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不饿死一个人”:新中国初...生产救灾的理念、实践与成效_曹佐燕.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3617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饿死一个人”:新中国初...生产救灾的理念、实践与成效_曹佐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不饿死一个人”:新中国初...生产救灾的理念、实践与成效_曹佐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不饿死一个人”:新中国初...生产救灾的理念、实践与成效_曹佐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党史 2023 年 1 期曹佐燕“不饿死一个人”:新中国初期中共领导生产救灾的理念、实践与成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生产救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491957)”(项目号:21CDJ026)的阶段性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农村福利司编:建国以来灾情和救灾工作史料,法律出版社1958年版,第1页。1949年山东全省被灾田亩与减产粮食统计表,生产救灾资料特辑(山东),山东省生产救灾委员会秘书处1950年编印,统计图表,无页码;山东省人民政府生产救灾工作总结(1950年6月28日),生产救灾资料特辑(山东),第13页。战胜严重灾荒,积极生产自救(1954年8

2、月10日),建国以来李先念文稿 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灾荒是世界性难题,亦是历久弥新的学术热点。目前,学界对新中国初期的救灾活动已有较多研究,尽管有多种制度分析,但大多默认“不饿死一个人”只是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救灾的一个宣传口号,进而轻忽和漠视其实践和作用。事实上,“不饿死一个人”的要求恰是新中国初期灾区干部的政治任务、具体目标与奖惩标准,深刻影响各级干部和广大灾民的救灾心理与行为策略,绝非仅是可有可无的口号。有鉴于此,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不饿死一个人”理念的提出、实践与效果,全方位透视新中国初期救灾的来龙去脉、实际运作及其内在逻辑。一、“不饿死一个人”

3、救灾理念的提出1949年,全国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长江、淮河、黄河、辽河等干支流均有溃决或漫溢。全国遭遇类似1931年的水灾,被淹耕地约1.28亿亩,受灾人口约4555万人,倒塌房屋234万余间,减产粮食114亿斤,灾情广布在16个省、区,498个县、市。水灾是全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但一些省份的旱灾损失却超过了水灾。山东省有103个县遭受水灾,被淹耕地1248万多亩、减收粮食5.99亿斤,而遭受旱灾的耕地1733万亩、减收粮食8.32亿斤,无论受灾田亩数还是减产粮食数均比水灾高出约38.85%。水旱交加之下,许多灾民倾家荡产,朝不保夕,仅湖北省黄梅县、广济县便“死人万余”。全国大部分省份还遭受程

4、度不一的雹灾。从4月到6月,全国受雹灾面积达1200万余亩。山西省64个县发生110次雹灾,涉及410万亩摘要“不饿死一个人”是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救灾的政治理念、动员口号和力图达到的救灾效果。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宣传和贯彻“不饿死一个人”的政治理念,注重组织灾民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既提升了灾区干部群众“生产自救,就地坚持”的信心,也防止产生干部漠视民命的偏向和灾民依赖政府救济的倾向。灾区政府将生产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以“不饿死一个人”为动员口号与具体要求,形成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社会互济、以工代赈和国家救济的救灾新模式。党领导生产救灾的实践,不仅保证灾民安全地渡过了灾情,而且促进农业

5、增产和公粮征收,有效落实城市领导乡村、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执政理念。关键词 生产自救;生产救灾;自由借贷;社会互济中图分类号D232;D632.5;K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798(2023)-01-0044-08专题研究*44BEIJINGDANGSHI北京党史 2023 年 1 期BEIJINGDANGSHI耕地。此外,一些地区还发生严重的虫、风等灾。由于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生产力落后、连年灾荒,加之长期战争对资源的攫取,民众几无储蓄,抵抗灾荒能力薄弱。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新中国初期的救灾工作。1949年12月,全国七八百万人陷入“无吃缺吃”的严峻境地,1950年春荒人口高达49

6、20万。一些灾民深陷缺粮、缺草、缺盐、缺衣、缺办法、有病的“五缺一有”的惨境。严重灾荒之下,绝望情绪蔓延,一些灾民产生“活着不如死了好”的厌世思想,少数灾民抢粮、吃大户、抢商店,甚至铤而走险、意图暴动。面对1949年冬荒灾民身陷生死困局,毛泽东提出“不许饿死一个人”的救灾理念。大灾之下,一些人认为饿死人在所难免,质疑该理念的策略性。刘少奇则指出,救灾工作攸关百万人生命,关系人民民主专政能否巩固,政府需要承担救灾责任,不要怕背包袱,“我们如果不敢提出 不许饿死一个人 的要求,那我们还算什么人民政府?”一些灾区干部认为该要求实难完成,不敢往下宣传。主管救灾工作的副总理董必武要求各级政府保证做到“不

7、饿死一个人”,大力宣传“不许饿死一个人”。1950年1月9日,内务部部长谢觉哉指示,将以奖惩方式对待能否完成“不饿死一个人”任务的各级政府。鉴于救济灾民不仅是灾区政府的责任,也是灾民逃荒地政府的责任,多地采用按级负责制的方式要求各级干部坚决完成“不饿死一个人”的政治任务。由此,“不饿死一个人”成为各级政府的救灾理念、动员口号、政治任务和具体要求。“不饿死一个人”理念的提出,不仅源于拯救灾民与巩固新政权的需要,而且还与应对国外反共舆论的需要有关。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断就中国灾情发动舆论攻势,宣称新政府无力解决民众温饱问题,将有上百万人死于1950年春荒。有鉴于此,中共中央强调灾民依靠自救自助,“

8、不要外国一粒粮食的救济”,通过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实现“不饿死一个人”,展现新政权自力更生的新形象。陈云指出,是否饿死人不仅是民众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对中共执政能力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政之初,其救灾成效攸关政府信誉和国际观瞻。时任财政部部长薄一波坦言:“我们中央人民政府刚成立,饿死人是不大光荣的,所有(以)提出保证不饿死人。”11?严峻灾荒下敢于从国家救灾方针层面提出“不饿死一个人”的具体要求,也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即相信“革命能改变一切”。革命是现代世界观的最高表现,相信“人有能力控制和改变其所处环境”12?。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认为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13?1

9、950年2今年雹灾情况(1950年8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综合卷,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年版,第26页。政务院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1949年12月19日),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99700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国灾情报告:19491995,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第268页。南常坨支部的教训,人民日报1950年3月15日。工作报告(1950年3月9日),王耕今等编:乡村三十年 上册,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32页。本书撰写组:董必武传(1

10、8861975),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9690页。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关于生产救灾的补充指示(1950年1月9日),生产救灾工作手册,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1年编印,第7页。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关于亚洲政策的演说(1950年3月15日),中美关系资料汇编 第2辑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61页。在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上的演说(1950年4月29日),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 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财经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觉性(1950年2月13日),陈云文选 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11?薄一波:财政预算与财政政策(1950年3月11日),中

11、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财政卷,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版,第270页。12?美塞缪尔 P.亨廷顿著,王冠华、刘为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1页。13?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专题研究45北京党史 2023 年 1 期月27日,董必武在中央救灾委员会成立会上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实现 不要饿死一个人 这一政治任务。抗战期间及解放战争中我们遭受着敌人严重地封锁破坏,那时物质力量比现在弱得多,但我们却曾经不只一次地战胜了严重的灾荒,没饿死人。”“不饿死一个人”的救

12、灾理念增强了干部责任心,有效克服干部怕麻烦、推诿了事的不负责任想法。面对严峻灾情,一些干部认为“饿死人不可避免”,甚至采取一种“反正饿死了也不用偿命”的无所谓态度,有意无意地放松救灾。“不饿死一个人”的具体要求,有效克服重灾区干部顾己不顾灾民的不负责任思想,防止轻灾区干部认为灾情自然渡过的麻痹自满情绪和非灾区干部不关心逃荒灾民的偏向。“不饿死一个人”的具体要求成为各级干部共同担负的政治任务,强化了基层干部领导救灾的使命感。灾区干部想方设法帮助灾民救灾渡荒,“深入灾区,面向灾民”。“不饿死一个人”的方针极大地提升了灾民生产自救的信心。这一方针受到灾民欢迎,有利于破除其听天由命的心理,缓解其悲观绝

13、望情绪。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灾区的干部和民众深受灾情震慑,听天由命和悲观失望的情绪在迅速蔓延。大量灾民外逃,饥寒跋涉,容易出现伤亡、强行讨要等情形,影响社会治安。各级政府宣传“不饿死一个人”,不仅纠正基层干部放任灾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偏向,而且极大地鼓舞灾民就地坚持,开展生产自救,防止发生各种抢劫和自杀等短视行为,树立“人定胜天”和“积极生产可以战胜灾荒”的信心。二、多措并举的救灾实践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依旧高度重视救灾工作,要求各级政府“不饿死一个人”。在财政赤字严重、救灾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党和国家除了下拨救济粮款,更主要的是发挥组织领导作用。194

14、9年12月19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灾区的中心工作是生产救灾。生产救灾包括政府救济、社会互济、以工代赈等,但主要是生产自救,即灾民通过恢复和发展生产“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1950年2月27日,董必武公布了具体的救灾方针,即“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之以必要的救济”。灾区政府为贯彻落实“不饿死一个人”的政治任务,将生产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首先强调生产自救,其次鼓励民众互济互助,最后采取以工代赈和政府救济。灾区政府积极贯彻生产自救,宣传“只要生产就可自救”,大力破除民众过度依赖政府救济的想法。根据抗日战争以来的救灾经验,中国共产党认定生产是克服灾害最中心、最有效的

15、办法。中央指示,无论是轻灾区还是重灾区,立春以后农村的中心工作均是农业生产。除补种、抢种遭灾农作物和开垦荒田促进农业增产之外,政府发动民众普遍种菜和早熟多产作物。据不完全统计,苏北种寒菜约100万亩,春菜约200万亩,前后收菜约70亿斤。通过蔬菜与早熟作物的收获,加上灾民寻找的代食品,一般地区均补足了灾民缺粮的50%以上。山东省各地均动员民众排水种麦、冬耕积肥,多种早熟粮菜,并普遍开展积菜备荒运动,一般每人积干菜15斤,预估全省共积菜6亿斤,排水种麦1100万多亩,使97%的水淹地种上了麦子。灾区注重恢复农业生产,广种各种早熟粮菜,有效帮助灾民救灾渡荒、缩短灾期。政务院董必武副总理关于深入开展

16、生产救灾工作的报告(1950年2月27日),中央财经政策法令汇编 第1辑下册,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1950年编印,第644645页。内务部研究室:救灾工作及其问题(1950年1月15日),生产救灾,新华时事丛刊社1950年编印,第34页。蒉延芳:关于华东生产救灾工作的报告(1950年7月17日),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编:华东的生产救灾工作,华东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189页。政务院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1949年12月19日),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第1册,第701页。政务院董必武副总理关于深入开展生产救灾工作的报告(1950年2月27日),中央财经政策法令汇编 第1辑下册,第641页。生产救灾,节约备荒,人民日报1949年9月7日。建国以来灾情和救灾工作史料,第11页。山东省人民政府生产救灾工作总结(1950年6月28日),生产救灾资料特辑(山东),第14页。专题研究46BEIJINGDANGSHI北京党史 2023 年 1 期BEIJINGDANGSHI虽然农业生产是解决灾荒的治本方法,但农业生产难以满足眼下的口腹之需,因此,副业生产成为灾民最重要的生产自救措施。1950年春荒中,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