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透过31省长政府工作报告看2018招商引资 透过31省长政府工作报告看2018招商引资 一、北京 关于产业疏解:坚定有序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同步推进,努力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和便利宜居的生活环境。持续抓好疏解整治工作。修订细化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00家,疏解退出城六区二级及以下市属国有企业40家以上,继续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以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资源空间布局调整为抓手,加强薄弱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引导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有序转移,保持合理的职业结构。 关于京津冀发展:从今年
2、起,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向中期目标迈进,冬奥会、冬残奥会进入北京周期,要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北京“一核”作用,推动雄安新区与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带动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制定实施本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支持雄安新区建设,落实与河北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加紧学校、医院等项目落地,推进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切实做到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加强产业对接协作,巩固提升“4+N”产业合作格局。全力抓好新机场这一重大标志性工程,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启动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建设。 未来重点产业: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央地协同推进重
3、大科技任务。充分发挥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实施新一轮重点任务和项目。发布实施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举措,集聚全球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好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和发展,承接“航空发动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重大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石墨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在京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好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基础科学中心建设,围绕前沿战略领域开展高水平原创研究。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增强质量技术创
4、新能力。 关于园区发展:统筹“一区多园”发展,加强对分园创新发展的考核评价和产业定位引导,改革完善分园管理运行机制,发挥中关村发展集团在整合创新资源方面的市场化平台作用,探索引入国际化专业团队参与园区管理。对标国际一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升金融、文化创意、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制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壮大,做好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和一批示范工程项目。设立产出效益、产业人口密度、研发投入强度、资源环境约束等产业指导标准,落实高
5、精尖产业用地用房政策,实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市融资、产业投资、人才引进、外资开放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通过统筹产业布局,推动全市产业向重点园区聚集、园区产业向主导产业聚集、主导产业向创新型企业聚集。 二、天津 关于项目投产: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中沙聚碳酸酯、“两化”搬迁等项目进度,一汽大众华北基地、一汽丰田新工厂、中芯国际等重点项目全面投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推进“津品网上行”计划,加快智慧商圈建设,积极培育养老家政、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
6、025,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十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滨海新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先进制造业比重提高到60%以上。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制造、绿色制造,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实施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累计6000家以上企业实现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推动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提升,促进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7、,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高水平楼宇项目,推动国家会展中心加快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深入实施质量立市战略,推进标准化提升工程,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打造更多津产品牌。 关于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推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一批高水平承接平台,深化部市、院市、市企合作,推动国家大学创新园区、中科院天津创新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平台落地,大力引进先进制造、国际航运、现代金融等产业和企业,科学有序承接首都外溢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深入落实津冀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
8、展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建设、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对接合作,推进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共享。 三、河北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政策精准化、措施精细化、协调机制化的要求,深入实施重大国家战略,统筹区域布局、优化要素配置,努力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推动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落实好协同发展年度任务。制定新一轮重点领域三年滚动计划方案,力促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开展高端高新产业转移对接,推进廊坊京东电子商务、保定新发地物流园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启动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支持曹妃甸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北戴河新区、衡水工业新区、冀南新区、邢东
9、新区等重大战略平台精准定位、错位承接。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规划整合。深化与京津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共建共享,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关于雄安新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按照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要求,精心抓好雄安新区规划落实。依托北京新机场和天津港、黄骅港,以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构建立体式、现代化大交通格局。适时启动一批重点项目,推进京雄城际、荣乌新线、京雄高速公路建设,高质量实施造林绿化、白洋淀及上游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深化住房、户籍、人才等制度改革,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制定支持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抓好新区及周边管
10、控。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引进高端高新产业,促成一批医院、学校等优质公共资源入驻新区。 关于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坚持协同融合,统筹全省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研究实施全省区域产业布局规划方案,支持各地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环京津地区,着力做优承接文章,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等高新高端产业,培育壮大创新型经济。沿海地区,加快港口功能升级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沿海经济带,培育壮大外向型经济。张承地区,着力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冀中南地
11、区,坚持开放和开发并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和内联式发展互促并进。支持省会现代化、国际化建设,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硬仗,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造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企业家是财富的创造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要尊重、支持和爱护企业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家热爱家乡、发展家乡,真诚欢迎外埠企业家投资河北、共谋发展,使广大企业家感受到亲商、安商、富商的河北温度。 未来重点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开展中
12、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滚动实施10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培育5个智能制造示范园区、100个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真落实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设计+”产业链,带动产品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提升。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大数据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高端装备制造等10个领域为主攻方向,实施高技术产业化、标准体系创建等六大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局部强势。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加
13、快服务业扩规模提质量。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与涉军单位战略合作,支持军民融合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加快推进光启新材料、华讯方舟太赫兹等项目,抓好27家国家级和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年内军民融合企业达到750家。 关于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强力实施精准招商。分级制定完善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用好达沃斯论坛、“518”经洽会、友好省州等平台,加强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合作,下大力引进国内外龙头项目和产业链关键项目。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14、现代服务业,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依托海外产业园区和重大合作项目,促进装备、服务、技术标准走出去。突出重点国别、聚焦重点产业,支持钢铁、光伏等优势产能走出去,抓好中塞友好河北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国际产能合作样板工程。鼓励企业并购国外资源、先进技术、研发团队、营销网络,提升国际价值链分工地位。力争全年对外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中外合作产业园、省际合作产业园创建,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 四、山西 未来重点产业: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落实国务院42号文件各项任务,
15、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煤层气、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基本形成新兴产业快速成长、装备制造业强力支撑、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建筑业规模扩大、现代服务业成为重要增长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传统产业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格局。 关于对外开放: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差异化承接发达地区产
16、业梯度转移,加大与中部和周边地区合作交流。弘扬开放文化,激活开放基因,提高产业发展外向度,强化引资引技引智,建设内畅外联大通道,打造对外开放大都市、大平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地方立法、优惠政策、规则标准方面形成优势,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开放环境,打造制度建设、营商环境和服务创新高地,加快形成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 五、辽宁 关于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推动发展的“一号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绩效考核,全力加以推进。以猛虎扑食、虎口夺食的气势,加快引进一批支撑型、引领性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努力形成内资外资加快涌入、央企军企加快入驻、国有民营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