income related issues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which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关键词:全面收益理论;新会计准那么;应用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income theory;New Edi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22)06-0003-02 全面收益理论的形成,一方面代表着会计收益理论与经济收益理论的融合,使人们在处理
4、新问题时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促进了人们对收益质量问题的研究与深入,我们经常谈到的账面收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实际经济收益(真实收益),对外公告的会计收益与实际经济收益差异有多大,会计收益确实认和计量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人们主观意愿和利益驱动的影响等,可以预期:有关收益质量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面收益理论的成熟以及应用。因而,我们认为提出全面收益观的形成与理论的逐步成熟,不仅是收益理论深化的标志,它对我国经济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1会计全面收益理论的形成历程 1.1 经济学收益观 1946年,JR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中,把收益概念开展成为一般性的经济收益概念。他认为,收益是指在保持
5、期末和期初同等富裕的情况下,可予消费的最大金额。由于希克斯没有明确说明什么叫“同等富裕,因而这一收益概念构成了许多收益概念争论的根底,并对会计收益理论特别是资本保全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早期的收益计量附属于资产的计价,一般是通过重置本钱会计或定期对期末资产进行估价来求得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净增量,并以此作为当期收益。它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观根底上的。 1.2 会计学收益观 会计学收益观采用的是“收入费用观,即会计核算在四大假设的根底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那么和配比原那么,运用会计的专业方法,确定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实际经济交易的结果。其特征为“三位一体,即遵循历史本钱原那么、配比原那么和谨慎性原那么。相对
6、于经济学收益观来说,会计学收益观的应用优势更明显。它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会计学收益观得到了广泛接受。 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纷至沓来,跨国公司不断涌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的经营活动日趋复杂。这些使得过于保守的实现原那么不利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历史本钱原那么又无法表达资产的本质属性,无形资产拘于“三位一体原那么而无法入账,人为操纵利润的事件层出不穷。种种缺陷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会计收益理论。 1.3 全面收益理论 一种全新的收益观,鉴于会计收益理论存在的缺陷,人们从决策有用观出发,当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发生矛盾时,宁愿“牺牲一点可验证性而增加相关性。
7、学术界在不损害可靠性的前提下,遵循历史本钱原那么、配比原那么和谨慎性原那么,试图形成一种全新的收益理论。 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那么委员会(FASB)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去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以外的交易、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一切权益(净资产)的变动。1984年12月,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再一次指出,全面收益的报告,应当成为一整套财务报表的组成局部。 1997年,FASB正式公布了第130号财务会计准那么报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其中:净收益仍由收益表提供,只反映已确认及已实现的收入(利得)和费用
8、(损失);其他全面收益那么涵盖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平时不记入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表局部表述的工程,包括外币折算调整工程、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可销售证券的利得或损失。 为什么这些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不能在收益表中列报,而要增设第四张报表呢这主要在于:这些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差不多都是持有损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收益表中的净利润反映企业管理者当期的经营业绩和效率,是企业管理者年薪中奖励局部的计算依据,也是某些银行借款或债务重组债权人计算利息应采用利率的契约履行的条件。至此,报告全面收益的报表便成为美国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中的第四张报表。 2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那么体系中的应用 根据全面
9、收益改革的国际趋势,2022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新企业会计准那么体系中,从不同方面也反映出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会计准那么体系中的应用。 2.1 在根本准那么中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新企业会计准那么根本准那么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这两个概念的引入,使得传统会计收益的范围得以扩展,为全面收益的内容划分,和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提供了根底。 从国际上来看,不少国家将“利得和“损失作为独立的会计要
10、素。由于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了会计要素只有六项,而“利得和“损失概念又非常重要,所以我国新企业会计准那么体系中虽然引入了这两个概念,但并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要素,而是将“利得和“损失分成两局部:一局部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另一局部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这两局部在根本准那么中分别作为所有者权益要素和利润要素的组成加以标准。 在根本准那么的所有者权益要素中规定:“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其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利润分配活动无关、但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
11、的利得或者损失。 由于参加了利得和损失,新的根本准那么的将利润要素的定义修改为:“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利润分配活动无关的,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利得或损失。 2.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利润表的变革保障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 新企业会计准那么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利润表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另外,还要求企业增加一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些改革说明,我国企业收益信息的披露趋开始趋向于全面收益观。 在新增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要
12、求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以下信息的工程: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工程及其总额,会计政策变更和过失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由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可见,我国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其作用实际上就相当于英国ASB的“全部已确认利得与损失表,美国FASB的“全面收益表,国际会计准那么委员会IASC的“权益变动表。至于利润表,新准那么取消了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工程,要求按照其中的大项进行列报,如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等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营业外损益占利润的比重越来越高。 另外,我国的新会计准那么体系中比较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由于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对金融工具的计价调整,和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产生的差异等,也会增加营业外收支的内容。因此,新准那么对利润表工程的列示,还增加了一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营业外收支的实质而言,其就是美国FASB所指的“利得和损失,国际会计准那么中所指的“非常工程。所以我国改革后的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能更好地帮助投资者获得与其决策相关的全面收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