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市2022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某市2022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合力攻坚特色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农民增收工作。 一、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市下辖*个镇*个行政村,全市耕地面积*公顷,乡村人口*人。2022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速*%。其中,经营性收入*万元,占收入总额的*%;工资性收入*万元,占收入总额的*%;财产性收入*万元,占收入总额的*%;转移性收入*万元,占收入总额的*%。 二、促农民增收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制度。始终坚持
2、将农民增收工作作为全市工作重心,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及时调整农民增收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市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采取工作汇报会、业务推进会、调研督导等形式,听取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责任意识,确保农民增收工作落到实处 (二)推动产业发展,提升经营性收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公顷,其中,旱田预计播种面积*公顷、水田预计播种面积*公顷。落实*万亩耕地轮作、*万亩保护性耕作、*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节水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全市生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万头(只),同比增长*%、*%
3、、*%、*%,肉类总产量累计达到*吨,同比增长*%,禽蛋产量达到*吨,同比增长*%。推进*家标准化养殖场在建项目,全市规模养殖场占比达到80%,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大力发展棚膜经济。继续加大新建棚室扶持力度,新建棚室*亩,其中新建温室*亩、新建大棚*亩,蔬菜产量*吨、食(药)用菌产量*吨;稳步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发展非林地人参种植面积*公顷、黄芪*公顷、当归*公顷、其他中草药*公顷。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家,从业人员*万余人,上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积极向上推荐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家、省级产业化联合体*家。 (三)推动转移就业,提升工资性收入。搭建农
4、民工就业平台,依托“智慧人社”业务经办系统,通过就业创业网站、微信、手机APP等渠道实时发布就业创业信息,线上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为用工企业与城乡劳动者搭建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累计解决社区就业信息管理系统问题*件,累计应用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经办业务*条,其中经办线上业务*条,录入发布企业招聘*个,岗位*个,求职信息*人。促进农民就近务工,对在市、镇、村实施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等项目鼓励实行以工代赈,广泛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已带动农村劳动力*人,发放劳务报酬*万元;加大对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扶持,做实做优扶贫车间,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
5、岗位,已设立就业岗位*个,招聘就业人员*人。组织就业培训,围绕建筑业、工业、批零住餐、交通运输、农村电商等就业容量大的行业,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万人,实现转移就业*万人。 (四)盘活农村资源,提升财产性收入。加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对村集体存量资产,可按村民自治有关要求,通过合作、合伙、入股等方式发展乡村民宿、庄园经济、农产品加工等。支持村集体集中利用农村资源要素,采取招租、入股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物业经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增加集体收益。完善村集体收益分配机制,按股分红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高农民的集体经济股权收益。实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个
6、,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取得收益*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村占比*%、50万元以上村占比*%、100万元以上村占比*%。全市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发展代耕代种代收、农机作业、烘干储藏等全产业链、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托管服务主体*家,有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五)落实惠农政策,提升转移性收入。认真梳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土地深松作业补贴、耕地轮作、退耕还林等补贴政策,列出财政惠农支农补贴资金目录清单,及时足额兑付。目前,已累计直接补贴到农户“一卡通”账户*万元,涉及*个项目、*个镇*个村*农户。开展农业保险工作,扩大政策性
7、农业保险、价格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种植业、养殖业、特产业能够纳入到参保险种的品种做到应保尽保,支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防止冰雹、洪水等自然风险和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冲击,保护农民基本利益和生产积极性。目前,已累计投入保费总额*万元,其中财政支持*万元、农民自投*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1、耕地资源紧缺。近年来我市耕地资源日益减少,设施农业用地、牧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不断缩减,土地流转受到阻碍,规模化养殖场、乡村旅游、棚膜经济等特色产业受到不同程度土地使用制约,很难向现代农业所需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虽然每年政府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农民饮水、农田灌
8、溉、农村通路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要适应农村发展需要,必须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对已有的设施没有形成资产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基本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使用,致使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更加困难;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或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或处于半瘫痪状态,使用效率较低。 3、农村劳力紧缺。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力资本短缺;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更新速度缓慢,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回乡;乡村能人年龄偏大,发展有局限性;乡村人力资本短缺、综合素质不高,政策落实以及工作开展缺少支撑。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稳定粮食播
9、种面积。加强科技示范,加强土壤墒情监测点项目建设,强化农作物田间管理、重大有害生物监测以及技术指导服务,落实好防灾减灾技术,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预报预警效果,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支持大型企业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加快推进无抗养殖,力争在生产能力、环境设施、管理和技术集成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以养殖和屠宰环节为重点,突出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秋季动物防疫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确保我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深入推进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河道保洁、路道管养、村庄保洁、绿化养护、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建
10、立专业保洁队伍,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实施人文生态引导工程,推动思想教育、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有效结合、一体实施,塑造绿色发展新风尚,不断放大环境富民增收效益。 (二)培育新型农村富民产业。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科技示范户、新型经营主体等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工作,培育现代农业主导力量。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电商和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促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产业联盟,加强产业协作和合作,发挥其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双带”作用。 (三)构建干事创业良好机制。鼓励农民就业,
11、进一步拓宽线上线下就业网络,创新举办招工用人活动,争取更多农民加入就业队伍。积极发挥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扶持政策,搭建融资、培训、服务平台,降低创业门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三农”的新业务模式,通过奖励、补贴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 (四)积极贯彻落实富民政策。深化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进程,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明确权益归属,让老百姓多得实惠。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改革的相关政策,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扩大补贴范围,严格规范补贴资金发放,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全力攻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帮扶农村贫困人口,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手工艺品制作、大病保险、低保托底等各种渠道帮助脱贫,构建密集脱贫兜底网络,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