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巴金《随想录》读后感八篇.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165861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巴金《随想录》读后感八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3年巴金《随想录》读后感八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3年巴金《随想录》读后感八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3年巴金《随想录》读后感八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3年巴金《随想录》读后感八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2023年巴金《随想录》读后感八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巴金随想录读后感八篇 看了巴老的随想录,读了思念萧珊、望乡等假设干篇,胸中沸腾的气泡已经快要漫溢了,眼睛看不清楚字迹,脑海中只充满着一种复杂的情感,那是面对一位巨人时的尊敬、仰慕、钦佩、共鸣、读他的随想录,思维跟随他的思维,他带着我体验我无法体会的事件,他坚持着他的写作原那么和唯一的技巧:用心写作。他的一生,仿佛一碗放过所有调料的面条,他吃了一辈子,而我们也只能一根一根地吃才可能稍稍分享一些他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想,我们是可以理解他的,这不是我们的狂妄,而是他的仁慈和伟大,他这101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为读者工作、效劳,用他的心、灵魂和生命,如果我们还不能说我们理解他、了解他、懂他

2、,那么我们就真的是连禽兽都不如了。 表达他最真诚的感受,表达他的一切,他的人生是用文字累成的,没有文字就没有巴金,一般人由细胞组成,而他却是用由灵魂的文字组成的巨人。他拥有的是一般人见了就惭愧地无地自容的灵魂。 随想录,我不知道要用几次才能勉强自己的精神承受那样的痛苦。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官都怕听真话,接受事实真相是要有极大的超越自己一般承受能力的勇气的,而且那勇气必须在短时间内仓促生成、拔地而起,何其困难。 我仅仅是在阅读别人的真实生活,就这样无法承受,可见,我要走的路不是普通的长,我要建的楼不是普通的高,现在唯有勤勉勤勉再勤勉,除了埋头疾追没有任何方法。他的痛苦我们无法减轻,那么就让他的痛

3、苦成为教诲我们的导师吧,愿他的作品和灵魂的价值里也有我们的一分奉献,我们愿意为他的精神所净化而后蜕变成长,以此来纪念一个真正的巨人曾经存在,现在存在,将来永远存在。摘抄 篇二:巴金随想录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读了巴金随想录书中让我印象至深的,是他对自己的反思解剖。他反思的是自己在建国以来,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一味地想自保,一味地依顺,而在心灵上受到的煎熬。他曾无根据地批判过人,他跟风而上发过言。但他跟别人不一样,他发现了自己的虚伪,他不能忍受自己的虚伪,但他又没有方法纠正。于是仍然自己煎熬着,也受时代煎熬着。直到十年动-乱结束,他才从这种煎熬中走了出来。想不出一个文字老人,一个体弱多病的文人服用了是

4、非颠倒这剂毒药后,是怎样地挣扎着过来的。但是从他几乎泣血的文字里,我能知道他是怎样地耐受着岁月的浸蚀,怎样地步履蹒跚地熬过了那个时代。 随想录里让我篇篇都看到的是关于说真话。这让人更深地明白,一个百岁老人用自己少有的为文生涯得到的,用自己的颤抖的笔写出的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真字。只有真,才有善,才谈得上美,才有其他。假的再好,也是假的,也是会害人的。他的一生中,看到过无数的假,领受过各式的假把式,遭受过种种假的残害,也最清楚假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所以他不遗余力地揭露假的东西,假的危害;用真情真事真话来向读者表达真实的情感,说明真实的情况,告诉真实的道理。我感觉到,这些似乎有些啰嗦的关于说真话的真话

5、,就是他从自己经历中得来的最重大、最关切、最刻骨铭心的人生经验教训。所以他要反复告诫人们,就是因为过去的假的教训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吸取,假的事例还在不断涌现,他担忧假的东西会为害人们的生活,会损害我们的民族国家。 巴老用很大局部文字回忆了故人,回忆了不堪回首的十年岁月。他说这是“还债。我看到,他所说的“债,一方面是说了错话的亏欠,一方面是对故人的思念,更主要的是为读者的所表达的歉意,他为他几十年里没有好的作品,为他这样一个受到人民敬仰的作家没能更坚强一点作出表率,也为曾经言不由衷说过的错话身不由己做过的错事。由此我看到了一个作家的良心,他的可爱可敬,他的童真。在这里,我看到一个人民作家的责任,一

6、个人民作家的道义在那里。 随想录让我久久思索的,还有巴金老人写作的艰辛。由于严重的疾病,老人拿不稳笔,又几次住院。但他“还债的愿望强烈,向读者说心里话的决心不曾动遥有的1000多字的文章他断断续续要写几个月,有时候一天只能写出几十个字。看到这些,我常常会在眼前浮现出老人艰难地坐在病床上拼尽全力写下一个字的景象,不禁生出惊叹。他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教训,用自己吃过的苦,尝过的难,从自己不短的人生,告诉读者,告诉人民,告诉国家,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期待。 一代文豪,在他的暮年,在他自知将不能视事之前为我们写下了这本随想录,特别是写下他一生的感悟来,这样一本书,珍贵二字,怎么着也配得上了

7、。 读了此书,让我能记忆一生的也许只有一个字。真。从说真话开始,办真事,做真人,有根本的责任心和良心。 篇三:巴金随想录读后感 一百五十篇随笔,更像是一百五十篇日记,一百五十次忏悔。 “我就这样给逼着用老人无力的叫喊,用病人间断的叹息,然后用受难者的血泪建立起我的文革博物馆来。老人的晚年并不幸福,十年的文革的梦魇折磨着他,得不到一丝安宁。“我不曾灭亡,却几乎被折磨成一个废物,多少发光的才华在我眼前消灭,多少亲爱的生命在我身边死亡。 老人是孤独的,那从前的老友,那一生的挚爱,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在这无尽的黑暗中悄然陨落,留下的,也在重创之后渐渐衰老、凋谢,而他,拖着病态的身体,破碎的心,遍体鳞伤

8、地残喘着。也许,如果不是那一颗伟大的艺术良心,如果不是为了能站出来讲几句真话,他也会抵不住“伤口的溃烂,早早收场。“到了我不能保护自己的时候,我就像高尔基所描绘的鹰那样带着伤滚下海去。 老人反反复复絮叨着那些个可怕的字眼,那些个恍如昨日的画面,那些个音容笑貌从不曾模糊的面孔,他恨自己没有勇气站出来为朋友说一句公正话,他恨自己唯唯诺诺逆来顺受,他恨自己浪费了十年光阴没能更多地为他所爱的国家和人民留下点什么,他要赎罪,于是,他用千斤重的笔划开历史的裂缝,扒开自己仍然在化脓流血的伤口,他惟一的心愿就是“化做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不少人受屈含冤痛苦死去,不少人身心伤残饮恨终身,更多的人怀着余

9、悸活到现在。老人像一只受惊的小动物,一边舔舐着伤口,一边疑心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一点点动响都会吓得瑟瑟发抖。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吞噬着老人的健康,20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老人安详地去了,他说了想说的话,他说了真话“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 20年老人九十九岁之时获选感动中国人物“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愿老人安息。 篇四:随想录读后感 随想录是些很沉重的文字,朴实的像冬天里北方

10、的乔木,没有一丁点绚丽,甚至绿色都没有一片。急躁时读他,听到的只是些絮絮叨叨,不着边际,决不会有丝毫美的感觉。这本书,只适合在,夜深人静大家都睡下时、清晨世界尚未完全醒来时。静静的读,听到的是他低低诉说,诉说着过去的一个个春夏秋冬、一场场暴风骤雨、一片片风和日丽。我深深的被它吸引,惊异于我这只二十几岁的灵魂居然不时的和他产生共鸣,我知道为什么。其实我也是一个习惯了反省的人,行李箱里累集的那一大堆日记,就是最好的见证。呵呵,想想我的所谓日记是不适宜称之为“日记的,或许称之为“随想更为妥当,它们都是随感而发,时断时续,并没有每日的特征。 随想录在几年前就读到了它的单行本,记不清是那一集,只记得封面

11、好似是一个雕塑的头像,枯槁茫然的那种。震惊于一个年过古昔的老人,却在解剖自己的灵魂,深刻而残忍,很难过,没敢买。当时我也正处在一个很无助的阶段,反省是那段时间里的主要内容,我恶狠狠的剖析自己,现在还记得那种苦楚,很痛。那段时间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写完后就封存了,直到现在都没敢重读,想着也许要到几十年后才敢去读它。但我记住了巴金和他的随想录,想着哪天肯定要买它读它。 转眼几年过去了,又发生了好多事情,但生活主旋律还是越来越主动的,虽经历了些个悲欢离合、好聚好散,但我对自己的满意度还是有所上升的。说实话,巴金的名号,和很多人一样,很小就晓得,但他的作品,确实没有读过多少,随想录是我第一次真正读巴金

12、,我感受的到他伟大的人格,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赞美我的文字一向藐视任何华美辞藻的堆砌,这几个字出自真情实感。 篇五:随想录读后感 其实我经常会想这个问题,如果再回到那个年代,人们会如何呢。或者说再来一次文革,人们会如何呢。 有人说巴金先生身上有金子般的品质,也有人说絮絮叨叨不过是在说谁迫害了他。我想人们大可不必轻易做出评价。不妨试想下,如果你身在那个年代,你会如何。巴金先生起码有一颗坦率的心,说的白些,那就是为了保命,为了活下去,为了家人活下去,这难道不是人最根本的本能吗。巴金先生没有错,跟那些昧着良心的,丧心病狂的人相比,巴金先生只是为了活着而委曲求全,难道这也算有错吗。 有时候在想,那

13、些“猛将们,他们的内心是否曾受到过煎熬,是否良心上遭到自己的谴责。他们是否仅仅是因为受到了蒙蔽才如此疯狂。如果再回到那个年代,有些人还会那样做吗。如果现在再来一次文革,我们现在的人也会出现当年的那些“猛将吗。 巴金先生在不断的探索,巴金先生也坚决的表达了如果再回到那个年代,他肯定不会如此了。但是我唯一不敢同意的就是这一点,我想如果再一次回到那个年代,巴金先生还会如此的,不为别的,因为我们要活着。难道不是吗。 篇六:巴金随想录读后感 约10年前,巴金先生去世了。前几天,我在书店见到了作家出版社再版的五集合订本随想录。捧起随想录,一个形象越来越清晰、熟悉,那就是可亲可敬的巴金先生。 巴金先生的名字

14、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历史课上,他似乎属于民国的旧时代,属于着名的“激流三部曲。对我们这些吃汉堡、听mp3的一代而言,他已经很遥远了。对我们而言,他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符号,属于某段过去的历史,和我们的现时代并无关联。 如今,捧着沉甸甸的随想录,我感到先生面影逐渐清晰、亲切,仿佛并未离开。从随想录第一集慢慢读到最后的无题集,我仿佛和他越来越熟悉。读着他平实、真挚的字句,仿佛在听亲人回忆过去的时光、诉说身体的病痛和对世事的感慨。 全书最令我感动之处,是巴老纪念亡妻的那篇思念萧珊。字里行间,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巴金先生对夫人的依恋、思念和愧疚。萧珊女士最初是他小说的读者,后来他们相识相恋并

15、结合。在战争年代,他们“分散了,又重见,相见后又别离。每当巴金先生遇到困苦的时候或者朋友们都各奔前程的时候,夫人总是亲切地对他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巴金先生在单位里被当作“罪人、“贱民批斗。但是一回到家,看到夫人的面容,他满脑子的乌云就都消散了。在那样艰难的时世里,和夫人的相濡以沫给了巴老多大的抚慰啊。 然而,先生的十四卷文集在文革中成为“大毒草,萧珊女士也成为“巴金的臭婆娘被批斗,积劳成疾,癌症并,不久就去世了。更遗憾的是,夫人去世时,先生不在他身边,没能跟她见最后一面。先生的遗憾、愧疚可想而知。 当我在思念萧珊中读到先生在太平间门口看到夫人的遗体,“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几下,一面哭着唤她的名字,我的眼泪便扑簌簌地滴落在纸页上了。我耳边仿佛听到先生痛心地低声唤着:“蕴珍。巴金先生在随想录中说,等到他去世,要把他的骨灰和夫人的骨灰搀在一起。如今先生已逝,不知他的这个愿望是否实现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巴老所说的。要讲真话。他是国人中少有的坦诚的人。他勇于剖析自己,把文章当作手术刀,切刮十年的文革留在他身上的脓血。他敢于直陈丑恶,把文章当作利箭,射向林彪、四人帮一干人等,射向造成文化大革命的欺世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