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话说机关里的公务员:事事有回音话说机关里的公务员:事事有回音 今天说一个年轻公务员进入机关后需要养成的重要习惯,那就是“事事有回音”。 说起来,这应当是一个干部的起码素养,但事实上,有很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常忽视这个问题。三十多年前我刚刚入职的时候就犯过这样的低级错误。当时我在市委工作,我的老主任让我把一份文件送到市政府去,因为市委和市政府只有一条马路之隔,我从市委大楼里出来,走出市委大院,过了马路到了市政府很快就把文件送到了。当时我觉得这点事跑完了腿就完了。没想到到了快吃午饭的时候,我正准备下楼骑车回家,忽然接到主任的电话,他一开口就问我,文件送到了没有,我回答说当时就送到了,主
2、任接着说,那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我当时就有点懵,心里想这点事还用着告诉吗?如果没送到我应该报告一下,因为这不正常,可能有什么问题,但是送到了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吗?有必要还专门报告吗? 后来还是我的处长给我点明了问题之所在,他对我说,你还是刚从学校里出来,不懂得机关里的规矩,领导交办的事项都要“板上钉钉”地办好,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都要让领导知道,有些重要的事情不光要口头报告,还必须有相应的记录才行。也就是从那次事情开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必须事事有回音,让领导知道这件事办理得怎么样,以便领导能够放心。 后来,我也做了领导干部,终于体会到这种“事事有回音”的深层次原因。
3、其实,如果你仔细想想,假如你就是领导,那么你对工作一定会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这个单位的各项工作都在我可掌控的视野之内,否则有哪一个细节出现纰漏,就有可能带来你意想不到的后果。“事事有回音”恰恰是满足领导对本单位工作掌控的基本需要,所以作为领导当然会要求属下对他的每一项指令都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这又让我想到军舰上一名舰长下命令的时候,操作人员必须在做出相应动作的同时对他的命令复述一遍,比如说舰长下达命令“左满舵”,操舵兵在将舵轮打到左满舵位置的同时一定会说一句“满舵左”,这就是“事事有回音”。 至今我都感激我刚参加工作时候直接手把手教导我的老处长,他是我真正的师傅,也就是在他的严格要求
4、下,我从踏入机关大门开始就养成了一些非常好的习惯。这种“事事有回音”的习惯养成以后还有一个小插曲,这里也不妨说说。有一次,我在办公室里接到了市顾委(即市顾问委员会,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在省级机关里这是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平行的单位)打来的一个电话,我放下电话后等到处长来到办公室就告诉处长说顾委来了一个电话,说了什么事情。处长的第一反应是,电话记录呢?我一脸茫然地说,没有记录,我刚才汇报的就是电话里讲的东西。处长说,处里不是有电话记录本吗?为什么不记录?你再慢慢想想,仔细地回忆电话中都讲了什么。一边说着,处长一边拿过电话记录本来,认认真真地把我回忆的电话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然后告
5、诉我,机关工作中要学会接电话,其中重要的还不是礼貌用语,而是要养成记录的习惯,以备领导随时查问。 其实,这些都是机关工作中最简单的ABC细节问题,但正是这些细节体现出一个干部的靠谱与否。在“事事有回音”这项要求下面其实还包括一些“子项”的要求,我刚才说的必要的文字记录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要求是在给领导的反馈过程中不仅要反馈办事的结果,而且也要汇报办理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比如,我在担任单位一把手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外出差,正好赶上常委会研究我们单位起草的一份文件,因为我不在家,于是就让一位副职到常委会上做了汇报,我在外地出差时脑子里也惦记着这次汇报,于是在估计常委会刚结束的当口给这位副职打电
6、话,问他文件汇报得怎么样。他告诉我说,放心吧,文件通过了。(对了,这位副职就是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的“对自己和所分管处室非常自信”的同事。)我仍觉得不放心,就追问了一句,汇报过程中领导们提出什么意见没有?他回答说,没事儿,放心吧。这两句“放心吧”让我没有再详细了解情况。到了那天中午,一位市委常委气冲冲地给我打来电话,严厉责问我这份文件为什么这么写,我这时才知道当时常委会上就这份文件其实是有不同意见的,而且会上直接出现了争论,结果这件事让我那位自信的同事忽略过去了。后来,我为此专门向市委写了一份检查。 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的同行,对于领导需要“掌控在视野之内”的事情,务必要让他放心,而要让他放心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对于他下达的每一项指示都能及时进行反馈,并且不仅要反馈结果,而且要反馈过程和细节,必要的时候要有书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