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的生命观及道德治理_文理.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363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的生命观及道德治理_文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的生命观及道德治理_文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的生命观及道德治理_文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文理(),男,北京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黄帝内经 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决策模拟。黄帝内经 与 道德经 的生命观及道德治理文理(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合肥 )摘要:以生命观的视角研读 黄帝内经 与 道德经,两部经书之间都涉及了道德养生。从 黄帝内经 的“知道尊德”,到 道德经 的“道主德从”,都揭示了道德能够赋予生命体能量。医道两家涉及的道德养生,不仅是个人的养生,也是万物的养生。两部经书还提醒人们,在个人治理与国家治理之间,道德治理是相互迁移的生命渠道。关键词:黄帝内经;道德经;生命观;道德治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易经 道德经 和 黄帝内经 三经

2、通常被认为是中国传统道学的三大体系,三经所讲述的生命观,均不受现代定义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历史现在未来的变化都可以相互穿越。这里仅以 黄帝内经与 道德经 两经为研读对象,以生命观的视角,尝试阐述其间相通的道德治理理论。一、黄帝内经 中的生命观 知道尊德 黄帝内经 不仅是人们养生治病的经典,也是万物养生的百科全书。从 黄帝内经 素问的前两篇“上古天真”与“四气调神”中,人们不难发现经典中的道德所指的是自然规律,道德和生命有着紧密的联系。道德观念,退藏于密,关系着人类生命的存亡。在 黄帝内经素问 的首篇 上古天真论,黄帝向岐伯发问的第一个问题: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为什

3、么现在的人 岁就不行了?岐伯就以道德的生命观念回答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段文字开头言“道”,收尾谕“德”,论述了上古时代的文明。那时的人们既知“道”,也尊“德”,非常熟悉养生的大道,能够循法守度,运用法于天地的阴阳互生的变化之理,调和自己养性与修身的生命变数,饮食起居都为正常状态,不贪纵妄念,劳累过度,这样便确保了形神互生,那些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动作还不显得衰老的老人,是由于他们恪守全德的养生之道,道德修养完备,没有贪求的欲望,其心身才不被危害的邪气浸淫,故而德全则不

4、危,大德必寿,相反就会德危则不全。全段非常突出地指出了养生的重要性,是在于养护生命,既要领悟养性之道的生存,又要掌握修身之德的活法。在 上古天真论 的结尾之处,我们再次看到了“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的观点重申。这些都说明了,道德可以让人们得到福报,滋养人们的生命,益寿延年,故 黄帝内经 为养生之大经。在 黄帝内经素问 的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开篇再次重提“道”与“德”。教导人们在春夏秋冬的气象运化中,人们的情志要遵循生长收藏之道:“以使志生”的“养生之道”“使志勿怒”的“养长之道”“使志安宁”的“养收之道”和“使志若伏若匿”的“养藏之道”,并且进一步指出“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5、”。天气是清净和光明的,其中蕴藏了遵循生长收藏之道的德,并运行变易无休无止,天因藏而不露,故能永不衰减。这里明言天气,实际上也暗含了用取象比类思维启示人们,不仅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适用于个人养生,让人们清净法道,明德隐藏,以保天真,同时这样的生长收藏之道,也是万物的生命之道,德需要有藏而不露之法,方可健运不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年第期DOI:10.19371/ki.issn1008-6021.2023.01.008息。除上所述外,黄帝内经 中还多处提到了“天人相应”思想。说明在符合道德的前提下,个人养生与万物 养 生 是 相 通 的。比 如“善 言 天 者,必 有 验 于人”,“善言天者,必

6、应于人”。这里“善言天”的“验于人”和“应于人”所表达的“天人相应”思想,也都在说明,道德影响着生命质量与寿夭,不管是宇宙演化的生命,还是个体人生的生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些我们也可以从现代生命科学的暗物质、暗能量和量子物理学等研究现状中得到认知。此外,在 黄帝内经 的 素问 和 灵枢 的全部 篇中,共有 篇提到了“道”,而在这 篇中,有 篇明确提到了“德”,由于篇幅限制,不再一一展开。然而,这么多有关道德的内容,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成文早于 黄帝内经 的老子 道德经。从古人的医道同源来看,也需要我们从生命观来认识 道德经。二、道德经 中的生命观 道主德从众所周知,道德经 是由 道经 与 德

7、经 两个部分组成。老子的原顺序通常被认为是“德道”,其本意与“得道”密切相关,后人根据时代需要,将两经合编为一部 道德经。为了与现在常见文本一致,本文以后人编排次序,来论述与 黄帝内经 相通之处。老子 道德经 提到的“道德”充满着生命能量,蕴藏着万物自然生长的生命观,在第二十一章的首句:“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这里的大德形态,由道所定,清楚阐明了道与德两者的主从关系。由于,德源于道,道隐于德,所以,认识“道”的隐性无形,必须要通过“德”的显现有形,由“德”行来顺从于“道”用。通俗说,就是通过德行来发掘隐藏在其中的道理;简言之:“道主德从”。依据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为宇宙万物的生命之本

8、,以及 黄帝内经 的“阳化气,阴成形”,为宇宙万物的变化之源。我们认为:阴主成形,为显性,阴中有阳;阳主化气,为隐性,阳中有阴。再依据阴阳的互生、互根、互用与互藏等关系,可以类推出 道德经 中也有“阳经”和“阴经”,即 道经 可以视为“阳经”,德经 可以视为“阴经”。故而存在“道为阳”,“德为阴”。易经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及 易经坤“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易经提到的“乾道统天、坤德顺承”的易理,道德经 提到的“道主德从”的道理和 黄帝内经 提到的“阳主阴从”的医理,这些都是融会贯通的。其实这“三理”同合于相同的自然规律。因此,“阳主阴从”与“道主德从”的相通

9、之意便不言而喻。正因如此,道德经 里的“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与 黄帝内经 里的“阳主阴从”具有如出一辙的生命本能的道理。当我们从“阳主阴从”来理解“道主德从”,可以发现,“道主德从”在生命科学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 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人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若阳气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折寿,而无生命力了。阴平就是“孔德之容”显性有形,阳秘就是“唯道是从”的隐性无形。再如 黄帝内经 里又提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即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在“道德”之间,也有着这些阴

10、阳关系的生命本能,“道”给出了生命赖以存在的时空,“德”提供 了 生 命 赖 以 存 活 的 能 量。积 累 了“德”,万物的生命能量得以蕴藏,可以备时用,但偏离了“道”,万物的生命将会受到威胁。我们在研读 道德经 时,发现了经文的行文有个规律。先人在整理 道德经 时,通常会以每两个句子相连,前后相互呼应地讲述某道理。基于取象比类思维,可以发现其中内含着阴阳关系,与中医的“阳主阴从”相 同。从 语 法上看,通 常 前 句 为“阳”,后 句 为“阴”。这种“阳先阴后”的表述形式,在经文中随处可见。例如,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的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将

11、这两句连贯起来,用象思维的阴阳关系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着阴阳交互感应而转化的关系。即前句是从“道生一”到“生万物”,其中的四个“生”象为阳,是以阳的生发形式在前;而后句是由万物交合冲气致和,其“抱”象为阴,以阴的收和形式在后。从 黄帝内经 的“阳化气”视角来看,这里非常明显地展现了,道“生”一的是气象,其二会产生阴阳二气象,阴阳二气相交能够生成三气象,三气象又能够生成万物的气象万千,而万物众生都离不开阴阳,阴阳二气互相生动的升浮降沉,自然有序变化归一“抱”,为和平之气象,说明生命是以气的道德运行而生,以气的阴阳和合而存续。很明显,这与 黄帝内经“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与“阴阳者,天地之道

12、也,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年第期万物之纲纪”相通,万物生命的根本通于天地阴阳,而归于气象。道德经 的第五十一章全文的行文方式,也有“阳主阴从”前呼后应的主从关系。“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以下就本章表述的次序,按照“阴阳语法”关系,以每两句为一段进行解读。本章开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里第一句以生发的形式论述了道生德育,即“道”可以生成万物;“德”可以养育万物,万物显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是由于自然而促使

13、万物成长起来。第二句以收和的形式得出,世上万物收和没有不遵循道理和德性,既万物没有不尊崇“道”,也没有不珍贵“德”,这与 黄帝内经 的“阳生阴长”(素问阴阳应象)相通,即天主生物,地主成物,阳化万物之气,阴成万物之形。接上文:“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这里第一句以生发的形式说明了“道”的尊崇,“德”的珍贵,是由于“道”和“德”都是让世上万物顺其自然的生存。第二句以收和的形式得出,“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道”使世上万物发育而生长;“德”使世上万物成熟而结果,道德生养“道主德从”的循环反复。这也可以在 黄帝内经 中看到相通之意,

14、“天为阳,地 为 阴;日 为 阳,月 为 阴;行 有 分 纪,周 有 道理”,即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天地日月按照一定 时 空 有 序运 行,其 周 环 也 有 自 己 的 道和理。本章最后一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前三个短语以生发的形式说明了“玄德”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对于自然生命的万物,不可生长占为己有的欲望,不能自恃依赖,不可制服主宰。第四个短语以收和的形式得出,拥有以上三个基本品质的德,就可以称作自然无为的最高深的德性。这与 黄帝内经 的“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相通,即强调对生命的万物生时而不杀伤,长时而不削罚,化

15、时而不制止,收时而不残害,藏时而不抑制,这是和平之气。由此可见,黄帝内经 和 道德经 都阐述了生命道德的真要意义,天地万物生、长、化、收、藏都在遵照着道德来运行,劝告人类活动要遵道守德。不管是人生还是众生,养生都要顺从生命规律来行动。相反,就会背道而施,丧失道德,不利于生命存在,不仅个人夭折损寿,还会破坏自然,甚至发生毁灭人类的灾难。因此,道德所蕴含的生命规律不容违反,养生的最高境界,不仅是指个人的养生,还是指众生与万物的养生。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中,建立生命观念的道德治理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值得一提的是,道德经 这种“阴阳语法”,使得语言含义更具有流传后世的生命力,甚至在其他经典古籍也很常见。这

16、在当今琳琅满目的文史哲书海中,也可以作为学者选书精读和收藏的准则。三、黄帝内经 和 道德经 相通之处的道德治理当我们在研读 黄帝内经 与 道德经 的道德理论的时候,可以发现经文中某些篇章的养生,将个人健康治理与国家安康治理进行了交融,国家治理也是在追求国家养生,其养生依赖于道德赋予生命体的能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两部经文所言的道德,不是现在常说的“约束人们言行准则和规范”伦理含义。经文中的道德是指自然规律,道德具有能量的,她决定着生命体的活动能力,当生命体获取的道德能量越多,生命力就越强。(一)黄帝内经 的道德治理 黄帝内经 阐述德气:“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告诉人们天“德”与地“气”的合为“德气”,德气是道的信息场,无处不在,并与道相通,德气为人类生活提供能量,并滋养着一切生命。先人们在长期内证自身与外验环境的实践中认识到,符合道德运行规律的德气具有物质的高能量,不仅维持着人们的生存活动,也能够让万物自然生存发展,可以说,德气的气数决定着生命的长短。在 师传第二十九 开篇,黄帝十分明确地指出:德气能够“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