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4 卷第 3 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3 月No3 Vol 44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Mar 2023“陇蜀道”非遗的生成与传播 以“两当号子”为中心陈江英1,2(1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陇蜀道文化研究中心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2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部,甘肃 兰州 730030)摘要:“陇蜀道”非遗“两当号子”是两当民歌中的一个独特种类,有“陇南乐府”之称,已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研究“两当号子”的生成与传播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文化交融是“两当号子”生成的背景,是其传播的重
2、要方式;信息沟通是“两当号子”生成的重要途径;情感宣泄是“两当号子”生成的内因,同时也是其传播的重要方式;由祭祀仪式演变而来的各种民俗活动和各种典礼,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两当号子”的生成和传播。关键词:陇蜀道非遗;两当号子;文化交融;信息沟通;情感宣泄;祭祀娱乐中图分类号:J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1331(2023)03 0051 05收稿日期:2022 11 12基金项目:2022 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学交融视域下陇蜀道唐代作家作品整理研究”(2022YB130);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机构项目“陇蜀道文学文献整理研究”(2021B 02)。作者简介:陈江英
3、(1977),女,甘肃天水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民俗文化研究。“陇蜀道”指的是古代由中国北方经秦巴山地、迭岷山地通往四川的道路系统,是唐代连接陇、蜀的重要交通要道。不仅是中国古代沟通中原与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我国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一大文化遗存。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陇蜀道”更被看作是连接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甘肃陇南两当处于秦蜀古道和陇蜀古道的交汇处,属于陇蜀道中心点,交通位置十分重要。被誉为“陇南乐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当号子”就繁衍生息在以两当县为轴心的嘉陵江流域。“两当号子”亦称
4、云屏号子、店子号子,属两当民歌中的一个特殊种类,自古拥有“陇南乐府”之称,据说传唱至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两当县以南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的云屏、广金、泰山、站儿巷等乡镇,是人们交流情感、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两当号子”曲调优美高亢,音域宽广,节奏明快,粗犷而极富变化,极有原始遗风,从古到今一直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自娱自乐的艺术表现形式。祖祖辈辈在田间地头、村头院边,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是两当乃至嘉陵江流域农民生活记录的活化石。人们在劳动中唱号子舒缓乏气,农闲时唱号子用于娱乐,婚丧嫁娶时唱号子用来祭祀,逢年过节唱号子用来庆祝。尤其寒冬腊月、农闲时分,大家三五成群,兴致勃勃、
5、热热闹闹喝唱一番,活跃气氛、调节单调的生活。唱号子成了陇蜀道人们劳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像歌曲一样,号子也是分为首的,每首各有自己的名字,各有不同的曲调旋律。2008 年,“两当号子”被批准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15产保护名录。2021 年 5 月 24 日,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两当号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关于“两当号子”的生成与传播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交融是“两当号子”生成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信息沟通是“两当号子”生成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二,情感宣泄是“两当号子”生成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三,由祭祀仪式演变而来的各种民俗活动和各种典礼是“两当号子
6、”生成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四。一、文化交融是“两当号子”生成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首先,特殊的地理位置促生了“两当号子”的保存和流变。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北靠甘肃天水,西邻陇南徽县,东南与陕西省宝鸡市、汉中市毗连。境内群山错峙、丛林密布,山大沟深、万壑分流。自然条件的原始、交通的闭塞、地理位置的荒僻、文化生活的落后,加上陇蜀古道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淳朴的文化底蕴,“两当号子”也因此以原生态的形式传承下来。其次,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地域特征有利于外来移民和外来文化的积淀。封闭的自然环境成了战争年代人们躲避战争的最后归宿。大量的难民在
7、战争年代往往都逃入山大沟深、丛林密布的深山老林,火塘取暖、狩猎为生,隐藏生存下来。相当一部分难民由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巴蜀迁入,凭借着甘、陕、川交界,素有“秦陇之捍蔽、巴蜀之噤喉”要塞之称,山大沟深、水险林密的地理位置隐藏起来,搭棚栖身,刀耕火种,改头换面生活下来,变成了当地的居民。优胜劣汰,一部分老弱病残的移民自然死亡,体力强壮的移民生存下来。这些外来移民在定居生存的同时,也带来他们自己的文化。即巴楚文化或楚蜀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带来了楚地的号子文化。“两当号子”就是这些楚地、楚蜀文化和两当本地文化交融的产物。最后,“棚民文化”和当地民歌、号子、民间曲牌之间文化的相互融合促进了“两当号子”
8、的繁衍发展。这种楚地文化、楚蜀文化即当地人所说的“棚民文化”,即“移民文化”。这些难民在逃亡生存中,不仅把家乡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风土人情,而且把礼仪习俗和民族文化一起带来这里。独具特色的“两当号子”就是这些移民在生产劳动、生活娱乐中,由于沟通信息、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等方面的需要,在家乡湖广号子、陕南号子等的基础腔调上,把他们家乡各地的民歌和当地的山歌、号子以及民间各种曲牌糅合起来,发展衍生出来的一种民歌种类。由于大多难民来自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区,当地人过去习惯上把这些移民叫作“湖广广”,把他们演唱的号子叫作“湖广广腔”。最初的“两当号子”就是由这些定居当地的“棚民”用他们特有的语言
9、 湖广广腔来传唱。这种腔调演唱的号子更有韵味,也最正宗。湖广广腔音调比较复杂,不同于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而是具有更多的音调,用两当本地话来说,有很多的弯弯拐拐。“湖广广腔”为了尽早融入当地人群,在吸纳当地方言、丰富自身的同时,自觉融合陕南、云贵等语言、文化,促进了“两当号子”与多种文化的兼并融合。比如“咦、吆、哎、嗨、啊、嗬、噢、哇、呜”等虚词,吸纳楚辞 中大量语气词“兮”字的无实意用法,在“花号子”里面频频出现。尽管“花号子”没有歌词,但喜怒哀乐的宣泄、情感的抒发,都可以通过这些虚词的抑扬顿挫来实现。著名的花号子万年花 万年春 大唢呐号子 唢呐号子 鸡公号子 大鸡公号子
10、生鸡子叫鸣 画眉子跳架 等均在这些兼并融合的虚词中抒发感情。尤其万年花 乐曲急切苍凉,整个乐曲既兼具北方乐曲的高亢雄壮,也蕴含南方曲调的宛转悠扬,如军歌、又似进行曲,是典型的南北文化交融的表现。“两当号子”音律时而腾挪跌宕、千转百回,时而蜻蜓点水、婉转悠扬,正是“两当号子”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要特色之一。正如孔庆浩教授所言:“花号子的形成是由于迁徙、逃避至此的外乡人对文化生活的情感需要,他们怀念家乡的旋律和音调,又怕原味的演唱会招来清兵,只好将歌词除去,把家乡的音乐与当地的号子相互交融在一起云屏乡店子村演唱的号子多带有两湖两广方言,有些号子25还有四川方言。而在广金,那里的号子在演唱中则带有明
11、显的陕西方言。”1 因此,多元文化的交融是“两当号子”生成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二、信息沟通是“两当号子”生成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二首先,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的两当县境内,自古万壑分流,密林丛生,移民生活的环境往往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再加上散居较多,见面不易,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声音洪亮且节奏明快、韵律和谐的“两当号子”便自然成了人们沟通交流、传播信息的媒介和手段。山路虽然重重阻隔,人不可以抵达,信息却可以通过声音穿越抵达。山大沟深、水险林密,人们为了传递信息,往往依赖于“两当号子”:或一人在山上吼号子(“两当号子”俗称吼号子),一人或几人在山脚接唱,或你在这个山头吼号子,我在那个山头接唱
12、号子,通过节奏的快慢、韵律的长短、音质的雄宏或悠扬、情感的激越或舒缓等来传递各种不同的信息,互通有无。尽管交通非常闭塞,文化相对落后,然而正是层峦叠嶂、人烟稀少的自然条件给人们提供了“吼号子”的舞台。身处这些区域的人们大都善于歌唱。无论男女老少都能随便唱几首山歌、小调,或是喝(吼)几声号子。孤身行走在莽莽群山,或者一人耕作在山涧密林,周围静谧的可怕,不时吼几声号子,可以号子壮人胆,还可以引来另一边甚至几个山头、山腰吼号子的回应。因此,“两当号子”的两大种类,“排号子”和“花号子”一般都是“吆喝”出来、“吼”出来的民歌。比如“排号子”鸡公号子,拂晓来临,一鸡领唱,群鸡相和,其中夹杂了人声模拟乐器
13、或鸟的叫声,类似口技表演的声音等,紧接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唱雄鸡天下白”;清晨时分,人们梳洗洒扫,呼朋唤友,开始一天的劳作。音声相和,相互陪伴。整个旋律幅度跳跃很大,具有丰富而又强烈的表现力。因此,沟通交流是“两当号子”产生、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战争年代,兵荒马乱,随时都有紧急情况发生。丛林密布,山高水长,如何将消息尽快传给散居在不同山头的人们,号子就是最佳选择。土匪上山抢劫,号子声警示大家做好防备;官军进山围剿,号子声提醒大家赶紧躲藏;谁家有红白喜事,也是通过号子声来告知大家。那么,如何分辨不同情况?我想很有可能是通过号子的不同节奏、不同韵律及高低长短等来区分。当然,这一
14、切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但毋庸置疑的是,山高林密,许多信息的传播都是通过“吼号子”完成的。尤其是“花号子”,即“花腔号子”,没有唱词,只有“咦、哟、哎、咳、啊、嗬、呀”等语气词,我们无法分辨“花号子”到底想传递何种信息,但通过“花号子”曲调的高亢、音域的辽阔、旋律的腾挪跌宕和曲折回环,以及音调的参差多变等方面判断,“花号子”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演唱而演唱。比如,著名的“花号子”万年花,乐曲较长,整首曲子没有唱词,曲调忽而高亢雄壮、急切苍凉,忽而迂回曲折、激越悠扬,如军歌、似进行曲。刚柔相济,阳刚至美,在响彻云霄间升腾着一股雄壮的力量,似乎在传递什么信息,又好像在警示着什么。因此,信息传递是“两
15、当号子”产生、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调研发现,除过拉箱号子 与劳动有关外,“两当号子”基本不是表现生产劳动的号子,而是纯粹的抒情号子。这就进一步证实信息沟通是号子生成和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三、情感宣泄是“两当号子”生成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三“两当号子”分为两大类,即“花号子”和“排号子”。“花号子”虽然没有歌词,只有简单的几个语气词,但表达效果和“排号子”一样,都具有浓郁的情感,都以宣泄情感为目的,都有着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首先,“两当号子”一个主要内容是庆祝丰收,歌咏田园风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源自农村、来自民间的“两当号子”,是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表达他们对田园生活热爱的最好方式。“九
16、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过去,寒冬腊月,人们在农闲时节往往三三两两聚集在院场边、村头树下,兴奋地吼几声号子,或领唱、或独唱、或合唱,粗犷廖远,热闹活泼,既抒发一年到头的情感,35也是对一年来农耕生活的庆祝和总结。尤其是丰收之年,大家伙更是兴致勃勃,家长里短,即兴所编,尽情抒发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苞谷叶儿像把刀 歌咏的是人们对农耕生活的喜悦:“苞谷叶叶呦呦,像把刀哩么呦呦,三月里种来呦嗬嗬,四月里薅呀么小哥哥,花花么开在呦呦,尖尖上哩么呦嗬,娃娃么背在依呀依子喂,半中腰呀么小哥哥。”2 三月种地、四月开花,和七月 中的“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的农耕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花号子”放牛娃钉杈,没有歌词,仅有“噫、吆、嗨、呵”等几个虚词的高低迂回,音乐跌宕起伏,刺穿云霄的气势、高昂激越的旋律、嘹亮雄厚的嗓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乡童放牧山野、自由自在的农耕生活场景。其次,情爱的宣泄。“两当号子”不仅展现了独具乡村气息的山野风光和农耕生活,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老百姓的情爱生活有关。在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的深山老林,青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